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民族声乐怎样更好地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将其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使其协调发展下去,是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歌唱艺术要想走向世界,首先必须加强民族个性。民族个性越浓,世界性越强。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这就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发展以及走向世界提供了时代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时机,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渠道,让国人喜爱自己的声乐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并进而喜欢、热爱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声乐文化中,发展和创新我国民族声乐文化;打造经济强国的同时,也必须打造文化强国的形象。因此,加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发展,以及世界性的传播,就更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京歌将典型的京剧艺术素材融入歌曲创作当中,又以通俗凝练的手法展示出“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京歌《粉墨春秋》内涵丰富,其创作背景底蕴深厚,曲式结构层次分明,艺术特征突出鲜明,京剧元素的运用使其民族性更强,是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它无论从表演的内容,还是从演唱的技巧方面,都是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发展而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声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民族声乐之精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和发声技巧,体现着"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因此,它才能服务于人民大众,体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推进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教育和创新有重大作用,应当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由此追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对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意义,提出加快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加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美声唱法融合、坚持以民族传统唱法为根基、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以及在学校实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等。  相似文献   

6.
浅谈民族声乐唱法的借鉴、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使得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是歌唱的艺术,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民族声乐学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突破中西二维思维模式的影响,从全球化与本土化契合的理念出发,在科学唱法(理论)、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传统)与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之间建立通道,并使之在艺术实践上系统化、规模化(声乐教学与民族普及)这一角度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典型的时代特征,从传统到现代,从古典到非主流元素。中国民族声乐的走向关系到中国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民族声乐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如何创新、如何在坚守中改革,是民族声乐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呈现在多元艺术的传承中不断融合的态势,跨界的唱腔艺术和声乐文化的多元化进程进一步印证了当代中国和谐文明的多元化、科学化的时代统一态势。民族的必须是世界的,而世界的前沿审美趋势也必将成为各民族文化艺术相互尊重、互相认同、平等交流、和谐发展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10.
结合自己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的感悟,提出艺术家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在传承中保护好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在创作中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信仰,在市场传播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充满自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本质,中国舞蹈艺术才能真正达到“好舞必大文”的文化诉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建设目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才能得以传承与弘扬。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传承,这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演唱者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感觉、思维、记忆、想像等一系列心理现象,其中想像直接关系着演唱者演唱水平,同时也是演唱者能力和才华的体现,它还能够帮助演唱者获得新的演唱技巧和高度的声乐技术,使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得到不断突破和创新。另外,在声乐艺术创作中也离不开声乐艺术想像,它是决定声乐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我国演唱事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字正腔圆、以情代声等方面有较细致的阐述,在参考了大量古人在声乐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声乐演唱的审美要求,意从歌唱的吐字、气息的控制、以情带声的演唱手法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特征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旨在吸收其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且运用于声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演唱艺术精华和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而形成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本文对原生态音乐的特点和对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意义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在保护并传承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的传统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引进并借鉴新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传统的原生态音乐进行融合并加以创新,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4.
作为音乐表现形式之一的声乐艺术 ,以其独特的技术方式和手段来表现美、创造美 ,在诗乐合璧、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 ,给聆听者以淳美的艺术享受。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声乐教学中审美的认识 ,而把高师专业技能训练强调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 ,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最终导致了审美教育的失败。为唤醒高师声乐教学的审美意识 ,进行审美教育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回归声乐教学之审美品格 ,本文运用声乐艺术中的客观标准与个性差异 ,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阐述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审美教育教学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大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能直接、准确地传递词曲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形式都不能与之比拟的。该文从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声乐艺术;文学与舞台的双重锤炼——声乐语言;字正与腔圆的辨证统一——声乐理论三方面对声乐与语言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记载了我国古代的歌曲题材、演唱形式及当时所流行的部分曲目;分析了从古代流传至当时的各种声乐演唱技巧,以及形形色色的歌曲和演唱者声乐演唱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它是我国一部集声乐之大成的史料性著作。联系当前民族声乐高度发展的状况,对这部史料性论著进行新的评介,旨在追根溯源,以求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诗情--曲情--声情"是声乐情感创造的承递关系.对于演唱者来说既要体验诗情,又要把握曲情;既要具有语感又要富有乐感.在以声传情的歌唱表现中,只有深入情感体验,即准确地把握基调;又细致地丰富基调,才能使形象丰满完整,主题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18.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是确立、体现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保证。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各民歌、戏曲、创作歌曲、艺术歌曲、古曲、歌剧等内容,并且各种不同的内容都应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体现出教学与演唱的侧重。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艺术领域,美的感受是存在的,在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声乐教学与审美间的纽带,审美教育对学生声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声乐作品中的内涵与寓意,提高声乐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