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前职工劳动积极性状况分析。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是影响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是决定因素。因为不管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不管是劳动密集型条件下,还是技术密集型条件下,职工的积极性不仅直接制约着劳动者现有能力的发挥和提高,而且制约着财力和物力的使用潜能。人的积极性高,财力、物力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好的经济效益;人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央搞活大中型企业的要求,为了研究如何调动我区各族职工的积极性问题,我们组成十个调查组到新疆钢铁公司、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乌鲁木齐铁路局西山车辆段、新疆汽改厂、新疆锂盐厂、苇湖梁电厂、十月拖拉机厂、新疆七纺一厂、自治区第二建筑公司、新疆啤酒厂进行了为期一月  相似文献   

3.
企业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其积极性体现在生产的创造精神、岗位的忠诚精神、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的发展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而在生产力中,具有蓬勃创造力的劳动者是最积极的因素。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就必然要有需求,这是客观的。但人的需要不是纯粹的自然需求,而是随着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人的需要是人们对自己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种依赖性和可求性。只要创造出新的物质,人们就必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为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不少企业职工积极性的现状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两层次积极性的角度,来探索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改革的一个基本目的,也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的今天,研究改革与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人的劳动积极性又是国民精神的一个重要侧面,甚至可以说是国民精神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因此,研究人的劳动积极性,对于追寻社会变革引起的国民精神变化的轨迹,探索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途径,也有着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积极性现状分析职工的积极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动性。积极性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受环境和外在因素影响的,但它又是职工主体心理意识的外在表现,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又受着职工本身素质、成熟程度的制约。素质较高又比较成熟的职工,主观能动性强,积极性不易因外界影响产生大的波动,素质较低而不够成熟的职工,则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甚至受到批评、或在升级、评选先进、住房分配等问题上没有满足期望时,积极性就受到影响。二是变化性。职工的积极性是动态的,从总体看,总有一部分人积极性高,有一部分人积极性次之。从职工个体看,某一时期,某些人积极性高,在另一时期,另一些工作上积极性次之。客观环境复杂多变,职工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工作变动、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都可能使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时代性。职工的积极性,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如战争年代表现为不怕苦、不怕死、送子参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8.
劳动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秩序安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十年来,广西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区先后建立各类劳动服务公司632个,各种生产、经营服务网点2677个,安置就业人员6.5万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方面非国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 ,其劳动佣工制度尚待规范 ,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陆续开展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等改制工作 ,从而导致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如何处理好这类案件、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已成为摆在各级法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全省法院 1 997— 1 999三年中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相对较少 ,并呈平稳上升趋势。 1 997年 1 89件 ,1 998年 1 93件 ,1 999年 2 2 9件 ,均占当年全省民事案件总数的 1 .…  相似文献   

10.
陈平 《学术探索》2002,(1):14-16
20世纪初以来 ,西方管理理论重视对人的动机和需求的研究。企业民主管理应运而生 ,成为战后西方国家改良主义措施在企业里普遍推行的一种管理制度。其理论与实践为社会主义企业民主管理改革提供了借鉴。在我国新旧两种经济体制转换时期 ,如何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防止和克服企业职工出现的主人翁意识“淡化”现象 ,进一步提高劳动积极性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劳动积极性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和鼓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发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试用期望机率理论探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科学途径。(一)期望机率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他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该书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职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7年大中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同类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分别高71.9%和24.6%,每位职工创造的利税分别为3.3倍和1.6倍,每位职工上交的利税分别为4.4倍和2.1倍。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多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总结了多年来党在指导经济建设中不讲科学的盲目冒进的左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底子薄、人口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可以说,我们已经比较正确地认识我国当前这个经济世界了,问题就在于我们怎样改变这个经济世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人是世界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怎样走好这条路子,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条路子,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是靠人来进行的。因而,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我们各级领导的一项最根本任务。 当前,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绝大多数企业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调动,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职工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否和谐是决定整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旧的计划模式的劳动关系体系逐渐被打破,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公有和非公有经济都采用了更为灵活和多种多样的用工模式,新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体系正逐步建立。中央政府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劳动关系的现状离政府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农民存在着极大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一是参加个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正确认识和调动广大农民的这两种劳动积极性,对加速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不断高涨和四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首先表现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在调解制度的适用过程中,企业调解可以建设成劳动争议协商程序的平台,工会放弃其调解者的身份,真正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或协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维护劳动者利益。为充分发挥社会化调解组织的作用,应加强调解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对加强调解协议效力的支付令制度,应明确支付令失效后,不再适用仲裁前置的规定,劳动者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教育。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四德”教育的紧迫感,加大了教育的力度。一、“四德”教育是新时期企业的重要任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职工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变化,也有许多不容忽说的消极方面的变化。因此,努力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既重要又紧迫。一是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利益平衡、信息与风险对称原则的维护、对实质公平的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还是从银行贷款设定担保的实际做法分析,一定范围劳动债权就已设担保的财产优先于有物权担保债权人受偿,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在完善企业职工劳动债权优先受偿制度时,可以将优先受偿的劳动债权限制在受理破产前一年内,受偿金额计算以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对已设担保的财产实行"部分优先原则",使劳动债权优先性的效力及于已设担保的财产。同时,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立全国统一、覆盖全体劳动者的欠薪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动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是人的一项生存权利,各国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利从享有到保护都有具体规定.农业户口不能影响农民工作为《宪法》和《劳动法》上劳动者的身份.与城市劳动者一样,农民工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并且应该得到国家的平等保护,即在劳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禁止不合理差别存在.分析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中涉及的劳动者资格的法律依据、劳动权利内容、平等劳动权利的含义等法律问题,既可以推动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的实现,也可以促进农民工劳动者与非农民工劳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古今中外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终身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论、中国哲学中的“和”与“圆道”思维以及系统哲学中差异协同原理,也都支撑着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