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南省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蕴含着艺术、科学、文化和历史等多样价值,而文物所涵盖的文化数据信息是对古建筑最深层次的探析与理解。数字化技术逐渐融入古建筑保护领域当中并获得了显著成效。数字化技术为古建筑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手段,通过VR、三维扫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探索数字技术在河南省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促使河南省古建筑为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及传承黄河文化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丽  贺中 《青岛画报》2014,(12):74-79
古村落、古建筑是“留守”在农村的历史遗迹,是一份宝贵的物质遗产和财富.认识和保护古村、古镇、古建筑,不仅是对历史文脉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是对人类精神文明财富的守护. 古村古镇特别是相对完整的古村古镇,保留着当地或者一定时期比较重要的建筑,显示了当时建筑艺术的精华和成就,蕴藏着传统优秀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传承着历史的文脉和足迹.通过保护,继承和挖掘利用其历史文明财富,古为今用,建设特色村镇,对促进人类现代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中西古建筑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在和谐之下表现更多的是结构、功能的差异。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建筑重视群体之间的文脉关系,代表的是一种伦理的、心理的和谐,从而促成人与人关系稳定;以神为尺度的西方古建筑,重视建筑本身的物理属性,代表的是一种物理的、形式的和谐,从而在心理上达到与上帝一体。中西古建筑和谐理念的本质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直接导致了中西古建筑形态的不同,并体现中西文化的不同。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从和谐的表象进入到和谐的本质;只有找到这种和谐的本质,才能看到本质差异的原因,才能发现中西古建筑和谐理念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洲学研究所(德文缩写IAK)位于德国汉堡市中心内阿尔斯特河河畔。研究所所址是座古建筑,楼内除了非洲学研究所外,还有不少其他科研机构和所属图书馆以及一些政治-经济性机构。其中,汉堡世界经济档案馆算是最大的机构了,从藏书量看,该档案馆也是研究非洲问题的学者们的最重  相似文献   

5.
正登临琅琊,感慨万千,在西海岸新区——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再到秦皇汉武,五千多年来曾经上演过多少风云际会、铁戟沉沙。悠久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的足迹烙印在了这片大地的记忆里,历史的注脚铭刻在了经久沧桑的碑石和古建筑中,历史的典故给了当地人得以拍着胸脯娓娓道来的不朽话题和自豪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的秋汛使全国焦点聚集在了山西,连续几天的强降雨使汾河水位持续上涨,很多村落的古建筑因此坍塌。由此,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引发热议,在涉及文物保护的话题中,始终绕不开两个词——资金和意识。针对山西古建筑在秋汛后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从目前山西古建筑保护的实际出发,给出一些具体建议。笔者认为,修复文物和修缮古建筑,既是必要之举,也是一种情怀的体现,希望古建筑可以像生命一样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夏至 《今日辽宁》2006,(4):22-23
阜新真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半个世纪以来,阜新用它丰厚的资源,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曾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被称为“煤电之城”。“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在阜新的就有4个。海州露天矿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露天矿、阜新电  相似文献   

8.
贺中 《青岛画报》2011,(2):50-53
登临琅琊,感慨万千,在胶南——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再到秦皇汉武,五千多年来曾经上演过多少风云际会、铁戟沉沙。悠久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的足迹烙印在了这片大地的记忆里,历史的注脚铭刻在了经久沧桑的碑石和古建筑中,历史的典故给了胶南人得以拍着胸脯娓娓道来的不朽话题和自豪情感。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胶南设置琅琊邑,被赞誉为"东境上邑",至少让9位帝王乐不思蜀;如今,这座拥有30多处历史名胜和古文化遗址的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寓于壮美的山海风光中,让海内外游人恋恋不舍,仍不愧于"东方胜地"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广东南江流域现存的传统古建筑民居及祠堂多创建于明清两代,壁画是这些传统古建筑的细部装饰,对这些壁画的现状、艺术手法、题材类型、艺术风格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填补我国地域壁画研究方向的一些空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对这些传统古建筑壁画的保护措施进行探究,力求将它们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中去,纳入到地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0.
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赫图阿拉城始建于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这里登基称汗,建立后金政权.由此,赫图阿拉城被视为清王朝的发祥地,满族崛起的地方. 近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一群外国留学生走进赫图阿拉古城,带着新奇和惊讶,踏访人文古迹,触摸尘封历史,品位独特文化.一边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一边是青砖红瓦的古建筑,在赫图阿拉吉城形成了一道文化交融的别致风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市儿童福利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潍坊市儿童福利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儿福院的工作日益受到来自上级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对福利院孤残儿童实施“回归家庭幸福”工程,受到了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山东全省得到了大力推广;2004年福利院先后被评为“潍坊市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涌现出了杨守伟、崔中军等先进个人。杨守伟被评为“平凡魅力、感动齐鲁”十大新闻人物,同时获得山东省总工会颁发的“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转业复退军人崔中军同志被评为“感动潍坊”十大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2.
目前,陕西省宝鸡市第二批“星光计划”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此次共有包括l区10县23个社区在内的32个“星光计划”项目投入建设。2001年,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安排部署,宝鸡市渭滨区在全省首批试点中,有43个项目顺利建设投入使用,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2002年年底,该  相似文献   

13.
晚清以降,“北京”作为一个学术对象经历了从野史轶闻到资料整理到笔记考辨再到博士论文的逐步演进,其趋势越来越学院化.二十年来,笔者一直关注以北京为代表的都市建设、都市生活、都市文化以及都市书写,探索由“北京文化”起步逐渐走向“都市研究”的北京研究之路.具体做法是倡导人文学者走出书斋,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兼及对这座城市的真实感受出发,以“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为中心,先后举办了五场学术会议,四轮大学课程,出版了十种“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并指导了十位博士生撰写相关论文等.  相似文献   

14.
文物史迹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石刻、近代现代革命旧址和纪念地。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具有国家级重声、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处(含近期将升级的50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000处,其中我国的长城、故宫、敦煌石窟、秦始皇陵、北京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于各种古建筑,更是难以胜数。当这些远年来客迈着历史的步伐来到我们这个时代后,党和国家对它们的保护超过了历朝历代。但是,当各地的文物史迹因各种因素不断遭到破坏的消息频繁地在传媒上出现时,敏感的人们意识到:对文物…  相似文献   

15.
救救谁     
《社会》1981,(1)
环境在呼救!大到“救救桂林”、“救救黄浦江”、“救救西湖”,小到“救救街头绿地”、“救救草皮”,从近年的报章上和会议中,你听听,真是呼救声不绝于耳啊。某些人的反应,却未免冷漠。且不说救助一座城市、一条江河了,兹事体大,欲见效谈何容易。仅言其小者吧:我们周围的绿化工作,怎样了?为了“消灭蚊蝇孳生地”而把房前屋后的野草一棵棵拔掉;为了“便利交通”而把街心花圃整座整座拆除,还有为了搭  相似文献   

16.
正经济兴,则城市兴;经济强,则城市强。搞活一座城,经济必须活起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说:“具体地说,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提出了发起海洋攻势,双招双引攻势,建设东北亚金融贸易中心的攻势,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攻势,国企改革攻势,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提升城市品质功能的攻势,建设国际时尚城的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人的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这既是人们对“十年浩劫”中人被扭曲、被摧残的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的变化在人们头脑中的折射,预示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积极宏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以此来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一座古老的琅琊名城——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性格在这里碰撞在一起。这就是胶南——座年轻的海滨名城。一座雕塑、一盏路灯或一道路桥……在城市设计师的构思中,都是制造城市魅力的重要元素。胶南,这座新兴的海滨城市,整体规划和特色建设艺术的典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底,湖北省宜城市3个“星光计划”建设项目和1个示范性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并挂牌服务,受到老年朋友和市民的热烈欢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市民政局始终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作为2002年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现了“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正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和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了科学地认识这些问题 ,本刊约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教授、副教授 ,从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协调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 ,对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