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龛手镜》为辽代僧人行均所作,全书共四卷,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经而刻本稀见,抄本殊鲜。虽然传世量少,但其在字书发展史、俗文字学、古籍整理、音韵、词汇研究、敦煌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所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叉,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缡,所释俗字、难字很容易还原到经文背景中去,容易辨识,所以此书对于识别<龙龛手镜>中的疑难俗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龙龛手鉴》开创了音序检字法、两级排检法的先河,对于繁难字的检索,采用了据形检索的方法,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在古俗字的注解方面也采用独特的方式进行了阐释。同时,该书记录了唐前后的俗字使用情况,对于研究汉字的流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后,《龙龛手鉴》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他们从音韵、文字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但是从辞典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成果却屈指可数,而且现有的这些成果对其辞典学属性的探讨又有很大的不足.笔者试图从四个方面去探讨《龙龛手鉴》的辞典学属性。  相似文献   

5.
《龙龛手鉴》是我国第一部,也是由僧人撰写的宗教字书,率先摆脱《方言》、《说文解字》和《玉篇》等备王道六艺的传统,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编写目的是为契丹民族的佛教徒提供修学知源、探义悟道的镜子。其音韵文字、雅俗兼收的特质,具有创造性和里程碑意义,构成了其语言学价值;面对大众,客观上承担了文化普及和提高的责任;对传统字书著作的引用广泛,由于引书已经失传的不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文献的保护作用;全书引文随意,简约为经,体现了契丹人的实用为先的文化风气;通过宗教方式,加快了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并形成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再生机制。充分认识、客观评价《龙龛手鉴》的成就,而不是拘泥一些细节,将有利于充分认识我国北方文化建设时期的特质与行程,温故知新,促进当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龙龛手鉴》古俗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辨字典古字俗字 ,得力于语言文字理论 ,但也不能忘了字典自身的体例规则。这些体例规则正是前人运用语言文字理论研究古字俗字的成果在字典中的规范体现。《龙龛手鉴》一书的“A ,古文 ,音B”及“A ,俗 ,音B”两种体式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许多古字俗字 ,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六度集经>是三国时代东吴康僧会编译的一部佛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集,当代学者蒲正信曾专门为其作详细注解,但对其中一些词语的训释和注音欠妥,如、蒻、杌、齚等.利用字书、韵书等相关文献,从语音和意义等方面来考察这些词语,可知""是"老弱"之义;"蒻"当是名词而非助词,其释义与"荷"有关;"杌"作动词用,由"断"义引申为"杀戮"之义;"齚"读音为zé,非"炸";""注的引文有误.  相似文献   

8.
宋刻宋元递修本《补音》、《国语》都有阙笔为讳的现象。寻检之下发现,《补音》阙笔为讳而《国语》本文不阙笔者10条,《国语》本文阙笔为讳而《补音》不阙笔者14条,总共涉及“胤”、“敬”、“儆”等15个字。这15个字在宋刻宋元递修本《国语》和其他《国语》各本的阙笔情况表明:递修本、金李本等公序本《国语》和黄刊明道本《国语》较多地保留宋讳,张一鲲本以后除了少数的几个字如“桓”字等尚保留阙笔为讳的习惯外,其他的就完全改回本字。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石刻题记中,最能引起史学家和游人兴趣的当属唐代石刻《安禄山题龛》。由于此题龛中有安禄山之名,有观点即认为此安禄山为唐叛将安禄山。文章在现有观点的基础上,从范阳安禄山年龄、生平活动范围、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论证题龛主人安禄山与唐叛将安禄山只是同姓名,且必早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文字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处于俗字入典的重要时期。唐代的专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对书中的异体字进行研究将对汉字文化、汉字发展史、字典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士人服饰颇具特色,大多头戴幞头或席帽,身著圆领襕衫,有时外加半臂,系腰带,足着履。文章一方面考辨了其具体形制,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士人服饰所体现的文化特质,即它是大唐皇室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调整的特色服装;它是汉族传统服饰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它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时代特色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风逐渐没落,小品文走向前台,为唐末文学带来一丝亮色。其锋利的文笔,深刻的思想,一直激励着后世读者。兹就晚唐小品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唐律对谋反罪的处罚是历代法律中最轻的,主要体现在家属缘坐范围小。唐太宗君臣通过反复讨论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既说明唐代法律向文明的迈进,也反映了唐律持法宽平的特点。后来明清法律一反唐律的规定,又扩大了家属缘坐的范围,这既与专制皇权的加强有关,也与两朝初建时期的政治形势有关。同时,唐代皇权也有与汉、明等朝相同的特点,即利用谋反罪名诛除潜在的威胁势力,这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唐初,唐王朝对高句丽采取了较为和缓的怀柔安抚政策,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在位期间,亦一直奉行亲唐政策,尽力处理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使得这一时期唐丽处于蜜月期,极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在唐代民族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厘清回纥与唐朝关系大致轮廓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应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解读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在回纥与唐朝的关系中,双方都掺合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回纥与唐朝关系始终都随着双方实力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唐朝在中亚建立的防御体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显庆至天宝年间 ,唐朝确有在中亚抵制大食东扩的战略 ,即利用当地的政治势力抵抗大食 ,力求以最小的军事力量保持西域地区的相对安宁。唐朝还在中亚建立起一个针对大食的防御体系 ,该体系先后以突骑施、康国为中心 ,中亚九姓胡基本上加入这个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刺客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群体,有关他们的文献记载一方面反映了刺客为报答知遇之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在自己所信奉的忠信仁义思想观念与儒家传统发生矛盾时无法解决的困惑。因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道德观念的逐渐完善,刺客们的这种对个别人忠信仁义的行为也就很难为后世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宋初诗坛为何崇尚晚唐,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宋初诗人对晚唐这一概念的认定跟后人有所不同;二是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没有从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上说明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完成唐诗向宋诗过渡的意义;四是忽视了宋初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文化思想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中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中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