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杰 《中州学刊》2015,(4):161-167
美的神圣性与终极关怀内在关联。美的神圣性意味着自由作为本真存在方式的终极性,她起源于人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悖论的觉悟和努力超越的内在必然性。以西方传统美学为代表的统一论范式遮蔽了美的神圣性,唯主体之扩张性思维不能提供无限性存在的有效策略;以中国古代美学为代表的和谐论范式开启了美的神圣性,互主体之收敛性思维使无限性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现实。纯粹美学关于终极实在以及自我的非实在性和非法性的断定是对和谐论美学之存在论基础的超越,无主体之消解性思维是颠覆生存悖论、实现无限性存在的根本保障和唯一选择,也是美的神圣性和审美还原的真正落实和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以用户生产内容为特点的社交网络时代,自我传播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隐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既担心披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增加隐私风险,但同时又不愿意中止信息发布行为,这就是自我披露与隐私担忧的悖论关系。隐私悖论视角下的隐私安全问题表现为隐私保护、自我披露、隐私担忧与网络技术之间的博弈。解决社交网络应用中的隐私安全问题需要人们谨慎权衡信息界限,准确划分隐私担忧级别,节制自我披露行为,进行良好的信息自我管理,在自我披露、隐私担忧和隐私保护之间构建一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思想相当丰厚,在其名著《人文科学的逻辑》中对“文化悖论”现象有深刻的揭示和分析。他认为“,文化悖论”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存在着,文化的内化与人的外化间存在着矛盾;文化本身也是个矛盾体等,这些是文化悖论生成的根本原因。而消除或避免因文化“悖论”而带来的负面效应的主要途径是要使文化进行自我斗争、自我否定,使其“净化”,并使文化在这种辩证的自我否定中不断自我创造、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价值尺度。文化悖论是与文化价值论相对立的范畴,是文化世界价值、功能上的自我相关的矛盾和不合理及其运动变化法则在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建构起来的悖谬。文化悖论一开始就与文化价值相伴,它们是一对孪生子。文化悖论现象不胜枚举,TNT用于杀人,极权政治对于集体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公平竞争,历史前进过程中人的异化,都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文化悖论的存在和根深蒂固。文化悖论并不是一个自然现象,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给它一个根本上的最后的彻底的结束呢?这一直是无数圣哲先贤为之奋斗的目标。先秦哲学…  相似文献   

5.
"半截子悖论"是我国学术界探讨较少的一个问题.其含义和所指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其成因的研究更是少有人涉及.对严格悖论和"半截子悖论"作一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自我指涉的不同是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女性性别魅力的极力张扬是当今中国大陆女性小说的一大特征,它分为故事型小说的外视角"客观结撰"与自叙型小说的内视角"自我剖白"两种表现形态.然而在这种性别魅力彰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女性"主体"地位在遭遇消费性文学接受潮流时,则陷入了无以摆脱的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7.
卢梭人性理论的悖论可概括为性情与义务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是同自爱与自尊这一最基本的悖论密切相关的。卢梭的"人之所是"的人性理论提出了自然的性情——自爱与社会的约束——义务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卢梭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诉诸于公意。这正是卢梭的政治哲学的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随笔,是当代散文创作中一个值得特别予以关注的现象.针对百年来中国历史上诸多的文化症结、悖论现象以及当下学者的"精神休克",丁帆"学者随笔"通过解读中国明清与现代学者的精神世界及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其著其人,呈现了类似"巴金式"的文化焦虑.他以学者自我精神启蒙为理想,以悖论思维为论说考释的方法,在随笔写作中建树了人格审美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批判精神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9.
在后现代哲学对主体的解构浪潮中,列维纳斯却致力于对主体的拯救.列维纳斯所要为之辩护的主体不是传统哲学自我中心意义上的主体,而是以他者为基点的伦理主体.与传统现象学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理解为意向、共在或注视不同,列维纳斯将其看作是某种伦理性的“相遇”,这种“无关系的关系”揭示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责任关系.这样,列维纳斯就赋予了主体以社会的、伦理的意蕴,展现了当代哲学全新的思维原则——他者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透视"说谎者"怪圈--从一道奇特的数学难题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说谎者悖论”的语句为一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结构之简写,实际上具有无穷多种含义且在每种含义下均取唯一确定之真值。所以,“说谎者悖论”中的推理决非无懈可击,而是犯有施推理于多义句的错误,根本不合逻辑。其它“典型语义悖论”的情况亦复如是。  相似文献   

11.
解构"反思"     
思维通过粗糙的经验观念“我—思—对象”被内化为精神主体的自我观照结构“灵魂—思—表象” ,亦即反思。这种理解的隐含前提为 ,表象和思、客体和主体、对象和自我作为反思发生的相伴意识环境现实地共存于一个意识中。反思模型由此牵扯上意识的存在结构或者说意识存在“空间”特性的问题 ,它要求意识具有当下容纳这六个意识内容的能力。常识的意识观念“意识是意识的意识”提供了这种包容的基础。但是 ,在逻辑上 ,这样的意识取消自身的存在 ,因而是不可接受的。从直接意识存在经验出发对意识存在构成所作的研究表明 ,一个意识存在是由一个处于最高地位的单一意识内容包容其它复多内容而形成的 ,具有包摄结构。这种包摄是有限的 ,并且包摄内容与被包摄内容之间 ,以及被包摄内容之间 ,都存在特殊性相关即内容之特殊规定性之间的相互适应要求。从而 ,意识存在呈现单一性。不幸的发现是 ,反思所要求的作为相伴意识环境的六个意识内容不能并存于单一性的意识存在中。于是 ,反思被一种严厉风格的哲学批判所瓦解  相似文献   

12.
"悖论的消解"是悖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它直接触及着悖论的"灵魂".本文列举了近年国内针对该问题提出的八个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争鸣,并参照国外当前的悖论研究状况,指出了国内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悖论本质之吾见》之吾见──复吕国忱同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悖论本质之吾见》之吾见──复吕国忱同志马佩,李振江(河南大学政治系)读了吕国忱同志《悖论本质之吾见——兼与马佩、李振江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吕文”,载《中州学刊》1993年第2期)之后,觉得其中对问题的论述以及对拙作《论悖论的本质》(载《中州学...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有两次向语言问题的靠近,第一次只是把语言置于意识现象学第二性的位置,第二次语言在现象学中则具有了奠基性的地位。这意味着现象学的本质还原过渡为语言还原。现象学的语言还原就是通过超越论语言使观念性上升为理念的对象性。问题是,现象学的语言还原既要超越自然语言,却又依赖于自然形式的语言,这是一个悖论。为了消解这一悖论,德里达认为应该诉诸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来实现现象学的语言还原,因为交互主体性首先是自我与自我之间、我的现实当下与其他的当下本身之间的非经验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性别/政治:《青春之歌》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考察《青春之歌》本文对主人公性别身份的规避与主人公自我身份的寻求以及叙事者性别意识的不自觉的泄漏之间的悖论与互动。正是这一切构成这部红色经典独特的性别/政治叙事伦理。  相似文献   

16.
在纽科姆悖论中,包含两种性质不同的收益.通过重新表述纽科姆悖论,可以区分这两种收益,从而清晰地揭示纽科姆悖论的内部结构.借助于赋值游戏,可以在纽科姆悖论和说谎者悖论之间建立联系,纽科姆悖论的核心在于一个自我指涉语句.关于赋值游戏的语义研究有助于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逻辑中的两个困难.  相似文献   

17.
说谎者悖论有着悖论鼻祖之称。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是持续不断,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令学界公认的解悖方案。文章在分析导致说谎者悖论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开启了语义悖论消解的新路径——语用维度,并进而得出结论:说谎者悖论纯粹是人们人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消解强化的与再强化的“刽子手悖论”之要点为:1.法官之判决涉及对囚徒认知状况之预言,故囚徒就判决所作之论证应作为判断判决能否被执行之依据;2.囚徒之论证不可靠;3.该论证依赖于一个错误的认知原则;4.该认知原则之错误根源在于,误以为推得一命题必然意味着知道该命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不同论者的笔下,儒学被标上色彩迥异的牌签。原因之一就在于儒学自身的悖论。儒学悖论主要通过道德实践、礼仪实践和政务实践三个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本文试图从分析悖论入手,提出对儒学的“剥离组合”论。(一) 儒学以道德为本位。“以德为本”——道德体系是其学说理论的核心。“太上立德”——道德完善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修身为本”——道德确立是自我修养的目的。所谓“德之四性”——仁义礼智,作为儒学的基本范畴,表现道德在不同层面上的辐射:仁为道德的内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奇妙组合,既是佛道两种宗教精神矛盾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探索自我解脱与超越之路的文化智慧与悖论的哲理映像。本文以一僧一道具体指点红尘迷津为起点,追本溯源,逐层揭开了一僧一道所蕴含的多重原型与象征意义,使读者在获取文化智慧之启示的同时,进一步走向对文化悖论的思索,并由此而领会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形而上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