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合"是事物冲突融合的理想状态,精神和谐就是社会成员在思想、观念、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和合"。社会主义精神和谐构建的关键是培养社会成员包容、共生、合作的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利他精神及自我牺牲精神。和合"仁学"伦理正是在这些方面为精神和谐的构建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杨凤平 《理论界》2009,(7):136-137
和合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强调彼此不同的事物各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相互适应,推动事物及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探讨和合精神思想内涵的同时,着力探讨怎样将和合精神应用于物业管理,即在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合精神,营造企业内部与外部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品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合是人世间的普遍现象,和合的前提是和而不同,和合的目的是和实生物,和合的趋势是和合生生.和合思想既是处理人世问各种关系的思维法则,也是人类安身立命的行为法则;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可成为整个人类普遍接受的思想共识.和合思想的当代性诠释进一步强化了"和处"的责任意识,"和达"的行为目标,"和爱"的慈善之举.和合思想的拓展和介入对于缓解现代性冲突,整合社会差异,实现天人和合、人际和合、身心和合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邱国勇 《学术论坛》2006,(10):61-63
孔子的"和合"思想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规律性概括,经过丰富与发展,对新世纪培养和合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价值,完全可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中华和合思想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亚文 《江汉论坛》2007,2(2):17-2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华古老的和合思想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和合思想的现代价值进一步凸显出来.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将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导向和价值目标.那么,和合思想的时代价值究竟是什么?它与和谐文化建设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会焕发出如此巨大的时代魅力?这些都是我们在重新探讨和阐释和合思想特别是在思考和研究和合思想与现时代的关系时需要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和合实践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具有学以致用的品格,在把认识论转化为实践论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用一源的特征.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实践论特征,指出和合实践论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为当下的文化研究提供方向与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和合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和谐理论的全面批判总结和开拓创新。其和合思想的形上根据是宇宙之太和;其和合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和而不同、融突和合;和合思想的价值理念是"和以致生"。王船山的和合思想为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智慧指导。  相似文献   

8.
“和合”是中国古代产生的思想,孔子把它运用到人类发展过程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人的心灵、人与不同文化等方面加以阐发,形成了系统的“和合”思想体系。21世纪是“和合、冲突与发展”的世纪,一方面,多极化、多变性、多样性,要求不同元素、因素的冲突融合,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和合”的精神是新世纪的思想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发扬“和合”精神,又是21世纪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和合”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和合"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原则,它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凝聚、协调、价值整合的功能。在当代弘扬中华"和合"精神,一要履"和",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二要行"礼",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三要执"中",把握事物发展的"度"。  相似文献   

10.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之一,可以理解为事物和谐、协调、平衡发展的状态.孟子学说中包含丰富的"和合"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和合""身心和合"和"人伦和合"."天人和合"是通过对天赋之德的体认,而达到的天人融洽之境;"身心和合"是将本心贯注于身,而达到的身心融贯之境;"人伦和合"是将内在之德扩充至社会人生,而达到的人伦和睦之境.孟子"和合"思想的特点是以德为枢纽,贯彻天人、身心和人伦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但其差异性也不可忽视,在个体要求、社会关系、国家治理、自然伦理及自我发展等方面,和合文化与和谐文化都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和谐文化不是和合文化,而是传统和合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相比较西方文学,中国文学更为重视道德问题,与伦理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这是与中国古代没有"文学"观念,文学与文化不分、文学的民间起源等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强势地位和特殊性,塑造出中国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叙事形态与精神价值体系,主要表现在注重世事人情描绘、追求宏大叙事、矛盾冲突的"和合"性等.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更是源于中国对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反思以及对当前国际失序的反应.它是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双赢观的结合,是中国式政治思维的当代成果.  相似文献   

14.
罗美云 《学术研究》2007,(12):109-112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源头活水,它的生态伦理观主要表现出一种"和合"的精神。这种"和合"的精神对于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国和国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合认识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本体论的框架内探讨认识论,在人的生存中定位知识,把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体悟"天道"、修身养性的途径,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认识论特征,指出和合认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坚 《南方论刊》2021,(6):14-1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追求和睦"的国家,5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以及"兼济天下""天下为公"的"天下"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恰是在传承与...  相似文献   

17.
金丹 《兰州学刊》2005,(3):57-59
关于对"血统--政统--道统"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历史特性的认知,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逻辑性则集中体现在"德治主义--人性论--修教论"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合历史的和合逻辑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多元交互主义"方法是张东荪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也表现了他思维方式的根本特点."多元交互主义"是指将各方面因素及其关系全面考究、统筹兼顾,在诸因素的多元互动,互相作用,关联互动的有机关联系统整体中研究对象;在整体系统之多元交互关联的过程中研究对象.从而表现出思想方法的多元、系统、互动、历时性、生机、平衡、中和和综合的特点.这种思维方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优秀遗产,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中庸精神、大易精神的继承和现代化.本文对张东荪的"多元交互主义"方法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理论渊源和时代贡献,做一个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爱的本质是相爱者由于通过自我牺牲而实现与对方的和合,于是从这种和合接受一个新的自身存在的过程,而使它得以可能的文化基础是精神的自否定、自我反思和理性.一种爱的宗教就使爱绝对化了.而在东亚传统中,一种爱的宗教是难于被理解的.因为在这里,爱尚未成为人性中的直接现实;"仁"的经验也与爱在形式上存在本质的区别.这是由于在传统的自然思维中,精神之自否定、自我反思和理性的严重缺乏;要使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就必须克服这种自然思维的专制.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其和合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发掘。具体来讲,荀子和合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加以探讨:首先,荀子和合思想是以"仁义"为根基的,和合的实现来源于对人性欲望的控制;其次,荀子和合思想是以"天下"为视域的,具有超越时代与地域的宏观视野;再次,荀子和合思想是以"群居和一"为目标的,具有实现人类和平相处的指向。荀子和合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价值,对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