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团结争取中间党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的民族自卫战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中间党派在团结抗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中间党派主要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间势力初探孙金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它包括所有主张抗日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军队、个人及海外侨胞。中间势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中间势力的渊源、内涵、特点及我党的政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中间势力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时,中间人士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最先提出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及谋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办法,对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国共矛盾愈演愈烈之时,他们又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调解矛盾,平息内争,沟通歧见,防止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维护了团结抗日的局面,对坚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间势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特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抗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全民族的抗日的各阶级的联盟。既包括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等进步力量;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士绅、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和其他爱国分子等中间力量;还包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顽固势力。目的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以对付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个统一战线,在国共关系上,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各个阶级的相互关系上,是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执行“又团结又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中,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规定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以后,又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以及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我党我军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坚决而又灵活地贯彻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1940年,新四军为完成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所进行的统战工作和黄桥战役,便是颇具特色的事例。本文拟结合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谈谈贯彻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特别是争取中间势力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年十月的苏北黄桥大捷不仅仅是我军军事上的胜利,同时也是我军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胜利。本文写的是在黄桥战役前后,苏北我军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和运用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从而在十分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取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苏北抗日的新局面。(一)“联李,击敌,反韩”策略的制定党中央关于新四军挺进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大胆的,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艰巨的。  相似文献   

7.
蔡廷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其抗日斗争生涯可以分为赣南筹谋抗日、淞沪武力抗日、福建联共抗日、海外宣传抗日和两广发动民众抗日五个时期。蔡廷锴抗日斗争活动集中体现了对抗日、团结、民主三者的共同追求,蔡廷锴在实践中完成了由近代地方军事势力集团将领到爱国民主人士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略论现代中国的中间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的中间势力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国共政权尖锐对峙状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不同于国共两党的若干性质大体相同的政治派别或政治势力,它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也包括开明绅士、地方势力派以及其他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分子。中间势力有着不同于国共两党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政治成分的复杂性、政治思想的多样性以及政治立场的不稳定性。中间势力的历史发展受国共关系变动的制约,也受现代中国政治形势、阶级关系以及社会矛盾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矫枉必须过正”,长期以来被说成是辩证法的命题,并被奉为金科玉律到处套用。在十年浩劫中,这一命题成了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疯狂推行左倾路线的理论根据。但是,只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剖析,就不难看出这一命题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形而上学观点。 “矫枉必须过正”,就是说纠正错误必须超过应有的限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体现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出这个限度,事物的质量统一就会破裂,就转化为另一别的事物,形成新的质量统一体。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扩大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我们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代初期的东满根握地是东北抗日势力的主要根握地,也是日本帝主义与东北抗日势力的主要战场之一。但是在东满根握地保工战中也出现了日本人民支援延边抗日战争的壮丽事迹。我们认为日本人民的如此壮举并非偶然。它是日本人民反对法西斯,反对侵略,反对战争运动在延边地区的继续,又是延边人民抗日斗争的必然。我们从日本国内的反战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在延边的罪行,延边人民抗日斗争等几  相似文献   

11.
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是辽宁民众自发形成的反日爱国团体,它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侵略加深、东北政权实施收回国权运动、人民反目运动高涨的背景下成立的。它成立后,协助东北政权开展外交活动,宣传国民外交常识,抵制日货,其组织迅速扩大,会员急剧增加,成为辽宁国民开展外交活动的一个新途径。它对于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唤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意识.以及捍卫国家主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维护了国权,促进东北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日本以"中国官民共同排日"致使"满蒙危机"为借口之一,打造战争舆论,发动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区域发展为基点,以陪都重庆戏剧运动为例,通过主导性影响与主流性地位这两个向度的探讨,确证陪都重庆文学运动在抗战时期体现了区域文学的全国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实施,日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时期。经过近3年的建设,日本大学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措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为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大学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初日本高校自治与进步运动兴起。高校的进步运动构成了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当时日本政治现代化的展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随着日本政府控制的加强 ,特别是随着日本的法西斯化 ,到 2 0世纪 30年代 ,这一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对这一时期日本高校自治与进步运动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认识日本早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日军在延边地区进行的“庚申年大讨伐”中,日本外务省所属日本领事馆警察机构扮演了特殊角色,他们向日军提供有关朝鲜族反日运动方面的详细情报、直接为日军充当向导并单独进行“讨伐”,又担负警备任务、从事“归顺者工作”等,对朝鲜民族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领事馆警察机构同日本军部指挥下的日军一样,在对延边朝鲜民族所犯下的罪行方面同样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语中片假名词汇大量涌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它已泛滥成灾,破坏了日本语言的纯粹性,侵蚀了日本文化。笔者则认为,片假名词汇增多与日本崇尚先进、善于创新、实用主义至上的民族心理特性密不可分,它是民族心理和特性在语言上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从对日本逐步侵华、中国东北和关内的关系、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1935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转变的具体分析,批驳了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才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重新评价了"华北事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