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清照词中不同时期“雨”的意象寄寓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思和生存状态。“雨——花”深层模式触及词人内在生命渴求和对自我命运的关照。她以女性身份创作使这一意象具有本真女性特质.并开拓婉约词的传统意境。  相似文献   

2.
易安咏花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识主要是指词人作为女性,作为“人”的本质需要的执著追求,具体表现在含蓄凄婉,借花言女性之愁情;比托兴寄,借花言女性之爱情;以花自喻,借花言女性的忧国之思等。易安在咏花词中唤回了女性自己真实的生命,真正呈现了从礼教的禁锢中获得解放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3.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多系喻己之词,其咏花词所投射出来的清瘦素洁的审美品味、闲静淡雅的气质神韵、深婉细腻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如同她本人的自画像:一是以花之形态写词人之形象;二是以花之品相投射词人的审美取向;三是以花之风神格调显词人之品格风韵。词人赏花亦自赏,咏花亦自咏。从中透露出李清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亦花亦人、花与人浑然一体的女性词人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4.
庭院建筑是《花间集》表现的核心空间场景,呈现出花间词最为普遍的表现对象与审美精神,极大程度上建构了词文体的体性。花间词人对不同隶属关系庭院空间的书写,表现了唐末五代宫廷怨妇、女冠和闺阁女性不同的生活心理状态。《花间集》中的楼阁具有明显的装饰性,建构出女性在夜晚水畔登楼念远为主体的时空情感模式。花间词人受词文体题材和抒写方式影响,对门窗、屏障、帘幕等边沿空间格外喜爱,表现词体婉约深曲的风格。不同词人对该抒写方式的认同或背离,建构出词体体性的内在差异,也为后世词体体性建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山"是毛泽东诗词中复现最多的意象之一,成为毛诗中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本文从文化符号、象征意象和人格画像三个层面分析,试图透视这种诗学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诗学意义和诗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地理意象是古典词作解读的重要范畴和视角,词句中与地理环境相关的语汇能否从意象的角度进行阐释,取决于其对作品的表情达意是否有显著影响。《花间集》地理意象的生成有基于文学传统的虚拟想象、由现实的空间感知生成的意象和在场纪录的真实描绘等方式。花间词人对江南、边塞、荆楚、南粤等地域空间的表现,既有对前代传统的继承,也有独特的全新感知。《花间集》中都市意象的差异化样貌,暗含着词人对不同空间感知的心态差异。后世词人对花间词人选用地理意象方式的继承和突破,是梳理千年词史演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凯特·萧邦的小说《觉醒》不但具有明显的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倾向,而且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从而展示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困境。作者通过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采用反叛男权意识形态的话语,描述反传统的女性行为,超越与男权制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象征秩序以及运用弗洛伊德式意象等方式,形成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反叛,引起了一场反映女性主义精神要求的“话语革命”。这是一部表现女性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女性主义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可是作为一个处于19世纪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诗歌创作者,狄金森的生活选择却极其有限。本文从女性视角入手,解读狄金森对基督教、对“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家人的关系、对传统婚姻的看法、与女性朋友的友谊以及她那对传统诗歌创作极具颠覆性的艺术风格等,论证狄金森为了能够获得一份作为女性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自由空间而经历的痛苦的内心挣扎,以及所付出的一世寂寞与隐忍。  相似文献   

9.
沈祖棻是李清照之后最杰出的女词人.从女性词史的角度说,<涉江词>是<漱玉集>之后最好的女性词集;从新文学传统的角度说,沈祖棻词较当时同辈词人多了现代性,却少了沉郁;从学人词的传统角度说,20世纪词家,大多受清代学人词传统影响,与同辈两位女词人吕碧城、丁宁相比,沈词最见学养.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同为宋朝女性作家,李清照和朱淑真的作品呈现了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对人生命运以及爱情的变化的感伤使得她们在作品中较多地运用了春、花、水、月、柳、桐、酒、梦等多种意象来体现这种绵绵愁思,每样事物都承载着词人多思而敏感的情怀。作为古典诗歌中最动人的旋律之一,春的寓意在两位女性文人笔下更焕发出别样生机。伤春之情让人慨叹,惜春之情令人遐想……在春的意象那里,词人找到了自己情感宣泄与融合的媒介。多情的春意象攸关着词人的情感,留下了关于其他愁情意象的蛛丝马迹,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与南宋著名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一系列涉酒诗词相比较,中国文坛同期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也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李清照涉酒诗词与朱淑真涉酒诗词相比,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诗词中包含的感情同样的浓郁难解。二人早期作品内容以闺阁春怨为主,作品意象的选择上虽常常类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因为个人经历所致,李清照的后期涉酒诗词内容则与社会时事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了几分男子的豪气。作为男性词人的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二者作品都洋溢着词人难以抑制的才情,在内容上也大都反映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但苏轼涉酒诗词表达的情感更为豪放与豁达,相比较而言辛弃疾则更为沉郁与隐忍。李清照与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为以男性为主导的涉酒诗词注入了女性独有的青春活力和纯真魅力,而苏轼与辛弃疾则为涉酒诗词注入了难得的率直和童真之情。  相似文献   

14.
周晴 《南都学坛》2005,25(5):72-73
李清照丧夫之后《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词作,隐寓渴求改嫁适人之意,正与宋人有关其曾改嫁记载相合。然而,这绝不涉及李清照有什么“品节”问题,从今人的观点看,实是人性使然,是其“真人”心声的直接流露。  相似文献   

15.
风雨是易安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李清照身世坎坷,对于词中的风雨意象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她用女性的细腻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用女性的柔弱去承受感情的风雨,用女性的坚韧去承担社会的风雨。  相似文献   

16.
魏玩(魏夫人)打破了“男子作闺音”的词坛局面,是北宋作词最多的女性,也是宋代女性词作者中社会地住最高的一位(其夫曾布曾为丞相,她累封为鲁国夫人)。她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黄玉林、陆游、曾燠等人常把她与李清照并提。但史料流传至今已散佚不少,在其生平和作品方面,仍然有较大争议。此研究现状与其重要地位不相称,故笔者查阅历代相关资料,对研究中出现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探讨及考辨。  相似文献   

17.
北宋开放的世风和女性意识的觉醒,造就了一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以她的词著名于世,其词风独特,自成一家,对我国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坎坷不平的个人经历使词人塑造了各种典型的女性形象,从而折射出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面貌,对我们研究宋代妇女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浅析李清照词的闺中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词史上的杰出代表。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是对她的作品的写作特点,艺术特色来进行分析,很少对她的语言来进行探讨。从她的《词论》开始,她的修辞观就已初见端倪。但是她的修辞观绝不仅仅是一篇短短的《词论》就能涵盖,有许多观点必须深入到她的词作及诗文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