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寿命,除受一定的遗传基因和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影响之外,主要还是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制约。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可以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对于量化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人口寿命的变化和人口再生产,以及制订人口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就有关人口资料,对中山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一分析。一、平均预期寿命达到较高的水平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该市计得的1981年预期寿命为72.22岁,男为69.92岁,女  相似文献   

2.
平均预期寿命是国内外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只公布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而要进一步研究,则需要分年龄组资料。利用1995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编制分性别、分城乡的完全生命表,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得出:我国各年龄组平均预期寿命,女性>男性,城镇>乡村;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的相对增长速度,1995~2005年快于1981~1995年,女性快于男性;老年组死亡率的降低对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总产值曾居全国前茅;卫生机构、医院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居全国第一;人口总数也居全国首位;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比较中排在最后几位。1981年四川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总人口为63.96岁,男性为62.93岁,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8,(6):31-39
本文使用生命表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吉林省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主要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吉林省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8.12岁,其中男性为75.83岁,女性为80.61岁。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比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94岁,其中男性提高了1.71岁,女性提高了2.17岁。分析疾病因素对人口死亡的影响,主要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其中前10位死亡原因引起的死亡比例占98.94%,前4位死亡原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9%,影响较大的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进一步分析主要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发现,循环系统疾病是对人均预期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要想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进而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干预体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公共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5.
婴儿死亡率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程度如何,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从生命表的构造中,来看看婴儿死亡率下降使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多少。 婴儿死亡率,实质上就是生命表中的0岁组的死亡概率,因此,婴儿死亡率ω为0岁组死亡概率q0。  相似文献   

6.
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它是根据一个地方人口各年龄死亡水平,预期今后每个人可能活到的岁数。它是反映现时各年龄组死亡率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推算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发展的状况。兰州市目前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到底有多长?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分  相似文献   

7.
用平均预期寿命(e_x)来表示一批人的预期寿命,除了会产生0岁组的预期寿命反而小于1岁组这个矛盾现象外,有时还会产生不适合两个地区进行比较的问题(如下表)。  相似文献   

8.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  相似文献   

9.
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死亡水平的综合指标,其特点是不受实际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便于比较分析。解放前,我国无完整的死亡统计资料,无法得到确切的平均预期寿命。解放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完善的死亡登记制度,先后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调查,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死亡资料。但这些资料中有一些质量不够理想,且由于各次调查的规模和复盖区域不同,使这些资料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有必要通过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都是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主要从医学角度探索各种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大小,本文则通过对社会经济因素采取统计分析,寻找影响近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一、资料来源与变量选择本文所采用的人口方面资料均取自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与四川省计委计算中心为各地市、州所作的人口预测表之表七和《四川省第三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汇编》,经济、文化、卫生及交通资料分别取自四川省统计局1983年整理编印的《四川省各地、市、州、县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群的未来预期寿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相应地缩短,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在编制生命表时我们也会发现,一般情况下从1岁到这个人群最后一个人所活到的最高年龄都遵循这个规律。但0岁组与1岁组之间却破坏了这个规律,经常出现0岁组的平均预期寿命低于1岁组的平均预期寿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表中平均预期寿命的矛盾现象(以下简称为矛盾现象)。本文试就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条件做一分析。 为了论证方便,我们需要引用生命表中  相似文献   

13.
宋健  张洋 《人口研究》2015,(3):18-33
婴儿死亡漏报是影响婴儿死亡率准确性及平均预期寿命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可能水平及其对平均预期寿命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死亡水平越低,婴儿死亡率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越高,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变动对于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和西南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变动对婴儿死亡漏报率更敏感;死亡水平及婴儿死亡漏报可能性指数的分布全局上不存在显著的双变量自相关,但局部显示一定的空间聚集且分性别的空间模式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统计局表示,根据"六普"详细汇总资料计算,中国人口2010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其中,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岁,比2000年提高了2.75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新冠疫情下人口死亡率变动的研究仍较为有限。对此,基于人类死亡率数据库,测算了27个国家(主要为欧美发达国家)2020—2021年(截至2021年9月26日)的平均预期寿命,并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进行了分年龄分解。结果表明,27国中绝大多数国家的15岁平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经历了较为显著的下降。其中,美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的降幅最大,分别达到2.2年、2.1年和1.8年。在2021年,27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趋势出现分化。其中,西欧和南欧国家的15岁平均预期寿命有所反弹,但少数东欧国家的15岁平均预期寿命则继续下探。进一步的分年龄分解表明,2020年27国15岁平均预期寿命的下降绝大部分是由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下降所致,而年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降的作用较小。另外,男性在多数年龄上的平均预期寿命降幅大于女性,但在高龄阶段,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降幅要小于女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7国中绝大多数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2021年有所反弹,但部分国家年轻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降幅仍然显著,并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反映出新冠疫情死亡风险的年轻化特征。研究展示了新冠疫情下人口死亡率变动...  相似文献   

16.
《人口学刊》2018,(1):5-17
健康预期寿命由预期寿命衍生而来,是人群保持完全健康状态尚能存活的期望年数,是评估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健康预期寿命既能反映生命数量(长寿水平),又能反映生命质量(健康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呼吁在关心预期寿命的同时更要重视健康预期寿命,随后与健康预期寿命相关的国际研究、国际政策的战略规划逐步推广该指标的应用。目前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健康预期寿命研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本文系统梳理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健康预期寿命发展状况,根据发达国家健康预期寿命发展特征,采用健康预期寿命年均增加法和健康预期寿命和预期寿命差值法,对我国2020年及2030年健康预期寿命进行推测,为我国制定"健康中国"发展规划提供对策建议。2020年中国健康预期寿命为69.2岁左右(69.169.4),其中男性为67.2岁左右(67.169.4),其中男性为67.2岁左右(67.167.4),女性为71.3岁左右(71.167.4),女性为71.3岁左右(71.171.5);2030年中国健康预期寿命为70.9岁左右(70.671.5);2030年中国健康预期寿命为70.9岁左右(70.671.2),其中男性为69.1岁左右(68.871.2),其中男性为69.1岁左右(68.869.4),女性为72.7岁左右(72.469.4),女性为72.7岁左右(72.473.1)。建议将健康预期寿命的发展纳入中国2030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标,建立中国健康预期寿命的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平均预期寿命是世界公认的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本文以生命表为基础,主要依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各省市区的预期寿命并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17岁,男75.86岁,女80.68岁,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r=-0.789,与人均国民总收入呈正相关r=0.604。预期寿命女性比男性长4~7岁,符合一般规律。影响男性寿命低于女性的原因很多,本文重点讨论了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预期寿命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者能健康工作多久?退休年龄究竟延迟到哪一岁最为合理?这关系着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因而是非常重大的政策性问题。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技术编制了我国2005和2010年分性别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健康预期寿命、工作寿命及健康工作寿命表,然后从劳动力健康工作的视角提出我国延迟退休的合理目标年龄。研究发现,2005和2010年,我国男女健康工作寿命都分别接近62岁和58岁。该发现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我国当前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女性比男性延迟退休的空间大,男女65岁同龄退休的时机还未成熟,建议我国延迟退休的目标年龄应以男性62岁,女性58岁为上限;从生命周期角度对我国退休年龄进行国际比较,若按男性62岁,女性58岁为退休年龄上限执行,那么我国劳动力的退休生涯与工作寿命之比将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政策的操作层面来看,我国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并采取弹性退休制度逐步推迟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和间接法(模型生命表法)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直接法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偏高,经过间接估算方法调整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3.65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别非常大。我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缩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地区间差异,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分民族死亡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省23个民族(除水、满、蒙三个民族外)的死亡率状况及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死亡水平和预期寿命的差异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各民族死亡水平的差异及预期寿命的长短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地域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