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八排瑶妇女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调查 ,探讨排瑶妇女的发展及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
排瑶地区流传的经书,为先生公举行宗教仪式时所使用。不同的仪式使用不同的经书。其内容涉及到排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珍贵的学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孙荣垆 《民族论坛》2022,(2):117-124
排瑶命名制度反映了排瑶的社会结构特征、族群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信息。姓氏是排瑶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瑶迁徙、发展的历史。排瑶的姓名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反映了个人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的变化,是排瑶社会规范的体现。本文将史料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分析了排瑶命名制度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在当下的变迁情况。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排瑶命名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排瑶命名制度的变化也是族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八排瑶的社会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排瑶是瑶族众多支派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白芒、九寨南岗、三排、金坑、大坪、香坪等地.据1982年统计有人口五万八千二百二十二人.八排瑶有独特的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在此,我们仅就八排瑶的社会化作个简单的探讨,不妥之处,祈斧正.一、社会化的过程与途径婚姻与家庭制度的确立预示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民族的文化将通过成年人的传递而由新的一代继承、创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婚姻的确立与家庭的产生便是文化传递的开始.家庭将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告之新生的  相似文献   

5.
1998年的夏末,我的考察路线延伸到了粤北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在该县三排瑶乡,刚好碰上一位瑶族老人去世。在“贵”(排瑶对未婚青年男子的称呼)的引导下,我开始记录“八排瑶”摄人心魂的葬礼过程。“八排瑶”俗称排瑶,是我国瑶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据考证,排瑶的先民于一千多年前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徙而来,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和人文、习俗体系。主要聚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三排、涡水等八个乡镇,人口约七万人。去世的是位男性老人(自然死亡),在老人咽气的那一刻,家属就在门口鸣放一声震耳欲聋的铳炮,以此告知同寨亲友前…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域性特征,各"都"和"源"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不同民族民俗的大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对形成"都"和"源"文化的自然性本地化过程存在差异,从而出现富川平地瑶民间舞蹈、音乐文化的多样兼容、多元并存的格局;富川平地瑶文化可分为"七都瑶族群文化"、"八都瑶族群文化"、"九都瑶族群文化"、"梧州人(亦称"梧州瑶")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7.
由玉时阶、胡牧君等先生合著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于2009年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研究视角新颖,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是瑶学研究领域的新力作.  相似文献   

8.
1990年11月,我们有幸抵达广西贺县土瑶地区——沙田乡大冷水村参观访问,发现土瑶的生活习性与连南排瑶的生活习性有许多相似之处,为此,笔者有意识地作出下列比较,借以窥觅定居瑶族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及土瑶与排瑶之间的某种关系。 一 众所周知,瑶族过去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动荡的历史。瑶族在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动  相似文献   

9.
白裤瑶堪称我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支少数民族群体,在这个巨大的跨越中保留了大量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其服饰、宗教信仰、丧葬等文化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白裤瑶男性的日常生活中,养鸟、斗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养鸟逗趣的休闲文化看起来似乎与白裤瑶的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并不相衬.本文通过对白裤瑶养鸟现象的调查进而对养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白裤瑶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金秀茶山瑶传统建筑设计与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总结金秀茶山瑶建筑文化脉络、建筑选址规律、村落布局和建筑功能特点、建筑装饰设计规律和手法.  相似文献   

11.
芦笛 《回族研究》2011,(4):84-90
大型真菌是独立于动植物以外的一类特别的生物,在中医古籍中源流甚早且自成体系。作为最重要的古回医典籍之一,《回回药方》(残本)中提及大型真菌药物的词多达一百次以上,其中既有阿里公、阿里浑、阿儿公、福忒而、祖马鲁黑等回药音译,也有茯苓、天麻、蘑菇等汉药名称。它们分见于近百种药方之中,且药方之药效记载也多种多样,显示出古代回...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瑶族人口素质问题已成为瑶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影响了瑶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瑶族教育,已成为瑶族同胞的心声.发展瑶族教育对提高瑶族同胞科学文化的整体素质,对促进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瑶族地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对近代瑶族地区的多种社会形态做了再描述与分析,并从整体上提出了对解放前瑶族社会形态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4.
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文章首先介绍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搬迁情况,然后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描述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在生计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适应状况。最后,文章对这些适应现象做了一些分析,指出移民村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度戒是瑶族同胞男子一生最重要、最隆重的成人传统礼,同时也是瑶族祖先流传下来对族人进行道德、族规、族史、礼仪教育的传统方法。因此,度戒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该仪式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饮膳正要》是蒙元宫廷饮食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该书中所涉及的几种稀见名物回回青、黑子儿、波薐、醍醐、塔剌不花、阿八儿忽鱼与乞里麻鱼做进一步考释,可从中透视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瑶族石牌制与农村社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牌制是瑶族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同时也是一种社区管理制度,它在管理农村社区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牌制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引导还可以为现代农村社区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当局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并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政策,初步改善了部分瑶族区域的生存状况;由于新桂系实行“三位一体”的集权体制,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简单粗暴地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一概斥之为“陋习”而强行取缔,并不断加重瑶族民众的捐税徭役负担,瑶族民众的生存状态和人权状况并无实质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田林县瑶怒屯木柄瑶祭祀的岑大将军,是将其周边壮族的神,通过移植的方式,变成了自己的神,从而构成区域范围内壮、瑶之间相对统一的信仰体系,这既是一种信仰迷失,更是一种潜意识的生存策略,有利于异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