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曲线美     
一人们常常把曲线美与女性人体联系在一起,因为一般女性乳房丰满隆起,骨盆宽于肩部,腰部相对收束,便曲得有致,曲中见美了。现代女性还可以通过服装的用料组接和彩色线路的突出,增加或补救曲线的美感。歌德早就赞美道:不断升华的自然界的最后创造物就是美丽的女性。十九世纪法国的雕刻家马约尔从曲线变化的角度评析女性人体美时认为,女人的身体是大自然的缩影,宇宙的全部奥秘在女子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印证:身体表而的凸凹纹沟似山,似丘、似海、似河流。女子的秀发飘拂如奔腾流泻的溪水瀑布,起伏的肌肤令人想到大自然的造化。在这里,马约尔运用相似联想,将女性人体与显示曲线运动变化的自然景物巧妙地进行了类比。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是信基督教、尊“皇上帝”的。这是他们在关于宇宙中是有神还是无神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不过,他们对“皇上帝”以外的封建神权、世俗迷信、佛道教神学等所谓“邪神”“邪说”,也进行了理论的、实践的批判,似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因明学十分注重对因过的分析,按因明学的规定,立因须三相兼备,如有违反,即成似因。似因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古今的说法也不尽一致。创立因明学的正理派(Nyāya)将似因分为五类九种,他们将推论中的各种谬误,都归纳为因的过失;直至近代,印度的正理论仍沿袭五类九种因过说,只不过名词术语有所不同而已。但是印度的古因明家却不取五类九种似因说,而将似因分为三类十一种。后来陈那(Di(?)nāga)创立新因明的体系,又改似因为三类十四种;至七世纪时,法称(Dharmakīrti)又对因过加以删订,减似因为三类七种。尽管各家对似因的分析有如是之不同,但他们都说到了在似因中有一类名之为“相违因”(Viruddha-hetuka)的过失。如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云:“相违有四: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这就是印度古因明家和陈那、商羯罗主等新因明家所说的四种相违过。陈那和商羯罗主所概括的四种相违,历来解者纷纭,其说不一,今试为之论释。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关于孔子及儒学在现代世界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多年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中国文化的作用问题,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争论。本世纪初,儒学在中国是强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力量,曾经为一些著名的政治领导者如袁世凯和最主要的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所倡导。“五四”运动期间,孔子及儒学遭到谴责,被认为同“进步、自由和民主”是不相容的。民国时期,儒学似有所复兴,国民政府曾试图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在篇章层面上,象似性有着重要的语篇连贯功能,因为象似性是语篇视角在语篇构建时的具体体现。文章主要从声音象似性、视觉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以及隐喻象似性来讨论语篇象似性和语篇连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晋末至南北朝初期,儒释道的代表人物陶渊明、释慧远、谢灵运、陆修静等,开始在庐山传播他们各自的文化思想。他们崇尚自然,热爱庐山,寄情庐山景物。彭泽县令陶渊明辞官归隐,扎根庐山,身存松菊风骨,胸怀桃源理想;东林寺主释慧远与山水诗人谢灵运,忘年相交,弘扬佛法,广结善缘,心如白莲纯洁,志似孤松凌云;著名道士陆修静身居道观,广植松竹,白日迎松风采药,黄昏听竹雨著经。他们将自己身居庐山的内心情愫,寄托在庐山的竹木花卉之中,使之成为庐山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10,31(6):141-143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符号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标点符号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人们认知世界的经验表征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可据的。在英汉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存在着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文学中,柳宗元的山水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关于他的诗,前人多有评价,概而言之,不外似陶(潜)、似屈(原)二种。前者,如:苏轼《题柳子厚诗》云: 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又《评韩柳诗》云: 柳子厚待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手枯澹者, 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相似文献   

9.
刘再雄 《阴山学刊》2003,16(2):49-5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在目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上 ,从句法的时间顺序象似性 ,句法的行为感知顺序象似性等方面对句法象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顺序象似性进行探讨 ,可发现句序在很大程度上与时序、动作次序和感知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麦克尼尔教授和《环境史》和《环境与历史》等杂志组织的学者先后对环境史研究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了展望。2009年8月,第一次世界环境史大会在丹麦召开了。从本次会议上发表的成果来看,他们当年提出的一些需要研究的领域,如海洋环境史、军事环境史、俄罗斯和前苏联环境史都有了喜人的进展;他们当时尚未给予足够重视的领域,如极地环境史、奥斯曼帝国环境史、世界体系环境史也有了新探索。所有这些学术推进都建立在新史料的发掘和新概念、新方法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11.
从馕的制作看哈萨克族对游牧生活环境的适应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是一个长期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民族。为适应畜牧环境,哈萨克族形成了特有的饮食结构,他们善用牲畜的肉和奶制成各种风味食品。相对汉、维吾尔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哈萨克族较少食用米、面,游牧生活也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农耕民族的馕俗。一馕坑是最常用的制馕工具。维吾尔族多使用直立的馕坑,哈萨克族多使用横卧的馕坑。维吾尔族的馕坑形似覆钵,或似倒扣的缸。上有开口象毡房的圆天窗,侧有进风口似毡房的门,高近1米。哈萨克牧民放牧的山沟河谷多台地,他们利用台地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涠洲岛北港海滨公园与南部海岸不同,涠洲岛北部海岸以沙滩为主,全长2300米,其沙洁、滩平、水清,是开展沙滩、海上运动的理想场所。沙滩后面是大面积的防风松林和珊瑚沉积崖,具有良好的绿色环境。在东北岸和西北岸的橄榄玄武岩沙滩上,可捡到大似蚕豆、小如菜籽的碧绿透明宝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史研究的开拓,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阐释,但将先秦诸子修辞观加以比较的专论似还未见,本文的探讨也许能在这方面补一个缺.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他们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修辞学家,但他们在论述哲学、政治、美学、伦理学等问题时谈到了许多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显示了他们对于修辞的看法.也正因此,先秦诸子关于修辞的观点,是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颇爱研究宋、元两代俗语,在探索研求中,感到在引证取材上、使用方法上有些问题值得谈谈。因举三例,以申鄙意。一、赵杲送曾哀元人杂剧中常见“赵杲送曾哀”一语。如:“儿女团圆”剧二:“每日家问春梅无信息。哎!他也恰便似赵杲送曾哀。”“薛仁贵”剧二:“恰便似送曾哀赵藁不回来。哎哟!儿也,栽只道父子每相间隔,不想孩儿也俨然在。”“墙头马上”刷二:“你道为甚着你个丫鬟迎少俊,我则怕似赵杲送曾哀。”据上引三例,“赵杲(或藁)送曾哀”一语,都是一去不回的意思。这个涵义,近人已有指出(如朱居易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但他引四川民间故事,“赵杲”作“赵显”,却颇有问题。因  相似文献   

15.
“轻似沙鸥水上浮,随波一刹过前洲;夕阳散尽山村客,负筏人归月在头”。这是诗人笔下对黄河上羊皮筏子和皮筏工人生活的生动描写。 羊皮筏子,系黄河上三筏中(牛、羊皮筏和未筏)最轻便的筏子,是过去在黄河上运贷载客的重要交通工具。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质轻韧耐久,吃水极浅等优点,水深四十公分的河流即可行驶。在怪石耸立、河面宽窄无定、河水深浅不一的黄河激流中,它灵活自如,大显其能。时而如海燕击浪,时而似利箭飞梭,不怕搁浅,不畏急流和旋涡,能神妙地绕过暗礁和浅滩。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轻的船只,誉为“黄河上的  相似文献   

16.
秋天是黄山最绚烂的季节,山石如黛、蓝天似洗、苍松弄墨、丹枫胜火。树叶将积蓄了一季的激情与渴望,燃烧成最为华丽的色彩,绽放在黄山之巅,让狮林大酒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士人群体之中 ,晚明东林党人是很有特色的。在学术承传上 ,他们宗孔子 ,代表了儒家文化传统的正宗 ;在政治行为上 ,他们是清官和忠臣的典型。东林党的核心人物 ,如顾宪成、高攀龙、冯从吾、邹元标等作为士大夫的正面形象 ,与魏忠贤阉党一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然而他们的下场极惨。有人指出 ,这是由于东林党人“党见”太深 ,壁垒过严 ,以致于树敌过众 ,使党争愈益激化而难以收拾。这种认识是很有道理的。然而 ,东林人士为什么会形成太深的“党见”,他们在认识上有没有自身的弱点 ?如果有 ,又会给今人怎样的昭示 ?本文试就此略作分…  相似文献   

18.
桐城派的美学理论十分重视散文艺术风格的探讨。方、刘、姚“桐城三祖”,他们欣赏和品评一个作品,常常先从总体入手,辨别其风格特色。比如方苞评欧阳修的《尹师鲁墓志铭》:“欧公志诸朋好,悲思激宕,风格最似太史公。”又如评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相其风格,不过与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相近耳。”姚鼐也明确地使用“风格”一词,如他评韩愈的《争臣论》云:“此文风格盖出于《左》《国》。”刘大櫆喜欢用“风神”来评文。他评欧  相似文献   

19.
杨俊才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28-135,159,160
姜特立名列《宋史·佞幸传》,与陆游同龄,两人因韩元吉而相识,之后一直保持良好关系。两人交往中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姜特立以近幸弄权之罪被逐出京城时,陆游作诗相送,并以"君似襄阳孟浩然"许之;在权臣韩侂胄柄国时期,两人分别为其撰写了《南园诗》和《南园记》等。综合起来考察,两人能长期保持良好关系,在于有比较牢固的基础,他们有共同信任与敬重的朋友,在诗歌创作上互相推重,又都有一种使命感;姜特立虽被某些人斥为近幸弄权而被逐,但陆游对当时朝廷斗争的内幕很了解,所以并不影响他们继续交往;为韩侂胄所撰写的《南园诗》和《南园记》,如果单以韩侂胄的功业而言,显然赞誉过当,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家的命运与韩侂胄已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他们是真心地期望韩侂胄能够匡扶社稷。陆游与姜特立交往也罢、为韩侂胄撰文也罢,正可见出其无所避讳,坦坦荡荡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论哲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何在?哲学果真是那么无用吗?哲学家们似乎过于迂腐,他们总是苦苦探究那些玄而又玄、远离现实生活的问题,诸如宇宙的本源、生命的本质、人的价值、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真理、必然、自由等形而上学问题。殊不知,正是古往今来哲学家们这种对人的本质和自然法则的无穷尽追问,才启蒙了人类的理性、知识与智慧。在漫漫历史长夜中,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似灯塔、似路标,为科学战胜愚昧、民主战胜专制、文明战胜野蛮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