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建国后30年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制衡与失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党和国家在农民利益保障方面政策符合实际,基本上是正确的。20年探索时期,农民利益机制几度失衡,造成农民的损失甚至灾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党校正失衡了的利益天平,维护农民利益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共产党农民利益政策的演进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其对农民利益政策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历史.总结党对农民利益政策的成功与失误,对于新时期党的农民利益政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曲折与辉煌——50年来我国农民利益状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我国农民利益状况经历了一个由曲折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建国初期的土改与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民利益保护较好;1957年之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利益遭到严重侵犯;1978年至今,是农民利益得到根本保护的新时期.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键,是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这是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全局、战略的高度,不断汲取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维护农民利益的实践经验,在秉持马克思主义农民利益观的基础上,围绕强农业、富农民、惠农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建构了习近平农民利益观的逻辑框架。习近平农民利益观再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民利益观的内涵,凸显了农民主体地位,为今后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利益创新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政治信任是农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政府以及执政者的认同和依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民政治信任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政治参与异化、群体性矛盾多、宗教拓宽农村市场、农村政治效能感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部政治素养低、利益分化严重、农村生活压力大、政策执行不力等。需要采取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扶持政策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之后不久建立的新中国基层政权传承了民主基因,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一、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实践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选举遵循了"普遍、平等、直接"的基本原则,为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参政权利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华北区村、县(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选举条例》规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形成了丰富的推进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是:大众化是动员农民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民主革命而进行的阶级意识教育是大众化的首要内容;大众化要以满足农民利益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根本方法,以党组织和农会为维系力量,以社会建设为载体.大革命期间是毛泽东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不同历史形势和时代背景,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时刻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性根源于党对不同时期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的把握,体现于党的不同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主题内容。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继续完善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不断满足农民对土地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9.
论建国60年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调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笔者主要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关于农民利益机制的制衡与失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关于农民利益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历史经验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对农民价值评判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切的体会到重视农民利益的重要。进而提出通过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保证农民的利益获得最大的实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依靠科技支持农民获利;理顺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给农民以最大的实惠。来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动全民抗战的积极性,争取中华民族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重点在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展开工作。这项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为山东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文章依据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统计数字及课题组的调查资料 ,对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以求为制定适合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通过对制度绩效进行分析,说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强烈地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减。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的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重要战场,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福建省沿海与山区农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剖析制约山区农民收入的深层次因素,提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对山区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就促进山区农民全面实现小康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山海协作、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农会”发展与组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余年来 ,台湾“农会”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农会”不仅协助台湾有关方面推行农业政策 ,提供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农村文化所需的各种服务 ,同时透过“农会”的教育训练 ,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水平 ,促进了农民政治与社会移动性的提升 ,“农会”对台湾农业与总体经济发展确实贡献卓著。本文主要说明台湾的“农会”组织协助台湾有关方面辅导农民发展农业之经验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西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江西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相关性研究 ,认为它们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 ,同时认为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关键因素是农村资金严重不足。结合江西实际情况 ,作者提出了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民收入的两点对策 ,即 :调整和完善财政金融政策 ,减少农村资金流失 ;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利用外部资金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取消农业税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取消农业税后,相关政策并未及时调整,引发了新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必须对我国的现行政策进行调整以解决这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深受"尚礼"精神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尚道"——"尚礼"精神的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对农民的态度、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处在文化转型、文化激变之际,中国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恢复"尚礼"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