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宏炳 《统计研究》1987,4(1):13-18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范围。总需求和总供给区别于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而是包括所有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常可用统计方法来测定。总供给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量,它同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相联系的。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内(民)生产总值。这样,研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就可有三种不同的范围。它们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于1986年5月15日至21日在南昌市召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座谈会。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纪要如下: 一、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的重要性 大家一致认为,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总量测算,是经济体制改革给经济综合部门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过去我们研究综合平衡问题,基本上是在封闭式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反映总供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很少反映货币资金的运动情况。在目前开放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使用价值(产品)运动形成总供给,价值(货币资金)运动形成总需求。因此,研究综合平衡问题,不仅要研究总供给方面,还要研究总需求方面,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大家认为,统计部门掌握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有条件也有可能做好测算工作。  相似文献   

3.
岳巍 《统计研究》1987,4(3):1-5
一、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的目的性首先应当明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统计分析的作用。概括地说,进行社会总供需的统计和分析,是为了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规模和主要联系,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结果,作为人们认识国民经济循环,制定宏观经济决策,控制和调节经济的依据。只有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4.
杨缅昆 《统计研究》1990,7(4):29-33
一、对建立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基本认识为了满足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经过统计学界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论证,社会总供需统计终于作为一种核算模式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这是在国民核算体系改革实践中,立足于我国实际,在博采各国之长的基础上,勇于革新的一个创举。众所周知,无论MPS,还是SNA,都没有开展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先例。虽然社会总供需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渊源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但西方国家在定义总供给和总需求概念时,将它们分别等同于按分配法和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由此必然推导出在统计上社会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的结论。事实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现象,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条件。它们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数量缺口。显而易见,这种以国民收入统计代替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无益于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社会总供给是指向社会提供的全部使用价值的总量,由生产过程决定;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社会总购买力,由分配过程决定。因此,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实质上是使用价值的生产总额和价值的分配总额的关系。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仅要向后看,即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构成,更应向前看,即规划总供给,预测总需求,便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和意图按现行价格计算获得一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1985年以来,经济界、统计界频频使用总需求、总供给这两个从西方经济理论中引进的新名词。但是,从一系列论文来看,国内对于总供求概念的认识是有偏差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总供求概念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反映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标志的指标有哪些,这两个总量如  相似文献   

8.
总量平衡结构失调——四川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四川省统计局马可冰社会总供给是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且需货币交换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总量,包括地区内供给和地区外供给(即购买的地区外的产品和劳务)。社会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为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而新增加...  相似文献   

9.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大远  薛昶 《统计与决策》2006,(24):115-117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不良贷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微观经济问题,它同时反映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失衡。社会总产品中有相当部分的产品未能得到价值实现,生产要素停滞在生产和流通阶段,容易造成社会再生产中断,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巨大承受力延缓了再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范畴1.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需求、总供给范畴的解释按照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解释,总需求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花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它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生产能力和充分就业所可能实现的最终产品和最终劳务量的总和。这不同于某些文章中表述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资本家的才能)供给的总和,即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对1999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必须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及考虑社会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供给变动的影响,从而测算出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动。并且按总供求大体平衡的原则,对供求双方的相应指标加以修正。此外,在预测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广东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存在的距差问题。进入90年代后,广东快于全国的距差有逐步缩小的趋势,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二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关系的问题。目前,我省经济正处于结构升级阶段,经济走势将是平…  相似文献   

12.
客增华 《山西统计》2000,(11):28-28
改革开放 2 0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曾被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称作短缺经济的时代已告结束 ,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社会总需求。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推动经济的适度增长 ,必须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如果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则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生产过剩 ,甚至经济萎缩。从19 98年开始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持续下滑状态 ,所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重点。一、影响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1、陈旧的消费观念。在“积谷防饥”、“存钱防老”、“新三年、旧三年…  相似文献   

13.
伍荣坤 《统计研究》1991,8(1):27-32
一、经济循环波动的成因经济循环波动的成因是诸方面的,总的来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循环波动的重心和基础。一般情况下,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容易产生投资冲动,超越长期趋势正常轨迹而进入投资扩张。反之,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容易产生投资欲减退,出现投资收缩,低于长期趋势线而进入投资萧条。  相似文献   

14.
总供给与总需求统计不仅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进行宏观监测和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涵及其测算方法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全社会投入产出扩展表来测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测算概念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作为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能力,二是有购买欲望。概括地说,需求就是一定时期内愿意支付的购买力,有购买力在当期内不愿支付则表现为潜在的需求。作为供给,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供应能力,二是有供应出售的愿望。概括地说,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愿意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有供应能力而不愿提供,则表现为潜在供给。  相似文献   

16.
再谈总供求概念江苏仪征市统计局朱庆元《中国统计》1994年5期发表戴亦一同志“间接推算还是直接推算”一文,该文就测算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采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在讨论“直接法”、“间接法”之前,先有必要澄清总供给、总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比例”,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这一基本指导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从1985年开始正式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总量指标,对于评价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和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于这项核算工作起步较晚,涉及面广,加之统计方法制度尚不够完善,因而国民生产总值总量数字的核算尚存在较多问题,难以准确地衡量和反映我国实际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体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宏观分析与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差的变动与实际的经济现象相背离。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是形成社会总供给的主体,1984—1988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19.
罗蘅  李永章 《山西统计》1994,(9):15-16,31
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关系是宏观经济中最高层次的一个比例关系。保持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迅速转化,微观经济将越来越活,整个国民经济将以市场为导向。正确把握供需总量的变化状态,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就需要深入研究通货膨胀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货膨胀的思路基本有三:一是用物价指数反映通货膨胀的水平;二是从平减指数入手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三是从总结与总需求的角度来计算。文章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结果。文章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角度探讨了计算通货膨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