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彪 《人文杂志》2003,(4):12-17
任何哲学都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因此从功能的角度,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来区别前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时,就必然陷入悖论.如果不能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就无法超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更为深层的解释学悖论.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革命理解为哲学主题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根本转换,才能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缠绕.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松 《兰州学刊》2004,13(1):64-67,14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理论思考 ,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基础。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李约瑟难题”式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中从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自某时期就衰落下去,而是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没有15世纪之前的发展势头.无论在何种意义下,"李约瑟难题"都是成立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彼此呈并列关系,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解答"李约瑟难题"非同一般命题.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其根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具有游牧特点的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并统治全国;其次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改朝换代.在"后李约瑟时代"国人应追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去超越"李约瑟时代".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难题"是科技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究竟谁是谁非?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最终确定了"难题"的真正含义,在解构了两个错误的前提之后,它只不过是一般的问题,"李约瑟难题"就变成了"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5.
突破"三农"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求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继学 《中州学刊》2005,25(6):23-27
对马克思关于农业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归纳起来,马克思关于农业问题的研究有五种重要观点,即农业是基础;劳动力所有权是农民的天赋权利;追求级差地租Ⅱ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向和重点;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农民工,打造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机制;区分土地的"国土所有制"与"经济所有制","构建土地公有制-土地使用权混合所有制"新土地制度等,上述问题的研究对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合作思想的追溯和比较,本文指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从分工、交换的角度来研究合作,强调交换能力和交易费用对合作的影响.在弥补"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的不足时,亚当·斯密将"同情"作为合作产生的基础.马克思则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合作,强调分配和所有制关系对合作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合作偏好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共同演进,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作为合作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先验结构"语境中求解"重建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付 《学术论坛》2008,31(2):69-72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原因是思维逻辑上的错位;另一个原因是仅仅从经济领域去求解.要正确理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必须把握马克思所说的"先验结构"语境,即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目标、阶级和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去理解.同时,要正确把握"个人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把两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的疑问和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宏观层面如何认识这个原理;二是对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如何解释.生产方式有多种类别.一定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和生产方式作为同义词来使用.对资源配置的概念使用要有区分,广义上称资源配置,狭义上不妨称要素配置.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两个概念,既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这个关系式;又存在"管理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这个关系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需要修正,结论为:科技生产力(硬技术、既定、静态)→生产方式(抽象)→生产关系(抽象)→管理方式(具体)→生产关系(具体)→合力生产力(动态).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否定李约瑟难题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中国古代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中国传统科学虽有其弱点,但不能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和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而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以不同的理论方式涉猎了"历史"的规定.从总的倾向分析,西方传统哲学均以"超历史"的方式解释"历史"的性质,将"历史"置于"本体"或"意识"的形而上学基础上加以说明.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历史"观以关于实践的现实性思考方式为前提,将传统哲学附加于"历史"之上的"超历史"因素归之于"历史"活动本身,将对"历史"的具体理解真切地返归到本来的生活根基上.这一思考方式确立的实质是将"历史"具体的和现实的规定还原于历史的境遇与条件之中.正因如此,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历史"观既不是诉诸"历史"的普遍性解释原则,也不是经验式地归结为流变的"历史"现象的描述,而是提供了超越以往哲学的抽象解释,使之真正具有了现实性力量的客观内容,并确立了揭示"历史"发展趋势的现实性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李约瑟难题”的陈述本身存在问题,因此无法对之作出合理的解释。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把“李约瑟难题”修改为“半李约瑟难题”和“广义李约瑟难题”,以便对之作出合乎逻辑的、统一的解释。这一解释表明,不同国家在科技、教育、政治、经济、学术等方面的差异盖由文化传统或文化基因的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12.
旷三平 《人文杂志》2004,1(2):17-24
马克思在对以往哲学的全面批判中,从"国家之谜"的消除、"历史之谜"的破解到"人之谜"的揭示,形成了一以贯之的解答"存在之谜"的内在理路.这种解答只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的解答,绝非是一种冻结未来的最终的解答.因此,毋宁说这种解答只是一种新型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存在论"假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强调"实践"在变革传统哲学观作用和意义的同时,意味着马克思依然存在一种"形而上学"即"历史解释原则".但是,这种"解释原则"却被学者们所遮蔽了.因此,必须厘清这个"解释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朱荣贤  邱耕田 《学术界》2003,(4):155-162
本文从事实上的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科技内涵有别的角度 ,给出了李约瑟难题修正后的新表述 ,并从制度化儒家的形成及其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的视角 ,对“李约瑟难题”内容中的核心部分进行了试解。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争论.笔者认为,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建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可以有国有、社会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劳动者股份所有、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析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研究公社所有制的历程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谜底李杰马克思晚年有没有放弃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涉及到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历史地位的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必须对马克思研究公社所有制的历程进行考察。马克思通过公社所有制的研究抽象概括出了亚细亚生...  相似文献   

18.
从"巴黎手稿"到"人类学笔记",马克思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探索分四个屡次:一是从人的本质角度的哲学论证;二是从交换角度的经济形态的经济学论证;三是从分工角度的所有制形态的经济学论证;四是从两种生产角度的人类学论证.哲学层次的研究为社会形态理论确立了本体根据和基本方法论,经济学层次的研究对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作了科学论证;人类学层次的研究对人类社会总体的演进规律作了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9.
黄平 《南方论刊》2020,(2):37-40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一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适应了当时的客观需要。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有关前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种形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问题表达了看法。在文中,马克思运用"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的方法论,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以前人类历史上各种形式的所有制关系及其各自的特点,分析了公社制的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及其解体的原因,发现了资本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角度来运筹谋划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的思想理论成果."三个代表"的思想突出了马克思建党理论及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深深蕴含的人民性主题.人民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