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精准扶贫方 略、汇聚脱贫攻坚合力、开发式扶贫大格局为重要特征的扶贫工作方法,蕴藏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中国特 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丰富实践经验。 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参考借鉴脱贫攻坚的 成功经验,其经验对乡村振兴作出有益的价值贡献,在完善乡村振兴制度体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治理体系 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效的治理保障。 时值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新时代脱贫攻坚历程并总 结经验,既为解决相对贫困治理提供理论论证,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推进,不仅彰显脱贫攻坚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贫困研究与贫困干预模式的转型。在习近平扶贫思想引导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路径的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实践领域不断破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基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需要,贫困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互动愈加频繁,新理论引导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实践发展又为理论创新拓展经验基础。脱贫攻坚“理论[CD*2]政策[CD*2]实践”互动转换,建构了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的互动空间,避免了学术研究成果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割裂,也激发了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研究活力。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有助于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脱贫成果、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对中国扶贫理论的梳理和总结,既是脱贫攻坚总结的重要内容,更是研究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我国扶贫工作从解决绝对贫困攻坚战状态向相对贫困常态化治理转变的需要,也是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需要.本文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引,从本质论、优势论、带动论、改革论、两动论、扶志论、综合论、精准论、衔接论、合作论等十个方面对中国扶贫理论进行了梳理,旨在为脱贫攻坚理论成果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长时段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因应新时期减贫形势变动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呼唤”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也是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以“减贫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三种资源,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发挥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系统性地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能。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经历着密集的调整,在信息汲取能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能力、综合回应能力、资源动员能力以及政策执行能力等诸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在未来的脱贫攻坚实践和共同富裕征程中,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相似文献   

6.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减贫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西部地区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承担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易地搬迁任务,其易地搬迁工作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总结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既有成效,从搬迁安置点选址、扶贫产业培育、搬迁对象动态调整、搬迁群众融入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点,进一步探究了难点背后原因。最后提出在脱贫攻坚战收官阶段,为提高并巩固脱贫成效,西部扶贫搬迁工作重心应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产业培育、贫困人口就业能力提升、新扶贫模式构建、扶"志"制度探索、强化文化融入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成就令世界瞩目,是值得深入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本文基于精准扶贫政策文本提炼了35项政策工具,全景呈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做法。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的取得建立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上,这一体制以先进理念指引精准扶贫道路,以科学方法推进精准扶贫施策,以多种工具提升精准扶贫成效,通过理念指引、方法施策、工具推进"三位一体"共同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卓越成效。精准扶贫实践探索出来的减贫道路,为中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视野下,政策目标应定位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四个主要方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路径衔接,具体体现为微观政策的转移接续。依靠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长效减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把握多维扶贫、城乡扶贫、制度扶贫、社会扶贫四个战略重点,建立覆盖工农、城乡一体的扶贫体制,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在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从政策退出、政策加强、政策转化、政策新设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长效减贫的实现路径,重塑减贫政策体系。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还需要尽快明确政策过渡期限,重启新一轮扶贫改革试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扶贫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七十余年的反贫困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为逻辑思路,以"志智双扶"为根本要求,以转变扶贫模式为必由之路,既是新形势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南,又是构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全球减贫事业,特别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世界范围内减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任务。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全面而系统地梳理扶贫攻坚相关研究脉络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贫困治理实践与学术研究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贫困治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学术意义。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检索得到的1393条源于CNKI的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十六年我国扶贫攻坚研究热点和前沿与我国扶贫政策的制定、战略的选择和扶贫制度变迁密切相关,与国家贫困治理政策目标和社会实践保持高度一致。脱贫攻坚实践经验的总结、脱贫后的贫困治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应是未来扶贫攻坚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践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未来不到四年时间,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提供生活救济、增加就业机会、开发人的潜能,反映了人类反贫困的逻辑和政策演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反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极大地改写了世界贫困数据。如何评估、解释这一成就,这对于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与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两个维度考察反贫困历史,中国减贫所取得的成就,应该归功于建立了反贫困的经济开发与社会保障双重政策体系并得到有效执行。中国反贫困从计划经济平均主义的生存救济,到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开发式扶贫,再到新时代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并重的精准脱贫,正在进入国家—社会—公民协同、以消除人们能力和发展机会的制度性限制为核心的贫困治理新时期。2020后贫困治理的努力方向,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的理念下,持续建立、优化、完善制度,由救济扶贫、开发扶贫、精准脱贫转向以制度化建设为方向的贫困治理,不断推进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华侨华人作为一支独特力量,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方式,他们为贫困地区带去了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以及开放理念,为助力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扶贫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扶贫减贫的一项长效机制.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的贫困治理进入了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后脱贫攻坚时代的语言扶贫亟需构建相应的实施模式与路径,提升贫困群体的造血功能,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全方位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从而实现永久脱贫.结合对语言扶贫的理论逻辑和后脱贫攻坚时代我国贫困治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的分析,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语言扶贫实施模式与路径,能够促进新阶段语言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扶贫是一项持续性的动态过程,脱贫思想亦随之嬗变。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期间,在脱贫领域形成了"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梳理,厘清了"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再到精准脱贫的脉络和逻辑,并对当下精准扶贫与包容性发展融合的新思路进行了探讨。中国的脱贫事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按期完成脱贫任务虽有难度但希望很大。放眼全球,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低效的扶贫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在减贫领域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1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反贫困斗争中,展现了矢志不移上下求索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创造根本政治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带领人民自力更生、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打下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改革带动减贫,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在新时代,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整体消除了中国的绝对贫困.中国共产党领导反贫困斗争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经验如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减贫制度体系,实现"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贫困阻碍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社会权利等各项权利的实现,解决贫困问题的本质就是保障人权的实现。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伟大的人权保障工程。中国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和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脱贫攻坚实践背后的人权保障经验在于,激励性和针对性的制度赋权和政策赋能可以使党和政府切实保障脱贫群众的基础生活水准权,防止贫困权利问题的复发,同时积极确保脱贫群众其他各项权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开展得到及时的政策协同与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易地扶贫搬迁为我国扶贫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和实 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搬迁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效,防范和化解易地搬迁后续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因 此,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把巩固搬迁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统筹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措施,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 发展问题?深入推进生态宜居搬迁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形成相互支撑、协调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为高质量打赢易地扶贫搬 迁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发展视角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及脱贫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后,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于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的关系应如何把握而产生了不少困顿。连片特困地区这一提法早已有之,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演变,在区域发展和减贫方面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仍需解决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带动减贫效应的削弱、进一步提升片区攻坚减贫效率、多维贫困问题、消解片区的贫富分化、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区域发展为视角、提升片区定位精准度,以多维贫困为视角、提升减贫内涵精准度,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提升脱贫手段精准度,构建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推进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后脱贫攻坚时代,贫困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制度”为着力点,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以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政治维度来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具有直接的减贫意义,而且具备长远的政治意蕴;不仅要扎实有效实现防止返贫、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路径,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深层次问题所在,需深刻挖掘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安排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在价值凝聚、资源配置、关系协调、社会整合、组织提升、制度创新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并呈现特定的制度势能。当然,面对诸多现实挑战,需具备有效的政治机制保障,通过构建“责任机制—政策机制—治理机制”的制度化实现路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提供行动框架。进一步看,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层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经验对国家治理具有普遍性借鉴意义,能够为我国制度创新提供一般性启发,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