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犬量存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等诸环节中找到解决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途径与对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期使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走到符合道德要求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
浅谈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失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言语行为是网络行为的基本形式,因而就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网络道德环境建设具有普遍和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网络言语行为的失范主要是道德问题;造成失范的原因既与网络及其技术特点有关,也与网络言语行为的特殊规律有关;对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救治,应本着有利于网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则,运用技术、法律和教育的综合措施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道德失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课题。当前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中道德失范现象凸显。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象及成因进行深度剖析,希望对高校德育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失范是制度、文化、心理、交往和主体方面的结构性失衡与功能性弱化状态的显性表达。在网络社会中,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结构性失衡、局部性缺失以及社会化能力减弱,造成个体和群体认知、心理和行为的混乱,进而引发网络空间秩序的失范。网络道德失范既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失范,又是网络心理行为的失范,实质上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失范,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失范。基于对网络道德价值现象的图像化审视,加强网络技术控制,优化网络空间,加快网络立法,构建网络价值范式,主倡网络群体示范,成为应对网络道德失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的主要成员存在着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因此,有必要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调适。根据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要应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教自律水平和加强网络的规范与引导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增多:网上交友的欺骗性,网上抄袭的侵权性,网上黑客的犯罪性。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原因是多样的,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纠正并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政府、社会要加强立法和约束制度;学校也要从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两课"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网络道德从他律转向自律;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与制度根源,但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所有的学术道德失范都有其主体自身的内在原因,即个体道德免疫力下降进而在学术腐败之社会病毒的侵蚀下发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本文试以道德心理学的视野,对学术道德失范进行心理诊断,探寻学术道德失范的心理之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诊断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交往的便利,也造成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信念缺失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而网络主体、网络外部环境及网络技术是造成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源.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强化网络道德规范,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网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病毒、黑客、垃圾邮件以及网络侵权、犯罪等失范现象。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网络社会的行为规制不能照搬现实社会中的规则,用以维系现实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约束、制度监督和法律制裁等各种机制,在网络社会中遭遇到严重困难。阐述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行为特征,从表现形式和发生原因的维度考察网络社会行为失范的现象,分析网络社会行为失范法律规制的瓶颈,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社会行为秩序的法律重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的特点、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及自身的道德素养等因素都有关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且最根本的一点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然而,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由网络引发的社会弊病日渐凸显, 其中网络人肉搜索俨然是网络入侵现实生活的代表性产物。网络人肉搜索现象是伴随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 而出现的代表性网络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网络搜索工具,网络人肉搜索有着显见的优缺点: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同 时,衍生出肆意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去传统化”、道德发展“内卷化”等道德失范问题。为了避免恶意网络人肉搜 索带来的诸多社会越轨行为,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贯彻道德自律准则、优化技术工具等维度来对网络世界进行正确 的规训,从而涤净网络公共空间,使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是大学生沟通、互传信息的常用手段,但在切实感受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通过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等方式来杜绝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高校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难题。高校的网络学术道德、网络交往道德和信息选择的价值取向失范严重。规正网络行为势在必行。加强网络教育是网络道德健康发展的首要基础;完善校园网络是提高网络道德水准的重要保障;健全行为规范是避免网络道德"越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与“数字化生存”方式结伴而生,主要表现在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交友心理失衡、崇拜黑客、沉溺游戏、学术伦理丧失等方面。网络技术的虚拟性、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商业网站利欲驱动等是其产生的内外部根源。大学生自身应养成良好网络道德,培养高尚的人操守,教育部门应担负起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职责,同时,信息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互联网行业自身也要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改变"网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网络社会也对传统的社会道德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以意识形态话语权维度辨析,网络道德批判有利于对网络道德问题的审视、纠正和监督,在新闻传播、民意表达和社会动员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道德失范现象频发,网络道德批判也随之存在诸多问题,网络道德批判缺乏舆论导向性,网络道德批判的场域过于虚拟,网络道德批判呈现泛道德化趋向。应当充分发挥道德批判在网络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辩证的网络道德批判范式,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引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以其特有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人类生活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因此,建构恰当的网络伦理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网络伦理应该通过约束主体的道德失范性来实现网络主体承担道德责任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出现和繁荣在为新闻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伦理危机和挑战,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失范现象频频发生。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失范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除了网络新闻媒体自身的原因外,政府和社会的道德监管不力以及网络法律的缺失也是媒体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因而,对于伦理失范的矫正和治理不仅需要媒体自身道德意识的提升,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伦理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出现了网络滥用、网络侵权等网络失范行为,严重危害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及成因的基础上,主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并从其重要意义、构建原则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在多种合力共同作用下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