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人说,公子的"公"来自公母的公,是男子的意思,这就大错特错了。公子的"公"是一个敬称,它实际上是来自公私的"公"。"公"是个会意字,上面一个"八"字,表示相背;下面一个"厶"字,是"私"的本字。"与私相背"当  相似文献   

2.
《说文》曰:"走,趋也。""趋",就是"跑"的意思。"走"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挥动双臂用力向前奔跑。金文"走"的上半部与甲骨文相同,下半部增加了一个"止"字,"止"就是脚,突出用脚奔跑,有了会意的成分。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那么古代的走是用什么代替呢?是用"步"代替的。《说文》曰":步,行也。"《礼记·祭义》:"跬步而不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学案"和"学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各地广泛地开展起来。然而,不少教师对"学案"及"学案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为此,笔者对"学案"和"学案教学"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试图将《老子》的"无为"思想应用到政治生活中,实现"无为而治"。但因"无为"思想是从天道自然中引发而来,实践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吕氏春秋》将"天圆地方"说以及法家"循名责实"思想应用到政治生活中,即"君臣分工"和"定分"。解决了"无为"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实践难题,真正实现了"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5.
英语反身代词在其管辖语域内受约束,而汉语的"自己"接受"局部约束"和"长距离约束"。汉语的"自己"由古汉语的"自"和"己"发展而来,形成独特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6.
在《前赤壁赋》中,有"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而各家对其中的"属"又有着不同的见解。某中学教材对其的注解为"通嘱,劝酒。"王力版《古代汉语》对其注解为"注,酌,斟酒给人喝"。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对其注解为"属望,这里是敬酒的意思。"许嘉璐版《古代汉语》的注解为"通注,为客斟酒。"《语文建设》2008年第7期刊发了金颖先生的文章《〈赤壁赋〉注释商榷二则:"属""枕藉"》,文中金先生认为"属"通"嘱"不正确,"属"应解释为"注,注入",表示"斟酒相劝"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中共上海市委在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结合本人长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从事成人高等教育近十年的工作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才能有力地推进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事业。  相似文献   

8.
广东汕尾市近日下发通知,自2013年6月开始,该市将用一年时间在全市开展以"人才优先、工作争先"为主题的"基层人才工作促进年"活动。该市以广东省帮扶推动欠发达地区"扬帆计划"及其子项目为依托,加强与"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的对接,加快实施重点人才项目,拓展提升"扬帆计划"、"硕博人才引进计划"、"本土人才特支计划"、"人才智力扶持基层计划"。  相似文献   

9.
"醮""蘸"两字,酷似双胞胎,区别仅在有无"草字头"。如一时疏忽,极易出错。2011年6月26日《解放日报》"朝花"副刊标题"笔醮深情颂‘先锋’",即为一例。揣摩文意,此处的"醮"当用"蘸"字才对。"醮",音jiào《说文·酉部》:"醮,冠娶礼,祭。从酉,焦声。"酉为盛酒器,亦古"酒"字,故酉部之字皆与酒有关。"醮"本指古代冠礼、婚礼的一种敬酒仪式,受礼者  相似文献   

10.
俗称社会人物复杂多样,便叫做"三教九流";比喻事物种类繁多、变化莫测,就叫做"五花八门"。其实,在古时候,"三教九流"与"五花八门"都有所指。"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相似文献   

11.
链接:乡土人才"超市"商品:将"土专家"、"田秀才"、实用技术、致富项目、各类信息、政策法律、服务指导和经营管理等资料制成专门的小册子,分门别类地放到超市的"货柜"上。供群众自由"选购"。经营:"超市"根据服务项目和质量,以劳务费或经营成效分红的形式,向提供服务的"土专家"、"田秀才"付酬。对于购买服务的群众,"超市"以合同形式保证收益。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磨"。磨教材、磨教师、磨学生。本文重点讲述"磨"学生,即教师以学生的视角对课堂进行研磨,磨掉学生的"厌",磨出"热情";磨掉"懒",磨出"积极主动";磨掉"乱"和"糊",磨出"清晰","磨课"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其有用,我们要享受"磨课"。  相似文献   

13.
王虎 《人才瞭望》2013,(2):21-21
古代"新郎官"是指新科进士,类似于现在刚刚录取的公务员。"郎"在古代指年轻的男子或者是对男子的敬称。从汉朝开始,"郎"还成了一般官员的代名词。到了唐代,六品以下的官员统统称为"郎"了。也就是说,老百姓把那些身居"郎"职的人都称为"郎君"或"郎官"。实行科举考试后,男子中了进士,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新录取  相似文献   

14.
《咬文嚼字》2013年第5期刊有一短文,题为《"觥筹"不能写成"杯觥"》,文章认为汉语中没有"杯觥交错"一词,有的只是"觥筹交错"。"觥筹交错",我们耳熟能详,其中"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筹"是行酒令的筹码。语出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相似文献   

15.
《才智.人事人才》2019,(5):227-228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中国人对阿根廷认识现状和阿根廷人对中国的认识现状呈现着不对称的状态,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根廷的发展,不利于阿根廷民众理解和信任"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理距离、语言和文化差异是阻碍中国和阿根廷"民心相通"的主要障碍,但也存在推进两国"民心相通"契机。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寓言:"太阳与风"。风是激烈,狂暴的,太阳是温和,友善的。"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与狂暴"。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教师要做那则寓言中的"太阳",要用特有的"温和和友善"的钥匙,开启学生这一"主体"成长动力的铜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军校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提出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的设想,即课堂教学应实现从"定论"到"讨论"、由"再现"到"发现"、由"形象"到"想象"、从"解疑"到"设疑"的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体育课现状角度出发,以体育课程为主体,把影响体育课程产生、发展的因素为客体,通过"主体"在运行过程中与"客体"的相互联系,剖析"客体"对"主体"的影响,思考优化"客体"的对策,以实现"主体"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之时,就是"高考状元"闪亮登场之日。学校,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商家合力营造出对"高考状元"的崇拜情结。其实,"高考状元"不过是在高考中发挥出色、成绩领先而已,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多大差别。"高考状元"并不能与成才、成功画等号。香港大学去年在内地招生,竟然有11名省市级的"高考状元"被拒,这是对我们过分追捧"状元"的一个警示。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是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浮躁心态的反映。今年高考"揭榜期"到来之前,《现代教育报》曾向新闻媒体发出倡议,呼吁辩证看待"高考状元",不搞"高考状元"报道。这一倡议值得叫好。  相似文献   

20.
元宵节过后,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又将遭遇"用工荒"困局。笔者最近在湖北、云南和四川等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众正在出现三大转变:主体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检",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地方政府和企业如果不应对这些新变化,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有可能遭遇农民工"用脚投票"。从"农民工"到"民技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