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若虚是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其诗学观点可分为原理论、创作论、欣赏论、批评论四个方面。王氏论诗,贵天全、自得,倡以意为主;主张诗歌创作要巧拙相济,词达理顺;欣赏诗歌时戒忌迂拘末理,注重玩索诗味;在评价前代诗人时,他推扬苏轼,贬抑黄庭坚,而贬黄的目的在于批评金代李纯甫一派“尚奇”的诗风。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大学马绍玺教授(回族)撰著的《在他者的视域中——全球化时代的少数民族诗歌》一书,2007年8月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6万字。马绍玺是一位年轻教授,还是一位诗人和民族文学青年批评家,曾出版过几部诗集,发表过数十篇民族文学研究与评论文章。马绍玺  相似文献   

3.
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诗人惠特曼是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们所一致推崇的民主诗人。但是,他在资产阶级,特别是美国的资产阶级的文坛里,却经常地受到侮辱、歪曲和诬蔑。一八五五年,当他的“草叶集”刚刚问世的时候,那些资产阶级的保守报刊,对这部诗集没有给予它应得的公正的评价,而是向作者发出各式各样的毒箭:“纽约评论报”说这部集子是“一堆污秽的东西”,伦敦的“批评者”认为诗人的创作违反了传统诗歌的艺术,说“作者之不懂艺术,好样猪狗不懂得数学一样”;波土顿的“通讯者”甚至公开地对诗人加以侮辱说:“除了给他一顿鞭子,我们想不出更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新诗和新诗理论都是从胡适开始的。他的新诗理论集中体现在1919年写的《谈新诗》一文中,也散见在评论、序言、通信中。尽管其理论并不系统,也欠深刻,但却代表了新诗开创初期的理论水平。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胡适的诗歌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以及文学研究会诸作者,大体上也这般作他们的诗。《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6.
从美丽走向崇高─—聂鲁达诗歌的精神启示刘苏大诗人帕斯在评论他的美洲同胞聂鲁达诗歌时认为他的诗是”诗的大陆”,因为这位智利诗人的诗具有物质的广博性、大自然的浓密性和地理财可怕的单调性。聂鲁达生于智利接近南极的孤独小城帕拉尔。这个神秘的、与世隔绝的弹丸之...  相似文献   

7.
《吉檀迦利》是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心灵的歌.是诗人用自己的整个灵魂谱写出来的优美而清淡的歌,它是泰戈尔的一部重要的代表诗集,历来对它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简单的、单向思维的研究方法.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文学是创作——欣赏和批评——创作的集合体.因此,我们评论文学作品应该从多方面的关系,即从多角度去考察,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地了解其审美意义.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和美感作用.一、诗人的“自我”形象诗,贵真重情.“许多批评家都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和善的.在现在的许多人中,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更是一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的文治武功,内政外交为后世许多学者津津乐道,他的政治才干,用人方略,治兵之术,立国之道不断地有人研究,有人探讨,写下了大量的文章。而对他的诗歌,却少有人评论,既使评论,也多贬语,例如《中国文学史》(游国思、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隋及初唐诗歌》这一章的第二节中批评他“带头写淫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贞观年间的诗坛,实在比隋代还要空虚”。唐太宗是唐初诗坛上诗作流传后世最多的一位诗人,仅《全唐诗》就录其诗作六十九首。笔者仔细阅读了这些诗歌,对《中国文。  相似文献   

9.
刍议张问陶诗论体系对诗人“自我”的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中叶著名诗人张问陶,又是一位深有造诣的诗论家。其诗论体系,以强调诗人“自我”为核心、根本以至灵魂。他认为诗人“自我”的“性灵”、“性情”、“血性”、“灵光”,乃诗歌审美本体之内质。此外,他论及诗歌的创作、功能、继承、风格、鉴赏、批评诸方面时,无一不和诗人“自我”联系起来进行阐释。再者,他的诗论体系又是开放性的系统,它上通于天,追求“天人合一”;又根扎于地,特别关注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0.
文以人传。历史上不知多少有成就的文学家,因无名无位,其真正的价值,往往被历史的潮流淹没了。清初诗人费锡璜便是其中一例。费锡璜的诗歌,时人评他当在“领南三家中高据一席”、是“蜀中一大宗”,在清代诗坛上应该是有一定地位的。然而,文学史上只字未提。他的身世、诗歌鲜为后人所知。今天介绍他的生平,整理他的《掣鲸堂诗集》,对他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是必要的,对今天文学的发展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论梁宗岱的诗学建构及批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宗岱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理论家、批评家。本文尝试考察其理论批评实践,从其诗学建构及批评的方式入手,一方面勾勒出他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中将两种诗学体系的“共相”误读为诗歌艺术本体以建构自我诗学体系的基本策略,一方面探讨他在理论批评的艺术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并以此为当今的文学批评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琼森的诗歌一直以来未能像其戏剧作品那样得到批评界的重视。在已有的诗歌批评中,关于琼森性格的研究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结论。对琼森三部重要诗集中典型诗歌的细读可以帮助探求其性格的真实一面。诗集中展现出诗人性格经历了从谦卑转向自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治学以“以诗证史”擅场,解诗则长于“以史笺诗”,评价诗歌多着眼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他的诗歌创作也多以时事为背景和题材,秉笔直书,不避不讳。因此,《陈寅恪诗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位真实的诗人。他为数不多的存世诗歌,写作目的如其自评《柳如是别传》,乃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而作为情感的寄托,陈寅恪的诗歌也更能体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论穆旦的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穆旦的诗王泽龙九叶诗人唐堤称道他的诗友穆旦的诗“有着最鲜明的现代诗风”与“最深沉的哲理内涵”.而且是九叶诗群中“流派风格最浓烈”的诗人。[‘j穆旦以他坚实的探索实绩.代表了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现代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四十年代穆旦共出版诗集三部:《探险队...  相似文献   

15.
应该说,曾卓的本色是诗人。虽然他用相当的精力去写散文,写剧本、写评论,终不及他的诗歌的影响。尤其是他重返文坛之后出版的诗集《悬崖边的树》和《老水手之歌》,把诗人的地位和成就肯定了下来,被社会所承认,为读者所赞美。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肯定的:提起曾卓,人们便可以背诵出他的代表作;吟到他“归来”的歌,便会联想到艾青,便会佩服这两个诗人一生有“两个创作高潮”,这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因而,他  相似文献   

16.
一位日本老妪,在99岁生目的时候,出版了她的处女诗集。在诗歌衰落的日本引起了极大轰动,销量突破了23万册。在日本国内,这是个奇迹。因为即便是专业诗人,经过出版商包装策划出版的诗集大多也只能卖出几千册,而这位近百岁高龄的老太太的诗集,首印1万册竟然一售而空,连续加印了8次仍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7.
略论《沧浪诗话》审美意识的多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象严羽用镜花水月来比喻他所向往的艺术境界难以捉摸一样,他这部位居宋代,甚至可以说高踞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名著之一的《沧浪诗话》,整个审美意识是错综复杂的,归根究底,这朵艺术奇葩的土壤,以其五色斑烂的生活矛盾,给予这位在艺术气质上颇有遗世之风,而在政治思想上极为关心宋王朝危机深重的批评家和诗人以层层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8.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谦益考察诗人诗歌水平优劣高低的基本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鉴赏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革命阅历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文学批评家,茅盾具备一般批评家难以得到的独特素质;洞察社会生活底蕴的革命胆识和探寻文学作品奥秘的艺术悟性,因而其文学批评观就见出独树一帜的品格。从其独有的生活与艺术素质出发,我以为茅盾的整体文学批评意识是纳入“历史——美学”的批评法则范畴之内的,这是这位批评家文学批评观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他为新文学批评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之所在。探究茅盾建构自成体系的“历史——美学”批评原则,可以追溯到其文学活动的源头。茅盾从事文学批评,一开始就视野开阔,志向不凡。“五四”初期的国内文坛,用茅盾的话说“简直寂寞到极点了”,“不特无真正的批评家,连被批评的材料都没有呢!”但茅盾看到,“西洋文艺之兴.盖与文学上之批评主义相辅而进,批评主义  相似文献   

20.
钟惺是竟陵派作家的领袖,他的著述除诗、文创作外,还有对历史、诸子、诗歌、戏剧等进行评论的多种专著,研究范围相当广阔。他不仅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是一位关心现实的进步文人。可惜过去对他的研究很不够,长时期来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把他描绘成一位“脱离现实”的“刁钻古怪”的诗人。这是很不公正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