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的作者、剧作家曹禺曾说:“我常纳闷何以我每次写戏总把主要人物漏掉。《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里的一名好汉。我几乎总不能明显地添上这个人,于是导演们也仿佛忘掉他。我看几次《雷雨》的演出,我总觉得台上很寂寞的,只有几个人能跳进跳出,中间缺了一点生命,我想大概因为那叫做《雷雨》的好汉没有出场,演出的人们无心中也把他漏掉。”这话明白而含蓄,严格而谦逊。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
23岁那年,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曹禺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雷雨》,也因此结识了巴金。当时,巴金在《文学季刊》任编委,曹禺起初并不是把《雷雨》交给巴金,而是给了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时最好的同学靳以。对此,曹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靳以也许觉得我和他太接近了,为了避嫌,把我的剧本暂时放在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偶尔和巴金谈起,巴金从抽屉里翻出这个剧本,看完以后,主张马上发表。靳以当然同意了。"  相似文献   

3.
一曹禺在《雷雨》序中说:“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迷上了繁漪,他说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曹禺的这位朋友可以说是真正理解繁漪的性格和曹禺塑造这个典型的美学真缔的。繁漪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性格。在她身上,可怖与可爱,热烈与冰冷,阴暗与明朗,爱情与仇恨,乖戾与自然,高尚与渺小,灵与肉,动人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常“真切”,  相似文献   

4.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曹禺鬼使神差地写下了一部四幕剧,取名《雷雨》,从此,中国文坛多了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半个世纪过去了,曹禺越来越红,《雷雨越来越响,靠曹禺吃饭,由《雷雨》成名者夥矣。对《雷雨》的研究,自《雷雨》一出便已有之,研究成果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雷雨》的解说至今尚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近年来,研究开始出现了从狭隘的社会学和浅近的艺术表现中解脱出来,向普遍的人生哲学靠拢的趋向,这无疑是可喜的进步。笔者学识浅薄,不敢妄言已对《雷  相似文献   

5.
本题似有几分怪,明确说即是议曹禹剧作《雷雨》中的象征形象--“雷雨”.剧中有八个主要人物形象将此归入形象之列,故称为第九个.曹禹在《日出·跋》中说:“我常纳闷何以我每次写戏总把主要的人物漏掉.《雷雨》中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个傀儡,而我总不能明显地添上这个人,如作家自己所说,剧中确实有这第九个存在.这“一名好队’就是“雷雨”.让我们来看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认识形成的依据,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根据.在作品中,作为…  相似文献   

6.
曹禺在《雷雨》中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以"雷雨"意象象征和隐喻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的神秘力量。在《雷雨》的接受史中,人们对此众说纷纭,细读文本并考察曹禺的创作原意,以及作者后来对此问题的解释,方能还原经典走近曹禺。  相似文献   

7.
《原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剧作。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因为“这个剧本里有‘戏’,群众看起来过瘾,这个剧本里有生活,顾盼左右,仿佛就在身边,让人看起来恐惧和喜欢”。可是在评论界却基本给予了否定的批评,有的甚至认为:“《原野》,是曹禺最失败的一部作品。”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解放后,而且又有所发展:不但在舞台上很少演出,连剧本也没有再版,很多人都不知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从1933年《雷雨》问世至今,已创作了10多部剧作。尽管《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艳阳天》、《明朗的天》、《王昭君》都是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优秀篇什,无论主题的深刻、艺术的独创、语言的雕饰等都能标新立异、独树旗帜,不少篇章开中国戏剧创作的先河,但足以显示作家创作高峰艺术成就的只有《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第一、深刻的历史主题作品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的夏杂关系和一天内发生的事变,反映了自光绪20年(1894)以后30年间中国社会复杂…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剧作历来是影视改编的热点之一。在曹禺剧作的影视改编史上,《日出》的改编总体上比《雷雨》、《北京人》、《原野》的改编都更为成功。以《日出》的影视改编为个案,通过与曹禺其他作品的文本特性及其改编效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话剧改编为影视作品,原著的文本特性对这种改编有很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型,它具有复杂的象征意蕴。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曹禺挖掘并再现了这一原型,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境界的深情关注,从而使《雷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杰作,但迄今未见依照原样和体现曹禺创作本意的演出。长期以来,演出者和受众多从现实性、社会性维度来理解和演绎《雷雨》,超现实、非社会性的因素被忽视和遮蔽,混淆与颠倒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的关系,严重违背了曹禺创作的本意。近年《雷雨》演出异彩纷呈,呈现回归本意、不断创新的态势,但无论是演绎、重构还是解构,都不尽如意。《雷雨》的演出,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 ,最初发表于 1 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 ,巴金是《雷雨》的发现者 ,是他把剧作披露于世。巴金在阅读初稿时曾“感动地一口气读完它 ,而且为它掉了泪”。 (见《蜕变·后记》)《雷雨》的问世 ,轰动了当时的文艺界。当时远在日本避居的郭沫若撰文称赞 ,“《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力作”。 (见《沫若文集》第 1 1卷 1 1 3页 )直到 45年后的 1 979年 ,茅盾在回忆文章中还以“当年海上惊雷雨”来赞美《雷雨》的演出盛况。中国历来只有戏曲 ,曹禺广泛吸收西方戏剧优点 ,又融进民族生活。《雷雨》的诞生是话剧艺术在中国…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雷雨》中只有八个角色。可作者偏说:“《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个傀儡,而我总不能明显添上这个人……”。因为作者的这段话,关于“第九个角色”的问题,曾引起评论界的歧议:有的根本否认“第九个角色”的存在,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行文的方便”,“无任何实际意义的说辞”。有的则认为“第九个角色”就是指的《雷雨》中的命运观。这些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 《雷雨》中确实存在“第九个角色”。它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力量,但不是命运观,而是扼杀人的个性,迫使人性异化的力量。这种力量,分则操纵舞台上的八个人物,面目迥异;合则可借“第九个角色”为名。我们认为,具体弄清“第九个角色”的面目,对完整地把握《雷雨》,理解《雷雨》,乃至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剧作家曹禺的《雷雨》(以下简称雷剧)与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以下简称榆剧),是两部具有很多相似点的剧作。譬如,在表现主题方面,《雷》剧的女主人公蘩漪和《榆》剧的女主人公爱碧都采取了乱伦这一悲剧的方式来反抗造成悲剧的环境与时代,又都是以失败的结局告终。同时,乱伦发生的场所又都是客厅。这些惊人的相似之产生,绝非偶然,正如曹禺所说:我接触了易卜生,莎士比亚,“然后碰到的就是欧尼尔。他的剧本故事性很强,我很喜欢他的前期作品,那些作品是很现实的”。《榆树下  相似文献   

18.
论《雷雨》对西方话剧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九三四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在郑振铎、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从此,《雷雨》以它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使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艺坛站定了脚跟.《雷雨》的成功不但在于它“第一次在较大容量和深刻性上表现了中国民族生活”,而且还在于它对西方话剧创作经验的成功借鉴.本文仅就《雷雨》借鉴西方话剧方面谈一些看法.陈瘦竹同志曾恳切指出:“假使曹禺在谈话和文章中回顾一下他学习和突破外国戏  相似文献   

19.
《雷雨》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自发表以来,受到普遍的欢迎,曾印行过許多次。曹禺对剧本也曾进行过几次程度不同的修改。現在《雷雨》基本上有五种本子:一种是一九三四年发表在《文学季刊》第三期上的,这是最早的本子了;其次是一九三六年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单行本,作了点小修改,这个本子解放前一直没再变动;第三种是一九五一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曹禺选集》,这一次改动很大,有几个人物面目大变,  相似文献   

20.
在《雷雨》中,周萍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对他的分析和评价,历来就有分岐。 作者曹禹同志近期在谈到周萍时说:“周萍这个人物太浑账、太卑鄙了,演这个人,对他的‘坏’要让观众慢慢觉得才好。细想一想这个人简直坏到没有一点人味了。这个家里‘闹鬼’,是他主动勾引的繁漪。家里搅了这么乱七八糟,明天就要走了,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