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是一个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充满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过程,既有阶层分化、价值冲突、信任危机,又有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与现实的贫富悬殊之间的冲突,还有在政治现代化要求与制度创新滞后之间的矛盾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运行处于介于社会动荡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社会亚稳定状态。矛盾与冲突是社会发展的环节,各种矛盾斗争的结果使得社会运行必然经历不稳定、亚稳定、稳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系统中子系统或要素受损导致社会巨系统运行失衡、使社会运行处于亚稳定状态.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没有形成根本性对抗总形势下出现的社会矛盾增多、群体性冲突频发等现象是社会运行亚稳定状态的表征.运用实践论探析这种亚稳定态的深层根源,辩证看待社会运行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范畴之间的矛盾运动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间的作用形式,对于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防惠于未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初期还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特别是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后,它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一定时期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证明。尽管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又将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4.
社会亚稳定是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社会矛盾增多,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明显下降,而社会自我调适能力处于疲软阶段,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正处于社会矛盾激化的临界点这种状态。防范国家陷入社会亚稳定状态,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亚稳定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安全阀”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是人与人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的社会互动(交往)和社会关系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反映在微观层面上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反映在宏观层面上的社会结构局部失调或不协调是客观存在的,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调适机构和措施,如社会规范、社会法律及其执行机构。当人们日益认识到矛盾与冲突不可能完全消除和克服时,人们便越来越趋向于实在地将社会矛盾和冲突限制在一个最低限度内。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是由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实现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化解、缓和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除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外部手段以外,妥协既是一种实现利益公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协调与缓和人与人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并且妥协具有内部性、自愿性、低成本性和彻底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清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工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1]近年,他还在多种场合的讲话中,一再强调要注意“防止矛盾激化”。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同时具有自发性与可调控性的特征;当自发性占上风,矛盾可能激化;当可控性强化,矛盾激化可能防止。换言之,矛盾激化表明矛盾处于失控状态,而当矛盾得到有效调控时则处于相对平衡、稳定和有序的状态。为了防止矛盾激化,维护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协调统一的大局,不可不关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自发性与可控性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它也不会在历史上永远存在下去,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自行消亡。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不是这一个社会的民族,就是另一个社会的民族,不属于任何社会的民族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就必然会存在民族问题。概括地说来,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矛盾论》中,反复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9.
劳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中国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从历史上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通过发挥国家自主性与确立和维护权利相对平等、力量相对平衡的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集体谈判、三方协商、共同参与和利润分享等调整劳资利益、缓和劳资矛盾、实行劳资合作的具体机制,使劳资冲突总体呈下降趋势,劳资关系发生了由激烈对抗到趋向合作的演变。西方国家政府在调节劳资关系、缓和劳资冲突上的很多做法是极为有效的,可以为转型时期的中国提供一些借鉴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20世纪的人类社会充满沧海桑田般的变幻,但由于帝国主义所固有的三大矛盾走向尖锐化的总趋势不可能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已稳住阵脚、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不可能逆转,曲折性只是必然性的一种伴随现象。在时代的严峻挑战面前,要把必然性变成现实性、实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关键取决于发展;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解决之日,才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之时。加快发展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课题亟待解决,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王苏 《兰州学刊》2009,(3):122-12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变革时期。由此,使得家庭伦理也处于打破原有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历史转型期,具有过渡型的特征。面对转型期家庭伦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建构现代新型的家庭伦理,确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家庭道德规范,以有效地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缓和家庭矛盾、解决家庭问题,这是实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任何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冲突调节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使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强度与范围都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对中外思想家有关调节社会冲突的学说进行简要分析可知,建设民主政治是调节社会冲突、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政治稳定的总体评估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村目前正处于向小康目标迈进和社会结构转变之中。根据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农村在实现温饱以后的发展和结构性变迁是整个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时期。从经济发展看,处于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爬坡阶段;从社会变迁看,处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阶段;从政治发展看,处于不稳定因素相对增多到趋于稳定的过渡阶段;从文化发展看,处于从落后愚昧状态到开放文明状态的升华阶段。在这一时期,农村发展和政治稳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走向2000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小康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便农村政治稳定保持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个复杂的有机体,它由千差万别的个体和性质、功能各异的组织所构成,他们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种矛盾和冲突,并构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工作的重点和重心都有自身的特殊性,社会变迁和社会工作处于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以来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这必然会引发政治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使政治稳定受到影响。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加强利益矛盾调节的紧迫性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各阶层在不断得到实惠的同时利益关系和矛盾也显得比较突出。如何协调与缓和利益矛盾冲突就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当前而言加大对利益矛盾的调节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情况概括地讲有两点:一是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二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出现了一定条件下的一定程度的缓和。5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在1951年—1970年的20年里,每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3%,各种矛盾有不同程度的缓和,处于相对稳  相似文献   

17.
社会矛盾的发生和发展,是与社会自身发展运动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必须从理论上将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严格地区别开来。在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的初期阶段,由于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而又必须承继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既存的生产力水平,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矛盾的发生主要是新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旧残余的斗争,以便巩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具有主体性和反主体性双重效应。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无可回避的选择。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传统社会和文化背景又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苦于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就主体性效应而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就反主体性效应来说,它们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特殊使命。应当克服和避免固守于社会主义抽象理念而拒斥市场经济和夸大市场经济作用而无视社会主义原则能动制约的错误倾向,既使市场经济的主体性效应升华为广义的人文精神,又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严格限制在纯经济领域,最大限度地抵制人的物化。  相似文献   

19.
一 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解放生产力的两种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通过一定手段,打破这个桎梏,实现社会变革,代之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内涵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源泉蕴藏于社会矛盾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同样依赖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前进。列宁指出:引起发展的运动,是不可避免地通过矛盾的产生及其克服进行的。“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说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这当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并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并且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矛盾统一起来,克服了在我国也存在的形而上学地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他说:“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