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南北朝有大批文人诗出现以来,人们就试图给诗坛作者的创作成就作出高低层次的定位。但六朝的诗人品第论受政治等级观的影响,唐宋的诗人层次论出现长期复杂混乱状况。刘克庄最后对这一理论领域作全面纠正和系统总结,把诗坛分为高峰诗人、开创诗人、大诗人、特色诗人、缺陷诗人等部分,形成最合理、最系统的诗人层次论。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特点。浪漫主义诗人分为两大流派 :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通过比较和分析三首分别由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所写的爱情诗 ,将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各自诗歌的风格、诗人的个性及诗人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平民化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拓 ,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宿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唐代宣城诗风兴盛。唐代诗人与宣城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本地及寓居宣城的诗人、任职宣城的诗人、游历宣城诗人、未至宣城而诗作涉及宣城的诗人等四个方面。这些有关宣城的诗作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珂  代绪宇 《南都学坛》2011,31(2):65-73
诗人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诗人形象却常常受到社会质疑。在公众印象中,外国古近代诗人是承担神圣使命的伟人,现代诗人是世俗社会的普通人;中国古近代诗人中有兼济天下的伟人,也有风流倜傥的骚人;现代诗人在20世纪是崇尚革命的浪漫主义者,在21世纪是喜欢炒作的功利主义者。在现代诗人被妖魔化过程中,以电子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媒体把诗人转型为文化人、伦理人甚至政治人,把诗歌事件演化成网络事件、文化事件甚至政治事件。在网络诗歌的诗歌论坛阶段,诗人的隐身上网使他们无所顾忌,影响了诗人声誉。在诗歌博客及微博阶段,诗人的实名上网使他们洁身自好,诗人形象有所好转。电子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使地震诗歌迅速传播,也为现代诗人赢得了一些声誉。  相似文献   

6.
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诗人的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新古典主义重视的理性在诗歌中被放逐,华兹华斯尤是如此.虽然诗人自言自己并无系统理论主张,但他说若读者有心,自会发现其中的系统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人定位方面,华兹华斯都有别出心裁之处,其思想上可溯源到莎士比亚、弥尔顿的启示,下可感受到他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及丁尼生、布朗宁等维多利亚时期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他定义诗人的特质、职责等异于常人之处.其中,"沉默的诗人"是其诗论及诗人论的一部分,但是很少得到重视,所以是本文重点阐述之处.这个概念灵感源自诗人颇具诗人气质的弟弟约翰·华兹华斯,并且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均有类似的形象.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了该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及该概念对当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顺应宋室南渡后社会经济、政治、学术文化与文学本身的发展,南宋中兴诗坛形成道学诗人、激进官宦诗人、保守官宦诗人及江湖诗人等不同诗人群体,独具体系和纲目。中兴诗人群体诗歌创作活跃,时代特色鲜明,展示出新的丰富多元的诗学面貌与社会文化意蕴。南宋诗歌的发展与中兴,并非少数著名作家活动的结果,而是中兴诗人群体共同创造的局面,也不仅是文学自身传承演变的结果,还与宋室南渡后近百年间社会文化变迁、士林风貌演变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一提到李白,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将他归为诗人,并且给其戴上了一顶顶诗人的桂冠,诸如“诗仙”、“大诗人”、“千古诗人之冠”等等。但是,据笔者对李白生平的研究却发现,李白本人从不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诗人,更不以自己是一位诗人而引以为荣。李白一向具有远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北宋初期的王禹偁是最早较多使用杜诗典故的诗人。北宋中期的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部分诗人都大量使用杜诗典故,苏轼是北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江西诗派也普遍喜用杜诗典故,江西诗派中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三人有许多共同点,也都非常有个性。闻一多可谓为义而献身的爱国诗人;徐志摩可谓为情而生而诗而死的理想主义诗人;朱湘可谓为诗而活的诗人化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一向以探索片独领风骚的陈凯歌走出象牙塔,在全球化语境中延展自己的电影风格并重新定位。其新作《和你在一起》力求“质而文,直而婉”,于平易淡泊间独书幽婉深远之义,走近广大观众,且又不失艺术品位并立足于创新,说明中国当代电影人和当代电影有着广阔的希望空间。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京味小说"的文化品格及其演化进程作出了清晰的勾勒,认为"讲礼"、"找乐"与"慷慨悲歌"构成了北京人文化品格的基本矛盾,由此产生了"京味小说"淳厚与悲凉的双重景观.从老舍、邓友梅、陈建功、刘心武、王朔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出时代变化中"京味小说"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南方都市报》"街谈"栏目的基调和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评论"类似,多采用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现身说法,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从评论角色上看,评论人往往以当事人的姿态出现,给人一种广播评论的现场感。从评论语气上看,此类评论多是"姑妄言之",侃侃而谈,点到为止。从评论结论上看,作者的立场暗含在对于事件的叙述之中,甚至不做定论。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将"格物致知"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他所创立的"诚斋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然物象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诚斋体"的这种审美特质与"格物致知"在本体论、认识论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意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通过"格物致知"与"诚斋体"之间关系的一个侧面,表明文化学术思想经过诗人这个中介,可以化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并经过心灵与情感的融会,成为审美化的诗性流露,杨万里则充分体现了这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缪篆" 考论     
确定“缪篆”一词产生的时代,是正确揭示“缪篆”性质的起点。“缪篆”和“摹印”功用一样,但风格有异,“摹印”与“缪篆”之间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缪篆”指的不是有谬误的篆文,也不是笔画屈曲缠绕的字体,而是指汉武帝太初至王莽居摄时期臻于成熟的汉印文字,其特点是笔画饱满、结体方正、风格整肃。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上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围城》是对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的反写。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表意文字,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若干汉字的形体及意义反映了远古先民们的居住方式:在向阳的山坡 上穴居或依山崖构建简单的棚架。方位词“北”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8.
“V起”与“V起来”在语义上相似,但句法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语体选择上也存在着殊异。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V单起”是一个标准的韵律词,并且有词汇化即成为复合词的趋向,而“V双起”则是不合法或是不常用的结构。无论是“V单起来”还是“V双起来”,它们都只能是短语,没有成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女神》和《星空》是郭沫若最早出版的两部新诗集,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两部诗集审美特征迥然有别,但都给我们以较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