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孛儿只斤”──天狼种的标志──关于《元朝秘史》中阿阑豁阿感生神话传说新探之三阿尔丁夫在《新探之一》文中,我证明阿阑豁阿所感不是“光”而是“天狼”①。在《新探之二》一文中,我进一步证明:阿阑豁阿所感的“天狼”不是也不可能是蒙古的图腾,而是后人所搞的“...  相似文献   

2.
乌兰 《民族研究》2012,(1):61-70,109
《元朝秘史》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学文献,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长期以来研究成果不计其数,涉及历史、语言、文学、宗教、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其中,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开始得最早,取得的成绩较大,受关注的程度也较高。然而《元朝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继续扩展和深入的空间。例如在《元朝秘史》版本流传的考订方面,随着客观环境的逐步改善,某些方面已经有条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和完善,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做些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元朝秘史》卷三第一二三节保存了帖木只(成吉思汗)第一次即蒙古本部汗位时,蒙古诸部贵族向他立下的誓辞。这个誓词在秘史第一七九节被再次重复。同一记载也见于波斯史料《史集》。此外,《元朝秘史》中尚保存着大量可以被认为属于誓辞的资料。在蒙古人收服了中亚和波斯以后,这种誓辞又以变化了的(因文字使用面更完善的)形式在有关畏兀儿史料和波斯  相似文献   

4.
1983年至1985年,用了3年的时间我出版了《元朝秘史全释》(上、中、下卷)。对从事历史学、民族学、特别是东方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元朝秘史》早就是一部有名的文献资料。我国的那珂通世博士曾把它称为“蒙古古事记”。它是一部蒙古民族留下来的最古老而又最大部头的古典著作。本世纪前半叶,著名的东方学家巴里托利多曾经把这部巨著称为“雄伟的传说式的叙事诗”。然而,俄罗斯伟大的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认为,  相似文献   

5.
《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继承了民间创作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它的基础上使蒙古文学向前推进了一步.《秘史》的产生是整个蒙古文学史的一大转折,从此蒙古民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秘史》虽然从民间创作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但它作为蒙古书面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其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它的书面创作.《秘史》翻开了蒙古书面文学的第一页,从此蒙古族书面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优良传统.它是一部文史不分的历史文学作品.用文学的手法描写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整个过程.《秘史》奠定了蒙古族历  相似文献   

6.
阿閦佛(梵Akshobhya,藏mi-bskyod-pa或mi-vkhrugs-pa)以密教五方佛之东方佛而闻名,但也是大乘佛教早期出现的诸佛之一;阿閦佛国东方净土也称阿毗罗提净土(“妙喜净土”),是大乘佛教净土思想中的一部分.阿閦佛东方净土图像目前仅在藏传佛教遗存中得以准确辨识,本文在相关壁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题材、图像特征、相关经典,并对其在藏区流传的背景及往生信仰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7.
知识荟萃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历史、文学巨著,其地位堪与汉族的《史记》相比。这部作者不明的珍贵文献能够保存下来,与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有相当大的关系。《蒙古秘史》写作于蒙古立国之初,蒙文原名为《忙豁仑·纽察·脱卜赤颜》。它记载了自成吉思汗第22代祖先至成吉思汗儿子窝阔台统治时期的蒙古族历史,着重叙述的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征伐四方的业绩。由于元朝统治者把《蒙古秘史》做为重大机密文件藏于翰林国史院,故而连参予修史的朝廷重臣也无缘得见。元亡后,《蒙古秘史》被明朝官员从深宫库房中发现,遂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高度重视。他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命侍讲火原洁、  相似文献   

8.
探马赤军是蒙元时期诸军种之一。其性质和作用,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那么,它在蒙古国初期的职司或原本作用是什么呢?对此,国内外史家看法不一。国内杨志玖先生和已故贾敬颜先生的见解,因影响较大,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 杨先生的观点,按笔者理解有二:其一,在《元朝秘史》(简称《秘史》)中阿勒斤赤  相似文献   

9.
从译学价值谈《蒙古秘史》杨才铭(一)我们能不能断然地说,没有翻译,就没有《蒙古秘史》的现在?或者说,没有奶译,就没有风靡当今世界的“秘史学”热潮?我觉得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这是事实。《蒙古秘史》(以下称《秘史》),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足以值得矜夸的神...  相似文献   

10.
八思巴字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特命西藏出身的喇嘛八思巴国师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能把当时在元朝统治下使用的诸语言用同样方式书写出来的表音文字。它作为国字于至元六年(1269)公诸于世,后来随着元朝的灭亡逐渐地消亡了。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现存文献虽然很少,但是我认为无论是在语言学方面,还是在文化史方面,该文字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其实,拙著《标记元朝秘史里蒙古语的汉字之研究》(龙文书局1946年昭和21年)问世以前,我就十分关心该文字的研究,遗憾的是,有关这个方面我仅发表了一些片鳞只爪的论文。  相似文献   

11.
《元史新编》《元史新编》为清代魏源所撰,共九十五卷。内本纪十四卷,列传四十二卷,表七卷,志三十二卷。《群盗》、《杆老》、们自逸》有目无文。史料据《元史》,兼采《元朝秘史》、《元典章》、《元文类》和元人文集,对太祖至宪宗四朝的史实和元代西北地理沿革,作...  相似文献   

12.
安达     
安达1.亦称“谙达”、“安答”。蒙古语音译,意为“朋友”、“义兄弟”。中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中,二人因交换信物而结成朋友后的互称。为契丹旧俗,蒙古族沿之。《元朝秘史》释之为“契交”,《元史语解》释为“伙伴”,即“结义朋友”,结交时举行仪式,互赔礼物,...  相似文献   

13.
1240年用回纥蒙古文撰写的蒙古族历史文献、文学巨著《蒙古秘史》,不仅记载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太宗窝阔台汗的伟大业迹,而且还记述了蒙古民族的起源传说及8—13世纪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状况。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说“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未能留存下如《蒙古秘史》那样生动而详细的记述自己历史生活的伟大作品。”的确,《蒙古  相似文献   

14.
李莉 《民族论坛》2009,(10):40-41
本文采用文本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塑造的历史国民原型——阿Q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阿Q是一种类国民,而非单个的解释原型。从类国民的角度分析阿Q形象,有利于认识众我的尊严和不足,建立国民整体的健康人格,以利于国家和社会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15.
《蒙古秘史》是蒙古学、蒙元史研究必不可少的第一手史料。正是其所处的位置与自身拥有的价值意义,促成自上世纪以来研究、考证、笺注、释对等一系列工作的繁荣。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对《秘史》的文化蕴层有所意见,但却是零星和不够全面的。①本文从物质文化蕴层、精神文化蕴层及其史诗性文学和语言价值几个方面考察《秘史》,以期对《秘史》的文化蕴层给予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胪列。  相似文献   

16.
“五色四夷”这一词是从十三世纪下半叶或从十四世纪上半叶开始在蒙文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因为,《蒙古秘史》中不见此词,而在《白史》中首次使用了。  相似文献   

17.
嘎什哈     
嘎什哈亦作“嘎拉哈”,满语音译。蒙古语称“石阿”、“沙阿”等,始见于《元朝秘史》。学名“骸骨”,俗称“背式骨”,即羊、猪、狗子、獐、鹿、黄羊等的膝盖骨。蒙古满、达斡尔等民族的一种游戏用品。玩者多为妇女和儿童。玩法颇多,各族各地不一。人数二三五人均可。...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群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崛起、繁荣而奋斗,而竭尽一生的人们。这是一支为中医的事业而奔走呼号、辛勤奉献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壮观队伍。中医是什么?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千百年来传统医学的灵魂,是一腔对中国老百姓的挚爱——《为中医而生的人们——记名医与弟子》,不仅以名中医及其弟子“草木药石,自然天成;仁者为医,医者抱仁”的无数成功病例为范例,更以“岐黄薪火,代代相传”的思想阐释,彰显了中医的精神要旨。正所谓:追寻大医的足迹,展现中华医魂的绝技;记述传承的突破,彰显中医新秀实力;推介生长的沃土,昭示国医远大前程;见证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蒙古秘史》中所记载的蒙古族婚姻状况分析 ,作者认为在 1 3世纪前 ,蒙古族就已进入较稳定的一夫一妻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婚姻规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温斯顿.格卢姆的《阿甘正传》和鲁迅的《阿Q正传》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真分析了作品中所描述的典型人物的异性情感世界,研究了两个不同人物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最终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从而更深一层地理解了这两部经典著作所折射出璀璨的文化内涵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