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故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同西罗马帝国一样遭到奴隶、隶农起义以及外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因此而寿终正寝,而拜占廷帝国却续继存在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才被土耳其消灭。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
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地。公元四至五世纪,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大迁徙的双重浪潮冲击下,已趋腐朽的西罗马奴隶制大帝围迅速瓦解。而以君士坦丁堡为新都的拜占廷帝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和完整的政治官僚体系、在历经同样的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却能屹立千载,其原因在于帝国奴隶制社会在漫长封建化过程中有它自身的成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科穆宁制度是1081年阿莱克修斯上台后建立的以皇帝为中心、以皇帝的家族为统治基础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确立了皇帝家族和军事贵族的统治地位,建立起庞大的皇帝家族对非皇帝家族的绝对优势,为科穆宁王朝前三位皇帝提供了坚实的统治支柱,使他们加强了中央集权,恢复并保持了对贵族、官僚政治、军队和君士坦丁堡民众的控制,最终遏制了11世纪以来十分严重的贵族叛乱和阴谋活动,为拜占廷帝国在1081—1180年出现的百年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元716年,阿拉伯人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最大规模的远征,并在717—718年封锁围攻君士坦丁堡。在这次保卫战中,拜占廷帝国在军力方面完全处于劣势,但复杂多变的天气成为拜占廷帝国的强大援军,是拜占廷帝国扭转颓势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恶劣的天气有效地消灭了阿拉伯士兵,同时极大地损耗了阿拉伯军队的战略物资储备。面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意外打击,阿拉伯军队士气全无,内部失和,心态失衡,将失败视为神意,进而将君士坦丁堡视为不可攻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比较开明、精干的君主,是封建地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他18岁为军事统帅,24时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皇帝的宝座,为建立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闻名于世的封建大帝国——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在统治的二十余年中,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国势强大,出现中国历史上“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  相似文献   

6.
1421年2月2日这一天,大明帝国的皇帝永乐在北京这座都城接见了2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首领和社会贤达,这些人分别来自那个时候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亚洲、阿拉伯以及非洲等地区。后来,永乐大帝委派他所极为信任的宦官郑和担任一艘据说船长130多米的宝船的船长,并由他带领这支中国的船队远行,将这些远方来朝的客人送回他们的故乡。这显示出一种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同时也在彰显着那个时代这个帝国的强盛与自信。  相似文献   

7.
王莽的“市平”制度和“利息论”汤标中王莽(前45──后23)新朝创始人,魏君六城(今河南省大名县)人。汉元帝皇后侄,西汉哀帝死,平帝立。公元5年,王莽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次年立了年仅2岁的刘婴为皇帝。公元8年,废弃刘婴,自己由“假皇帝”变为真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象西蜀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这样类似的人物了,三帝秉赋相似、功过相似、经历相似。他们沉浮于改朝换代的大浪潮中,扮演的是悲剧性角色,可又玩墨戏彩,文彩彪炳,是艺术创造上的大师;两个极端集于一身。孟昶(公元919—965年)为五代西蜀末代之君,公元965年至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北宋定都于此),归附赵宋,西蜀遂告覆亡。李煜(公元937—978年)为五代南唐末代帝王,公元975年至汴梁,降附赵宋,南唐遂告覆亡。赵佶(公元1082—1136年)即徽宗皇帝,公元1126年,以国势险危,匆匆逊位于其子钦宗赵恒,次年,金人陷汴梁,虏佶父子北去,拘囚于五国城  相似文献   

9.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生於北宋哲宗元祐五年(一○九○年),卒於南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终年四十九岁。 与义二十四岁以太学上舍释褐,被分到开德府(治今河南濮阳)做了几年教授,回东京后又先后做了两任教官。由於他的《墨梅》诗受到徽宗赵佶的赏识,由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司勋员外郎很快耀升到符宝郎。后因宰相王黼得罪受到牵连,谪监陈留酒税。靖康之难,他从陈留避地  相似文献   

10.
曹丕(公元187—226),字子桓,即三国时期的魏文帝。他是曹操的次子,因其兄曹昂早殁,于公元220年曹操死后袭位为魏王。不久,就迫使汉献帝禅位,自立为皇帝,国号魏。在他执政七年当中,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他却竭力提倡文学。他自己平素就爱好文学,并努力于著述。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可见,他的著作是不少的。曹丕为什么这样重视文学著作呢?他在给王朗的一封信中说:“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见《三国志》裴松之注  相似文献   

11.
《前赤壁赋》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即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到御史何正臣、李定、舒亶的诬告,坐了五个月的监牢,几乎丢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由于许多正直朝臣尽力疏救,神宗皇帝也可怜他有文采,他才终于获得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后,苏轼政治上受歧视,行动不自由,“不得签办公事”,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世纪,东方国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秦汉到唐宋,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直到明朝中期,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达于极盛,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历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高度文明,为世界瞩目。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登上了国际历史舞台,他们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辖着富庶的土地,拥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发达而多彩的文化。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拜占廷帝国,在进入中  相似文献   

13.
一 《清忠谱》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历史悲剧(对作者来说,应当说是一部现代悲剧),剧本反映了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东林党人周顺昌与苏州市民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政治斗争。 公元一六二一年,“至愚至昧之童蒙”朱由校即皇帝位,改元天启。他刚一即位,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并重用与客氏狼狈为奸的宦官魏忠贤,从此权柄逐渐落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14.
"执事官"利奥的《历史》是10世纪拜占廷帝国一部重要的史学作品。通过对书中人物样态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利奥一些新的史学思想,由此引发我们对10世纪拜占廷史学的重新审视和评析,以及对拜占廷史学在西方史学史方面贡献的反思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进入13世纪,拜占廷帝国全面衰落。与罗马教皇结盟失败后,拜占廷更加倚重蒙古-罗斯。莫斯科公国则在政治军事上服从蒙古统治的同时,在宗教上效忠拜占廷东正教,并最终赢得了拜占廷的支持。由于内乱和国际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拜占廷对莫斯科公国的政策由初期的完全支持演变为后期的有条件中立。拜占廷对莫斯科公国的支持直接推动了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并客观上促进了俄罗斯的统一,推动了立陶宛与波兰实行王朝联合。  相似文献   

16.
(一)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文人 郭璞,山西闻喜人,生於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死在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在这短短的五十年中,除了太康年间有过一段短暂的繁荣,其余的时间都一直处於极度的混乱和痛苦之中。“八王之乱”的大屠杀,以及由“八王之乱”而引起的少数民族肆虐中原,国家损失之重,人民死伤之惨,亘古未有。据《晋书·愍帝纪》载愍帝即位时,“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神宗时为内阁首辅,掌权十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他是明代后期一个具有法家思想倾向的、比较有作为的人物。《辛未会试呈策二》是张居正在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任会试主考官时所作的一分标准试卷,是反映他的思想观点的一篇重要文章。明代已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没落阶段,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极端尖锐。土地兼并激烈,皇帝、王公、勋戚、宦官所设置的庄田数量之多超过了以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7,(5)
第一次见到中国皇帝1715年夏天,一个来自罗马的传教士到达了广州——大清帝国南方的港口。他将从这儿北上,前往帝国的都城——北京。  相似文献   

19.
公元十三世纪,元蒙统治者凭着“塞北雕弓硬”(《汉宫秋》),以强劲的铁骑,几乎象旋风般消灭了夏,金,宋三个政权,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两洲历史上空前的大元帝国。当时,广大的北方、中原、南方许多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遭到空前的浩劫,这巨大的灾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元朝在建立的过程中,进行史无前例的疯狂大屠杀。所占之地,经常实行血腥的屠城政策,将“百姓尽行杀虏了”(佚名《元朝秘史》卷九),“杀了的人如烂木般堆着”(同上书卷十三)。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统治者虽然登上皇帝的宝座,但因内部常常倾轧斗争,杀戮掠抢并末停止,始终干戈扰攘,战火弥漫。据剪伯赞先生主编《中外历史年表》载,仅在至元二十四年至大德五年间(公元  相似文献   

20.
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7月26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7月6日).他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思想家、地理学家和音韵学家. 刘献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即黄宗羲所说的“天崩地解”的时代.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