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蓉  欧贤才 《人文杂志》2008,(2):187-189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物理现实,同时还是个体对社会现实进行心理表征之后所获得的一种心理现实.和谐社会建设不能仅仅从物理现实出发,还要重视构建个体内在的心理现实.和谐心理现实包括和谐认知与和谐情感.和谐社会的心理现实性和主观建构性强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共政策要坚持人本主义的导向以及重视自下而上的微观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精神分析学说的引进,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向内转的范式转变过程,这一趋势影响到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写作.现代作家通过对欲望的发掘扣对梦幻象征的现实转化,对古人的欲望心理和内在心理现实进行了揭示,展现了历史内面与传统主题的联系,从而创立了中国现代心理分析体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3.
针对图像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图像学还是传统艺术史理论,都是在表征认识论框架内回应这一问题,前者认为图像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相似关系可以通过经验、移情等方式感知到;后者认为图像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相似关系可以通过视觉感知把握到.这两种路径都有着心理自然主义的危险,图像学混淆了图像主题与作为心理识别对象的图像内容之间的界限,传统艺术史理论将图像体验完全看作是心理意义上的视觉认知行为.两种路径无法有效回应某些图像体验如恐怖、共鸣等.要理解他们的图像体验已经超越了心理表征概念的有效范围,这一关系的实质是观看者想象、移情和乃至其生存状态等维度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范大平 《船山学刊》2004,(3):178-181
我国农村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的文化影响,使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日趋复杂,呈现出种种矛盾、困惑、迷茫、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农民是中国农村文化的主体,客观地探析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其特征,认为手机短信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顺应了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的文化影响,使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日趋复杂,呈现出种种矛盾、困惑、迷茫、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农民是中国农村文化的主体,客观地探析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与现实的经济活动联系得非常紧,在讲解中如若不透彻、不科学,则会影响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和说明,进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因此一定要走出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留日作家群是现代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作家群体,它是由近代轰轰烈烈的"留日热"直接催生的.这一群体有着鲜明的"仇日"心理、爱国情感和革命倾向等创作心理.这种特殊的创作心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以及关注现实和底层、对种族歧视的强烈不满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地缘政治属于现实政治之范畴.地缘政治对现实政治具有客观功用和主观效用.其客观功用表现在价值的中立性和实用性上;主观效用较为复杂,既体现在正面和负面的判断中,又反映在不等性和不可测性的操作中;现实政治对地缘政治的运用无有穷尽,内政需要、利益权衡、实力对比和安全心理反应等构成其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0.
牛健哲小说对人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有着深刻的艺术表现.小说集中展示了人与客观现实之间、人与其主观愿望所形成的客观现实之间以及人与其心理现实之间三个方面的冲突,而冲突的结果无一不以人的失败而告终.由此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表现出作家深刻的哲学思考、对现实污浊的批判以及对处于悲剧中的人的同情.  相似文献   

11.
张洁的小说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这使张洁的小说一面指向生存的现实问题,一面指向精神世界的叩问.心理描写的恰当运用形成了张洁小说特有的心理化叙述风格,摇曳多姿的结构特点,水墨画和音乐抒情曲般的阅读效果,造就了张洁小说特有的人性内涵和精神深度.张洁的艺术选择与新时期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是受外国小说影响的结果,也是与她独特的精神个性相适应的.张洁以丰富的心理描写,让我们见证了生命书写的力量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道德教育出发,在社会心理、道德现实、法制建设与教育自身几个方面,探讨了今天道德教育的制约性,从四个结合的途径分析了道德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它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整体经济的发展与大众(包括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心理呈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即大众消费心理预期越好,经济发展速度相应就会加快,摆脱经济不景气的所需成本就越小、时间也就越短.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其产业波动典型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研究消费心理与煤炭产业经济的波动,对于研究我国经济整体的变化趋势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寻根是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而文人对于故乡的回忆不单纯是一种历史的回顾,隐含特定的民族文化指向和某种现实的需要寻求安全感,归属感.本文从文人的心理和外在世界两者的关系的分析入手,剖析中国文人的归乡心理.  相似文献   

15.
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强化思想转化功能,从心理发展、社会影响、价值取向、工作方法等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志平 《中州学刊》2006,3(2):237-240
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文艺作品中深蕴着的还魂和化身复活原型,这是长期主导着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大团圆文化心理投射的结果;它们反过来又成为再生产这一文化心理的重要意识形态基地。中国大团圆文化心理的生产机制是:苦难深重的现实→大团圆文化心理→还魂和化身复活原型→大团圆文化心理。还魂和化身复活原型是建构、并维持这一机制的重要中介,它们对中华民族具有独到的心理调节功能。大团圆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人缺乏正视现实矛盾、缺陷和危机的勇气的国民性弱点。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活动是作家对现实世界审美感悟的传达和表现.作为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审美感悟是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基于此,本文提出并论述了审美感悟的二重性,即现实图景的具体性和心理图式的独特性.在提出审美感悟二重性的基础上,本文从主、客体统一,感性和理性统一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审美感悟的三个结构因子,即表象记忆、情感体验和意义认知.认为审美感悟是个性化形象创造的内在依据,是作家艺术创作活动的起点,因而也是全部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初始概念.  相似文献   

18.
顾绍梅 《兰州学刊》2007,(11):89-91,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新动向.学术界对这个新动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思想心理方面也有社会现实的因素,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从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丰硕成果.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并对其研究特点和趋势作一初步小结,以期望这一课题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文学革命提出的反对用典的主张,很快合并到白话的提倡中去了.去除典故的欲求体现了一个深刻的心理草命.旧知识人的文学心理联系着文化典籍(他的文化之家),新知识人则用现实和"真"来代替它.反对用典作为一种手段,被用来打破旧知识人的封闭圈,代替它对知识的统治.经过这一场美感范式的转交以后,用典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李泽志 《理论界》2005,(12):149-150
单亲家庭作为一种脆弱的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多,其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发挥,从而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简要分析了其对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一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二是优化人格构建的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