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爷爷     
谨以此文缅怀所有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无名烈士们。我没见过我的爷爷,我父亲也没见过他的父亲。爷爷是在父亲出生前3天,离开他生活了23年的家乡,离开了眷眷不舍的即将分娩的奶奶。那一年是1937年,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入侵我们的国家。爷爷自那次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连一封  相似文献   

2.
尹衍梁 《可乐》2010,(12):9-9
父亲寡言,在同乡与朋友圈里深受尊敬和信任。他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严重。  相似文献   

3.
我父亲陈雨田离开我们两年多了。想起父亲,往事历历在目,经常在我的梦境出现。父亲小时候生活比较清贫,爷爷早逝,靠伯父资助读书,学习很刻苦。他一生追求革命,读书期间就参加了中共领  相似文献   

4.
杨海林 《可乐》2008,(7):42-42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等的兔子来了;所谓无奈,就是兔子后面跟着狼。父亲很小的时候,外公就认定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好木匠,于是找到我爷爷,让父亲跟他学木工。外公最拿手的木工活儿是雕花。外公雕只凤,最后一根尾翎交给父亲去做;雕一朵牡丹,花蕊留给父亲。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打开文档,在键盘敲下“我未曾谋面的奶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写下去。在我的文字里,我写过父亲:《父亲的小推车》《父亲的垛玉夼》《告慰父亲》,写过母亲:《妈妈,我想您了》,且以母亲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菊娘》,我写过我爷爷:《祖孙开荒》《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6.
李凤荣出生在1963年.那一年是国家遭遇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等他能够被允许咀嚼、消化更丰富的食物的时候,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些。他的父亲是当时莆田县里有名的雕刻艺人,是彼时莆田工艺厂开脸谱活技的一把好手。家里五个兄弟姐妹中,李凤荣是长子。八、九岁的光景,淘气的他天天挨在爷爷近旁搞小动作,要么握刀,要么动锤子,跟着...  相似文献   

7.
影像珍藏     
《新天地》2007,(4)
我此生亲手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第一张照片,右边是我的父亲,左边是他的好朋友,拍摄的时间大概是20年前,也是我此生亲手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当年的父亲为了事业,在外地工作,我则被安置在爷爷奶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中医老,老中医。”可“安徽平安不育专科医院”院长程玉彬医师却是一位英俊青年。但他已经治疗了3万多例不育病症,诊室四壁挂满“妙手园舂”、“华佗再世”、“不育克星”等匾牌、锦旗。程玉彬出生於中医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颇有声望的老中医。儿时的小玉彬仅有的“玩具”便是爷爷给他的几本带有捕的中草药害。十多岁时,他已能够熟背《汤头歌》。初中刚毕业爷爷和爸爸就迫不及待地送他到濉溪县卫生学校求学。1984年春节,在淮北市建工医院任主治医师的程玉彬建立了温馨的小家庭。婚後,小夫妻相亲相爱,很是美满幸福。可…  相似文献   

9.
岳南树 《社区》2012,(5):22-22
父亲是三代单传,刚落地几天,爷爷就从山神庙旁请同一株小皂荚树,用红绒线系着,扛着它走了一天山路,夜暮四合才到家。进了家门.爷爷来不及喘一口气.就直奔西厢房拿把锄头。在院落里靠墙的地方挖坑种树。夜里,爷爷对奶奶说:“长命树请回来了.以后这就是娃的命根子.好好善待它。”  相似文献   

10.
郑永 《北京纪事》2014,(3):89-90
李景玉,年近六旬,房山长沟镇东良各庄人,爷爷和父亲都以剪纸为生,受家庭熏陶,李景玉从小就从爸爸那儿学会了“玩儿刀”的本事,能够雕刻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虽然他只有高中一年级的文化水平,也没有专门学过美术,但凭着喜欢什么就钻研什么的劲头,很早以前他就学会了制作景泰蓝和剪纸的艺术,并把父亲的剪纸发展演变为刻纸。  相似文献   

11.
佛光普照的雪域高原,一片离太阳最近的神秘沃土,孕育了俄珠多吉的艺术和他曲折的人生。这位时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的著名藏族第一代指挥家兼作曲家,其成就蜚声海内外,其经历也富有浓浓的传奇色彩。喇嘛之子无心学经,但音乐却驯服了这颗好动的童心,通过占卜,“神”的旨意让他走上音乐之路1944年,一个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叩开了陌生的世界之门,从西藏日喀则一个不懂音乐的家庭里降生了俄珠多吉这位未来的音乐奇才。他的爷爷雪索喇嘛是藏传佛教宁玛教里学问极高的活佛。他家的房名亦因爷爷的鼎鼎大名而被众人称之为“雪索”。父亲尼…  相似文献   

12.
家之脉     
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砚台.” 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得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王瀛 《新天地》2016,(7):50-51
在天津宝坻区人民商场门口,98岁的赵顺明爷爷目睹一场路边口角,一位骑摩托车小青年嫌行人老太走路慢在前面挡了他的路,老太辩驳,他便暴吼咆哮,赵爷爷好言相劝,小伙子油盐不进,还说赵爷爷“多事多嘴”,一时激起公愤。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社区》2010,(20):34-34
换人体验 我到医院探望89岁的爷爷时,刚好有个护士过来测他的血糖。 护士看到爷爷的手指头已经被戳了好几次,红彤彤的,就问他:“呃,我们这次戳哪只指头才比较不会痛?” “你的!”爷爷回答。  相似文献   

15.
我爷爷李长松是共产党员。爷爷参加抗日战争复员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发给他一枚“抗日光荣复员证”。爷爷给我讲过许多抗日的英雄故事,也曾对我说起过这枚复员证的来历,这让我对爷爷充满了崇敬。  相似文献   

16.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一位老人身上,他正拿着电锯“雕刻”木头。过了许久,他仍没有停下,前额与脸颊渐渐渗出汗珠,便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又继续埋头工作——这是我爷爷做木柜时的场景。爷爷是一位木匠,在老家农村经常接单,为客户定制木家具。在上述场景中,爷爷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特别认真。当天要把做好的木柜交付给客户,因此,他一大早就起床,心无旁骛地开始工作。临近中午,一个崭新的柜子新鲜出炉,爷爷需要尽快送到客户家里,于是我也跟着去。谁知客户收到柜子后,觉得有一个地方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语气暴躁地让爷爷重做一个。  相似文献   

17.
家庭熏陶迷上绘画 1963年,路海艇出生于河北肥乡.他的爷爷是个教书先生,父亲是个书法家,伯父是个与齐白石、徐悲鸿、古元等著名画家交往甚密的画家.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就喜爱画画.3岁开始信手涂鸦,见什么就画什么,喜爱绘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爷爷,年过古稀,两鬓斑白,却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一米七的身材隐约可见他年轻时帅气的样子。他乐观、开朗源自于他特别的“三乐”主义。这是我对爷爷万分崇拜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爷爷今年68岁,一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自从奶奶生下我父亲和叔叔后,爷爷一直在外做木匠赚钱养家,奶奶在家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直到1990年,小叔结婚后,爷爷才停止漂泊四方。此后的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20.
下午放学了,丰丰一出校门,看见爷爷在等他。丰丰走过去,把书包往爷爷身上一挂,独自往前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