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梦龙的宅名长期存在争议。新发现的《寿宁待志》一书中,冯自称:“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县人”。这就说明冯原籍吴县,后寓长洲。[据《明史·地理志》记载:苏州城(府)领辖吴县(城西),长洲县(城东)。]明·梅之焕《<麟经指月>序言》中,称冯梦龙三弟兄为“吴下三冯”,冯梦龙为老二。其兄冯梦桂,字若木系明末名画家。冯梦桂(若木)与乌程董斯张字遐周是好友。据董斯张《吹景集》记载: 予(董斯张)入吴饮冯若木斋头酒,(予)次语若木曰:“兄(指冯梦桂)所居葑门,今俗伪为傅音何也?’若木曰:“葑门,《谷风》葑菲之葑……”。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典室,中国俗文学学会,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福建省文联等十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八日至十六日在福建省宁德、寿宁召开。到会代表对冯梦龙的生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在文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充分交流和讨论。冯梦龙,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隆武元年(或二年)即清顺治二至三年(1645—1646)。冯梦龙一生科场不利,直至崇祯三年(1630)才补贡。补贡后即出任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1634)升调福建寿宁知县,十一年解任。冯氏七十二岁前后曾去浙江苕溪、武林、石梁、天姥等处,后不久即  相似文献   

3.
谜讽张半仙     
明朝崇祯七年,冯梦龙任福建寿宁知县,当地百姓誉之“清官”。冯梦龙不仅为官清兼,而且很有学问。他在当地提倡新风,反对迷信。 有一次,冯梦龙微服出访,环游县城。忽见街口围着一圈人,走近一看,乃是一个自称张半仙的术士捻着几根老鼠胡须摇头晃脑给  相似文献   

4.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名闻中外的科学界翘楚,其《梦溪笔谈》为世所推重。由元丞相脱脱等主持修撰的《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在关于沈括亲属的记载中有明显舛误,应予更正。《宋史·目录》“沈遘”条载云:“沈遘,弟辽,从弟括”。《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九十》:“沈遘,字文通,钱塘人。……举进士,廷唱第一……以父扶坐事免……卒,年四十,世咨惜之。弟辽,从弟括。”按:“从弟”当作“从父”。上文载沈遘正当官运亨通之际,“以父扶坐事免”,可知沈扶为沈遘之父。稽诸史籍,沈扶与沈括是亲兄弟。沈遘之祖母许氏是苏州吴县人,据《苏州府志》,《吴县志》、《曾南丰集》等载,许氏出身书香门第,相夫有道,教子有方。生育两子——沈扶、沈括,“括以文学贵显,名重当世;扶入仕亦有吏材,其幼皆母自教之。”《吴县志·卷七十六》记载更明确:“沈遘,字文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八五《河渠三》载:“成化四年,管河主簿郭升以大石筑两堤,锢以铁锭,凿外洪翻船恶石三百,而平筑里洪堤岸,又石岸东西四百余丈。”按:“主簿”明代为政府各部署主管文书与典簿之官,太仆、鸿胪、钦天监及知县之佐官都可称主簿。成化四年(1468)郭升未曾任“主簿”一职,而只担任过徐州洪(又名百步洪)工部分司“主事”。主事为六部各司郎中之属官,是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正六品。凿石筑堤一事正是郭升任徐州洪主事期间所为。《明宪宗实录》卷五五载,成化四年(1468)工部主事郭升奏:“……又如外洪翻船等石,里洪坝下…  相似文献   

6.
《元史》卷八十三《选举志三·铨法中》载:“十六年,部拟:‘管匠官止于管匠官内迁用。其身故匠官之子,若依管民官品级承荫,缘匠官至正九品以下,止有院长、同院务,例不入流品,似难一例荫用。’”(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第2060页)按:《通制条格》卷六《选举志·荫例》中载有上述匠官荫例的原文,曰:“至元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承奉中书省判送,本部呈,约会到工部官一同议得,既管匠官已拟议于管匠官内迁转,其身故官员弟男,若依管民官品级取荫,却缘照得已拟匠官品级,至正九品以下,止有院长名分,同院务,例不入流品,似难一体荫用。”校之原文,《元史·…  相似文献   

7.
在《三言》众多的故事中,迄今为止,被大家公认为冯梦龙自己创作的作品,仅有《老门生三世报恩》(《警世通言》卷十八)一篇。但是,对这篇作品,历来各版的《古代白话小说选》不曾入选;小说史一般对它也似不屑于一提,更有一些研究者,甚至简单地将其判为“鼓励人民顽固地追求科举功名”的糟粕。笔者认为,冯梦龙的这篇作品与其反映的社会生活真实程度有重新探讨的必要。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网罗人才,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于洪武二年(1369)下谕令:“京师虽有大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于是,“天下府州县卫所皆建儒学。”在京师则设有国子监,“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国学者谓之监生。”当时,一般知识分子,都要由儒学“国子监”一步步走入仕途。到了洪武三年(1370),又开设科目取士。“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以上引言皆见《明史·选举志》)这样一来,大多数读书  相似文献   

8.
《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传》云:“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稷辰父霈正,官湖南零陵知县。”《清史列传》卷六十七《宗稷辰传》亦谓“稷辰父霈正”。但就笔者所见史料而言,上述两传所载宗稷辰“父霈正”恐有误,其父名应为“宗霈”。查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北京图  相似文献   

9.
松年、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锒蓝旗人。姓鄂觉特氏,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六月廿九日(见《奉直同乡齿录》)。其祖上系驻防天津的八旗四翼蒙古人。幼年入八旗“官塾”读书,在三十二岁那年才正式拜当时名画家如山(字冠九、满族)为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他是否应过举,抑或是“捐纳”得官,现不可考。据《榆园画志》中说他“曾官汶上知县”,《八旗画征录》则说他“官游山左,曾任范县知县”,而《奉直同乡齿录》说他“清光绪间以知县来山东候补,曾睾单县”。《八旗画征录》又说他“不阿权贵,不久罢官,流寓济南,以书画自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殁于济南,享年七十岁(《奉直同乡齿录》作享年七十五岁,恐误)。六十一岁(光绪丁酉年即公元1897年)脱稿所著《颐园论画》一书,多甘苦有得之言。  相似文献   

10.
<正> 从明代开始,有人怀疑《老子指归》不是西汉严君平(严遵)的著作,从而影响了后代学者对该书的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际上,这部书出自严君平之手,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现就其真伪问题考辨如下。一、古籍对《老子指归》的记载及其考辨《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三国志·秦宓传》载:“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老子》严遵注二卷(字君平,蜀郡人,汉徵士;又作《老子指归》十四卷)”。《隋书·经籍志》载:“汉徵士严遵注《老子》二卷”。唐玄宗《道德经疏外传》载:“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  相似文献   

11.
容肇祖的《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岭南学报第二卷第二期)和谢巍的《冯梦龙著述考补》(《文献》第十四辑),以及易名的补正等(见《文献》第二十四期)文章都对冯梦龙的全部著述进行了考补,近来笔者复得二则冯梦龙著述佚篇。《纲鉴统一》三十九卷论题二卷,作者署名:古吴冯梦龙犹龙父辑,男焴参阅。  相似文献   

12.
隋代年祚不永,38年而亡,然却两修隋律。《隋书》卷33《经籍志·刑法篇》载,“《隋律》十二卷,隋《大业律》十一卷”,其十二卷之《隋律》修之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史论有别于其子隋炀帝杨广大业初更修之隋律而称之为《开皇律》。 从开皇初(581)到大业初(605),隋律更修时间之隔不过二十余年。那么,隋炀帝于“祖法”更化何以如此之速呢?《旧唐书》卷50《刑法志》载:“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  相似文献   

13.
《卷二十四·天文志二》永和五年……十月 ,月犯。占曰 :“朝廷有忧 ,军将死。” (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713页 )按 :“占曰”云云 ,《晋书·天文志下》作“占曰 :‘胡有忧 ,将军死。’”与上载相去甚远。今考本书卷二十三 ,《天文志一》载魏正始元年有“十月寅 ,月又犯北头第四星 ,占曰 :‘犯 ,胡不安’”事 ,并记敦煌太守王延于次年斩鲜卑阿妙儿等事 ;同卷又载晋成帝咸康八年“八月 ,月犯 ,占曰 :‘胡不安’”事 ,并记石虎废石弘自立 ,幽杀石弘等事。可见此星变之应实在胡而不在晋 (朝廷 )也。按之下文记是年“十一…  相似文献   

14.
黄彦弘 《云梦学刊》2013,34(1):26-28,53
邓显鹤(1777-1851),号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清代文学家、诗人、文献学家。宝庆府新化县人。嘉庆九年,邓显鹤中乡举,官宁乡县训导,晚年应聘主讲邵阳濂溪书院。著有《南村草堂诗钞》、《南村草堂文钞》;搜集校刊王夫之遗书;考订明代周圣楷《楚宝》一书,匡谬拾遗,成《(楚宝)增辑考异》五十四卷;编纂有《沅湘耆旧集》二百卷、《资江耆旧集》六十四卷、《宝庆府志》一百五十七卷、《武冈州志》三十四卷等。  相似文献   

15.
邢慈静,山东临邑县邢柳行人.兄侗(1551-1612)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又能画,曾编《武定州志》十五卷.《明史·卷二八八》有传,说他“官至陕西行太仆卿,家资巨万,筑来禽馆于古犁丘(笔者按:犁丘,即今临邑县.馆在城东南,今已废),减产奉客,遂致中落”.《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书,均有“邢侗”词条.慈静,清乾隆《武定州志》载:“慈静博学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绝品,与兄侗齐名”.他(她)们兄妹,类似东汉的班昭与班固、传说中北宋的苏小妹与苏东坡,都是文坛高手,诗文至友. 邢慈静嫁给武定州即今惠民县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马拯.马拯也是幼有才华,明万历十一年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光武帝纪》:“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刻石文辞多,不载。”余按:“寸三分玺”当作“寸二分玺”。《续汉书.祭祀志》:“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封之。”又据本志前“议封禅所施用”,“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则作“寸二分玺”明矣。《通鉴》卷四四也作“寸二分玺”。《后汉书.光武帝纪》:“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余按:《通鉴》卷四四同,然《…  相似文献   

17.
东汉盐、铁官制度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疑问所在 《汉书·地理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不乏注明何县、道有盐官、铁官设置的事实;而《续汉书·郡国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却只载何县、道“有盐”、“有铁”,而不载设置盐官、铁官的情况,似乎给人以东汉无盐官、铁官设置的印象。那么,东汉诸郡国所属县、道,究竟有无盐官、铁官的设置呢?此疑问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浒》田、王二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所描写的主要故事,如宋江起义及其结局,征辽,平方腊,在宋元时期的文献记载中都能找到一点根据。唯独征田虎、王庆(以下称田、王二传),在任何官私记载中都没有一点影子,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余象斗刻《水浒志传评林》(以下称“评林”本)共25卷,卷首、卷末一般标作“京本增补全象忠义水浒志传”字样,而在征田虎、征王庆部分,19卷至21卷的卷首、卷末均作。全象演义评林水浒志传”,20卷的卷末作“全象演义增补评林水浒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比较集中、全面、系统地阐发“智”的作用、表现形态及特性,且时露真知灼见者,当推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他于天启六年(1626)编撰成《智囊》28卷付样,受到读者的欢迎,后于崇债六年(1634)补充有关“智”的事例,编成《智囊补)。冯梦龙为是书写序,对所分10部皆有“总叙”,各卷均有小引,不少条目,还附评注。这些理论性文字,连同书中事例,共同构成了冯梦龙对“智”的看法,构成了他的“智慧观”。(一)智在冯梦龙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在冯氏的思想体系中,“智”乃重要之一环。他论“政”,论“情”,论“谐”、论…  相似文献   

20.
邢润川、杨文衡《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利用史略》一文说:“到了汉代,《汉书·地理志》则说:‘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见《学术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99页)但查遍《汉书·地理志》也找不到这句话。作者可能是误信了前人旧说而未加考辨.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余观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清汪价《中州杂俎》卷二十物类十四沿袭朱弁之误说:“按《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生石可燃,为薪”。张萱《疑耀》卷二则全同《中州杂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