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大连市发展全域城市化为背景,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对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间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8年间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此期间,大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总共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转折,2004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对此,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大连如何协调全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工业化进程,但工业化快速推进中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彬 《决策探索》2009,(12):43-44
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工业化进程,但工业化快速推进中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建平  王萌 《经营与管理》2022,(10):159-166
在缺水城市明确新型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测算新型城市化与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并且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影响系统发展的障碍因子,得出结论: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指数平稳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区域发展差异大;水资源承载力体系评价指数以2013年为节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新型城市化与水资源承载力体系的协调状态有所改善,但是协调度上升速度缓慢,西安遥遥领先,区域差异大,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有待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障碍因素最大的是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除两者之外,从区域位置分析,制约关中平原地区协调发展的是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西安及周边城市的障碍子系统则是生态城市化。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制约因素是协调和承压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各种要素(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和转移,城镇化现象由此发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间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本文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视角之上来分析贵州省如何协调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以期能为实现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体系变动对产业结构演变形成的响应与反馈作用分为弱响应阶段和强响应阶段;同时,借用物理学上的耦合度对城市化与产业化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缺乏产业结构支撑,城市化缺乏后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5~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选取代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指标,采用综合赋值法,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进行评价,运用拟合回归得到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值。最后,运用隶属度函数得到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在1995~2011年期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刘关荣 《管理与财富》2009,(2):41-41,43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缓解劳动供需的矛盾,确保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基于这一现实,本文从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素质提高相协调、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协调以及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敏 《决策》2006,(9):12-16
8月22日,2006中国市长论坛在北京召开,如何管理好城市再次成为400多位与会市长关注的焦点话题。按照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城市化进程就进入成长关键期,成长关键期的“年龄特征”是躁动,可塑性强,结构脆弱,抗风险能力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历经了数十个年头。在城市化建设初期,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这并没有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脚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起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时低水平的城市化进程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呈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宜盲目追求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以免过快的城市化进程给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本质上并不矛盾,两者统一于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本文通过阐述二者的互动关系,提出一系列协调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口城市化过程入手,在认识产业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产业结构改带来的就业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对城市化和国内业结构的联动分析。寻找城市化进程与就业结构的化过程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化加速期调整业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重庆“1小时经济圈”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1小时经济圈”,就未来的发展形态上看,就是现重庆主城核心区与区域内城市群共同组成的“城市经济”概念。从城市化的起始条件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的前提条件,而城市化进一步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结构变动中工业化最先影响城市化,其本质都是促进经济要素的集中。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起步以后,城市化水平一般都高于工业化水平,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研究重庆“1小时经济圈”生产力布局,就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重庆发展总体要求对“1小时经济圈”的定位,结合城市发展,选择重点产业并规划其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布局,并以产业政策引导,使这一区域的经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伶娇 《经营管理者》2014,(33):201-202
城市化进程发展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质量的提高相关的就是经济发展。我国党中央领导人非常重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城市化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当中都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方面来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口不断迁移的历史。进入21世纪,人口的迁移更加频繁发生,一国之内的省际人口流动已经十分常见,而国际移民现象更是极大的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从规模到强度都呈现了强势的发展势头,由此而来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脚步。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人口的迁移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经济收敛在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异质性特征,并研究了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间经济收敛的影响。之前研究普遍发现人均GDP在省际间不存在绝对收敛。本文指出,这一总体性的结论忽略了不同产业在收敛性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发现,与人均GDP不同,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表现出稳健的绝对收敛特性。工业部门的收敛没有导致整体经济的收敛,原因有两个方面:(1)非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存在收敛。(2)各省份工业化程度不平衡。落后省份工业占比较小,导致工业生产率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小。通过反事实分析我们发现,若缩小各省份之间工业占比的差距,省际间人均GDP即会出现明显的收敛。本文结论说明产业结构在解释我国地区经济收敛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优化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信息直通车     
<正> 成都调整结构迎西部开发 成都市将加大以工业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5年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达到7:45.5:47.5;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5年后城市化水平达到38%;改善就业结构,非农业劳动者比重5年后达到60%。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九江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存在成为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障碍,本文从城市化动因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为九江市城市化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区差异和省际差异业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源泉的分析却相对不足。为何会出现省际增长的趋异现象?不同的因素对于中国省际增长的差异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以传统的收敛回归分析为基础,采用"反事实"收入计量分析法,构造初始收入、实物投资、就业、人力资本、基础实施、经济开放度以及城市化等增长因素的"反事实"相对劳均收入,以此测算和分析各增长因素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省际劳均收入收敛和收敛的贡献度。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城市化虽然有力地促进各省的劳均收入增长,但同时也成为省际间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传统农耕伦理思想的冲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两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适应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新伦理观,应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