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李刚门”事件的产生,“官二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官二代”的行为失范表现为功利主义观念强、信用度低、公德性淡薄等.同样是中国社会主力军的青年,“官二代”的行为选择必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稳定、社会的公平,必须从社会防控、学校防控、家庭防控三方面来对“官二代”青年的行为失范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岳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57-61
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龟镜》则是其中的瑰宝:它透视着中国式的理性,彰显着修齐治平的中国路径,定位高远、阐释准确、措施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出场学,也是当今官二代教育使用的启路明灯。 相似文献
3.
胡洪彬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0-36
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推进,干部队伍贪腐年轻化的趋势也开始显现。青年干部出现35岁贪腐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青年干部自身价值观扭曲、理论素养不高和现实压力所迫的主观根源,也有监管不当、教育滞后、社会信任不足和泛物质化倾向导致的客观根源。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干部35岁贪腐现象预防和整治工作,通过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廉政文化教育机制,为当下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4.
吴云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44-46
寒假和春节将至 ,各大火车站“票贩子”倒卖车票现象严重 ,铁路警方虽进行了“围剿”,但效果不尽人意 ,本文分析了“票贩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危害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壮珍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1,(3)
官本位政治文化具有极端的权力异化、泛化的权力崇拜及固化的阶层利益内在的本质特征;这些内在特征对官二代现象的产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官二代现象的出现又促使了官本位文化内在特征的进一步凸显,助长了官本位风气的盛行,二者之间呈现一种相互促进的异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向长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79-83
"媒治"一词由媒体所创。"媒治"现象的实质乃是人治传统的历史延伸,其负面效应表现在:有让事后监督的弊病扩大之势;有让严重个案事件被雪藏之嫌;助推行政人员的危情公关;阻碍媒体监督职能的正确发挥。要让"媒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制度建设是关键:制定舆论监督法律,拓展舆论监督空间;建立网络舆论规范机制;完善行政系统的内部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7.
黄丹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188-190
不辞而别现象一方面加速了人才资源由政府配置调整向市场化自主化调控的进程 ,督促人事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建设的尽快完善 ,另一方面也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人才流动秩序 ,制造了人才资源流动混乱局面。因此 ,本文分析其原因后 ,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随着反“四风”的常态化,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出现了 “为官不为”的怪现象。本文从“为官不为”现象的表现入手,深入剖析 “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多层次原因,尝试提出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长效机制和系统方案,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戴帽工资”是指在职工正常工作获得报酬之外,在个人收入中多出来的那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以职工的名义出现,但并不归职工支配使用。“戴帽工资”的产生严重损害了职工、企业的利益,影响了干部形象,败坏了干群关系,助长了不良风气,不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正能量谣言”成为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新的热点。通过梳理分析近期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几类典型的“正能量谣言”,发现“正能量谣言”演化的过程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些舆情事件刺激网民热议,在相关信息传递过程中,网民的主观情绪作用、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与媒体“把关人”意识缺失等因素的作用,使得“伪正能量”通过多渠道传播。因此,需要建立政府、媒体平台、网民共同参与的价值协同、制度协同、运行协同、信息协同的多重协同机制,在“正能量谣言”危机管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四个阶段实现公共危机事件“正能量谣言”的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1.
吏治腐败与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学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36-41
吏治腐败是最大、最严重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社会出现了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为特征的吏治腐败现象,并且呈现出多案窝案化、公开半公开化、资金大额化、职务高级化等特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除了其他复杂的原因之外,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权力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且不受制约或很少受到有效制约;权力--责任--利益机制扭曲,权力利益巨大化和权力责任虚空化倾向严重;监督乏力,惩治被动,导致"腐败黑数"大量存在.要遏制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吏治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孙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14-718
国内外学者对俄语语言空缺现象的研究较少涉及语言教学问题.俄语语用空缺主要包括称谓语空缺、问候语空缺、寒暄语空缺、致谢语空缺、道歉语空缺和告别语空缺.把“空缺”概念引入俄语教学中来,旨在使学生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俄语、汉语应用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因素,以期优化俄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际言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月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8-120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课程价值误判、课程资源开发不力、教学方法手段老套、考试方法单一、专业精神缺失等问题或弊端,严重影响了教育学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去考虑改革的策略,以提高教育学课程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曹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3):129-133
构成包公现象的核心部分 ,是包拯将传统儒家人格理想人生化而形成的自身素质。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和他本人的君臣际遇及政治生涯 ,是这一核心部分得以展开的基础与条件。宋代吏治与监司制度的特殊性 ,又助长了包公现象的成熟。此现象投射到文学中 ,便在通俗文学上形成了一个开放性文学展现过程。其根因在于士人传统的清官政治理想 ,以及平民百姓崇尚清官品格的审美期待 ,包公现象的形成及在通俗文学上的展开 ,体现并印证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某些特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孙冕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6-59
在梳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思想的基础上,以法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私了"存在的经济根源,并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详细探究了"私了"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其它成因,提出应在法律的许可限度内,允许公民在一定规则和司法的合理引导下,通过"私了"的理性协商、沟通和对话解决问题,使公民合理地享有私权自治处理纠纷的权利与可能. 相似文献
16.
戴显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73-77
后唐时期,由于庄宗宠信伶人,遂使伶人干政弄权、败纪乱政,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一种奇特的伶官现象。剖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隋唐以来音乐艺术的充分发展使宫廷伶人地位上升、庄宗本人笃好音乐、庄宗用人政策失误以及五代政治制度败坏诸因素。 相似文献
17.
周公、召公在武王灭商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践阼,行政当国,召公任太保,为周公的助手。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东征平叛”、“创建成周”、“教导成康艰苦创业”,为周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促成了“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的“成康之治”兴盛局面。实际上所谓“成康之治”,就是孔子所赞颂的“周召之治”、“周召之业”和“周召之迹”。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学习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出现了诸多问题,笔者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心理学分析,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新生学习现状的策略,以期对提高大学新生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计划——双赢战略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25-28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它的实施和推广必将对缓解我国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该计划的实施是可以实现双赢战略的政策选择.尽管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得有失.但从其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来看,此计划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全面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陆勇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69-72,76
民国时期的青帮与政府官员所形成的庇荫关系,盘根交错,错综复杂,可以横向地分成两个层次:高层官员与青帮大亨间的庇护与被庇护关系;青帮组织与普通政府官员的庇护与被庇护关系。这种庇荫关系是民国体制内庇护网关系的延伸,是青帮依附于大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国民党权威主义政治模式的副产品,它与青帮的组织体系相对开放性相关。庇荫关系促进了青帮逐渐适应近代社会的变迁的同时,也最终导致政府的合法性权威逐渐流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