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杨锋兵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35-38
明清以来围绕梵净山展开的诗歌创作十分兴盛,现存四百多首,诗歌作者主要包括入黔客籍文士,入黔官员,但主要以贵州当地的文人为主,此外还有佛门中的僧人。他们的诗歌中展现的梵净山是自然人文景致壮丽优美的圣地,是佛教信众参禅访道的圣地,是登山游客叩问心灵的圣地。 相似文献
2.
3.
4.
辛玉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楼观之为道教圣地,道教界虽已共识,然学术界并无多少专论。本文从考察中国道教形成的历史过程出发,详细论述了老子之所以成为道教共尊之教祖、楼观之成为道教共朝之圣地的根本原因。对道教界和研究者均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5.
6.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玲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2,21(2)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小玲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97-100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 ,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 ,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犹太人在一千多年前失去了国家,在居住国受尽了歧视、欺辱,他们很希望能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后来美国诞生了,犹太人有了一个不被居住国歧视的国家。再后来,又在美国帮助下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才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该文论述了犹太民族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美国犹太人通过影响美国政府,使美国政府支持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 相似文献
9.
唐启翠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4):21-27
作为神圣叙事和认知模式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仪式活动、历史叙事同态共生,是文化的基因编码和文史哲的共同源头。早期历史与典籍叙事呈现出鲜明的"神话历史"特征,神话、仪式与历史叙事的会通视野是重新解读上古中国礼仪活动本源和根脉的重要门径。本文即以冠礼仪式圣地"东房"的本源象征探究为例,说明神话历史对礼制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永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57-58
以色列是于20世纪中期经人为的作用,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50余年来,以巴冲突一直贯串其中,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因为宗教、美国的犹太社团以及战略意义,使得美国大力支持以色列,美国对巴以之间的长期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何婷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29-32
母爱的缺失和找寻循环贯穿于杜拉斯的一生,由此形成的“母性情结”反映在写作中,使得其文本中的母亲形象表现出偏执、扭曲、神圣、慈善等多面性的母性特征。杜拉斯的母性情结及其文本中的母性书写体现了作家对父权文化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3.
现时代,人们已经彻底撕去了笼罩在现实身上的层层面纱,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现实的一丝不挂不仅呈现出了工具理性时代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显露出入类精神生活的物化迹象.现实的面纱是由人类自己为自己揭开的,即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具有精神生活的理论自觉,能意识到精神生活被严重物化了,并能对其进行彻底的批判.精神生活的理论自觉以及对精神生活物化的批判本身是精神生活的形上诉求,也就是说,正是精神生活的形上诉求,才有对精神生活的物化现状的理论自觉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当代印第安作家以非西方的视角书写,在现代文学中发挥交叉道的作用,将印第安灵性传统和神话诗学想象注入文学作品.通过书写神话式的灵性传统,印第安作家们跳出了欧洲僵化单一的思维模式,不仅透过小说构建了一个在主流世界旁侧依然真实运作的灵性力量,也为当代印第安民族困境注入了新的信仰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王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9-33
史学生活即人类与"史学"相关的精神生活。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发端和初步发展期,包括史学生活在内的国人精神生活,在这一时期打上了深刻而特有的印记。中国古代史学生活的一些突出特征此时皆已凸显,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中国史学生活首先从这一阶段着手,既是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也是"精神生活"研究的深入拓展。除历史鉴戒意识、法先王思想等论题之外,先秦史学生活研究还应包括"故实"观念、历史预参与意识、历史著作的阅读与接受等较为薄弱的方面。由于"生活化"特性,史学生活也应把视角更多地引向普通民众。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先秦史学生活,有助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殿堂、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6.
王滔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5,5(4):92-95
从哲学的角度将儒家思想分为原始思想、演绎理论和演绎理论社会化的结果三个层面,主张立足于儒家原始思想层面,还其作为"百家争鸣"中一家的地位,吸收和借鉴其合理成分.同时,将儒家思想的精髓归纳为"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先富后教"、"先教后刑"四个部分,阐释了其思想内涵及在各个社会领域对今天的借鉴意义;认为必须在共产主义道德观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尤其要注意避免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王滔韬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92-95
从哲学的角度将儒家思想分为原始思想、演绎理论和演绎理论社会化的结果三个层面,主张立足于儒家原始思想层面,还其作为"百家争鸣"中一家的地位,吸收和借鉴其合理成分.同时,将儒家思想的精髓归纳为"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先富后教"、"先教后刑"四个部分,阐释了其思想内涵及在各个社会领域对今天的借鉴意义;认为必须在共产主义道德观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尤其要注意避免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王小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112-116
内米湖畔的一则动人传说引发了弗雷泽对早期巫术教仪的思考,杀神仪式作为《金枝》一书中的关键教仪,集中激发了早期灵肉关系的辩证讨论。围绕初民的灵肉情结,有关国王身份的二重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悲观与欢乐的多重矛盾也慢慢走近人们视野。 相似文献
19.
陈进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4):9-13
吴昕孺的长篇小说《千年之痒》讲述了知识分子乌去纱跨越少年、青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乌去纱的生存变迁实则对应了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青春成长史、现代都市中的情爱史,以及在欲望时代中的命运史。《千年之痒》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本相和当代人的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20.
路遥的乡土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学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揭示出路遥创作中"乡土情结"的深层精神意蕴:童年心灵的巨大乡土意识投影;农民式的乡土观念和理想;对土地与人的艺术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