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3,(9):43-47
传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忽视环境污染要素,不能准确衡量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我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因此,忽视环境污染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式对我国的农业增长存在生产率高估。各地区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绝对收敛和随机收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不会无条件的自动消失。然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显著的条件收敛性,这意味着通过适当的政策性措施,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可以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给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对要素贡献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进行说明.通过对1978-2007年间山东省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到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近三十年来山东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推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SBM模型和ML指数测度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2-2017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绿色技术效率缺乏改善,绿色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机械化水平则阻碍了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据此,为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世界100个主要城市2003年的数据,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解释城市产出增长的79.8%,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产权和司法制度是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力也有显著影响,制度和技术进步可以解释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近70%,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源泉。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揭示,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集中体现在城市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上,而良好的制度有利于降低城市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本文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要实现我国城市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作为有效制度的供给者的城市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自身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计算出青海省199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就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青海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揭示了其对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胡雪萍  乐冬 《江汉论坛》2022,(11):42-51
环境规制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结合中国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厘清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检验环境规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是通过提高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来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当地方政府竞争程度较低时,环境规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大,反之,环境规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小。同时环境规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着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要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进一步刺激和鼓励农业企业开发和引进绿色环保的生产科技,使得绿色高效的生产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优化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防止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加强区域间相互监督的力度,借助污染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各区域环境治理的协同防治力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测度了2011-2020年农业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建立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TFP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指数及其细分维度正向影响农业TFP;且农业资本深化在数字普惠金融驱动农业TFP提升中起中介作用;与农业技术效率相比“,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农业TFP提升”的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还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TFP的带动效应及资本深化的中介效应在大规模种植地区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对小规模种植地区及东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则较弱。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金融发展理论及其跨国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以银行中介为主体的金融发展过程。已有中国经验研究文献表明,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推动金融发展应该成为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广东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估算出1980年至200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分析表明,广东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进行因素分析。主要结论:一是新疆总体的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整体贡献度偏低。二是近10年来,全国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的同时,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演进效应达到峰值。三是2000年后,资本增长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明显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则高达54.48%。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过程中,新疆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将逐步让位于净技术进步效应。基于此,文章认为应从增量调整的角度来提升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加大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管理改善等广义的技术进步作用,使新疆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1):137-143
基于索洛余值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显示,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以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验数据为例,期望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1979-2014年,山东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年平均增速较低,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也较小。尤其过去10多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结构优化的效果并不明显,长期来看,如果不能扭转这一趋势,可能面临经济衰退的困境。这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下,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地区唯一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因此,着力推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深化体制性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利用SBM模型的ML指数法测算各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开放的绿色技术溢出存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农业研发投入水平四种吸收能力因素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门槛下,贸易开放的绿色溢出效应的动态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但在农业研发投入水平门槛下,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据此,提出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推进产业对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农业研发投入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的提出,源于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出现了整体经济服务业化、要素投入去过密化、农民收入非农业化等若干特征。为了适应这些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而这依赖于农业产品品质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生产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科技支撑创新、经营主体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创新本质上取决于不同参与者,尤其是微观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满足激励相容条件则要求政府-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关系的持续调整。农业领域中这种"激励相容——多元化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次影响机制,构成了我国实施农业发展政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省分行业的加总数据研究了中国加入WTO之后,不同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高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我们对于外贸依存度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地大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省经济增长1990-2003年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各要素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重点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与全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增长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的直接源泉决定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全面透视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角度。从这个角度,本文对几个有代表性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挖掘和评价,认为它们对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推动四川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通过测算1998—2016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基于四川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资本转移和劳动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Baker等开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资源错配视角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增长。理论机制检验发现:无论是从行业视角还是从地区视角,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显著加剧了资源错配;但从技术进步来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这表明资源错配效应主导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拓展性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以及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生产率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吕宏芬  刘斯敖 《浙江社会科学》2012,(3):22-30,155,156
本文选取我国29个省市区和17个制造行业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相对专业化与相对多样化集聚度进行了计算及变迁分析,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分析了产业集聚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呈现多样化与专业化集聚均衡发展的特征,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集聚水平,呈现产业结构单一化与非均衡化;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相对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提高经济组织制度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Malmquist指数对广西城市2002 ~ 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可知,14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只有2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的改进,柳州市和桂林市的技术进步状况亟待改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得到协调发展的城市,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有4个城市出现规模效率下降;玉林市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了拖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