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鲁迅的悲剧小说看其创作的深刻性,从中可以理解鲁迅小说创作主旨的独特性。本文拟从鲁迅悲剧小说入手,就其中的理想化色彩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变革时代的巨人,他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明显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特征。因此,存在主义对世界和人生的恐惧、绝望、忧郁、虚无的情绪,也同样在鲁迅的思想上和小说中留下印痕。但鲁迅对这种情绪表现出抗战的姿态,是“绝望的抗战”。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包含有众多的颜色词语 ,这些词语构成了规模颇大的形象色彩义类聚 :颜色词语所蕴涵的形象色彩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共有三种途径获得 :一是由颜色语素与其它语素共同构成复音节的颜色词语 ;二是借助特定的语境 ;三是利用颜色词语的对比和铺排构成作品基本色调。鲁迅小说对文本中颜色词语的运用 ,反映了鲁迅小说的创作性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简要考察张辛欣、韩少功、刘恒在1980年代发表的三篇小说,来分析评判鲁迅在《故事新编》里将神话隐喻引入小说创作的前途与危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实验远比他的批评者们所认识的更为激进.油滑往往比偏见更加富于游戏性,特别是当油滑源自他对时间倒错这个口碑极差的文学策略的自由使用.鲁迅在小说中对于象征和寓言有非常复杂的应用.神话为关心文化认同问题的作家们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但同时,鲁迅所认识到的神话创作危机依然困扰着当代作家.神话创作实际上会抑制而非激发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鲁迅心理小说艺术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卓 《齐鲁学刊》2001,(3):62-66
鲁迅的心理小说是带动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创作,它以丰富多彩的心理结构形态和回熟深刻的心理表现技巧,率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鲁迅心理小说多样化的内心独白和独具特色的心理分析、意识流表现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彭家煌是“五四”时期的优秀小说家之一,尽管他未曾受到鲁迅直接的培养和指导,但他从鲁迅的作品中寻找艺术模本,汲取营养是毋庸置疑的。鲁迅小说的题材选择、文体形式、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都对彭家煌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荣林 《河北学刊》2002,22(1):103-105
小说创作美学不同于小说美学 ,小说美学谈小说有什么 ,小说创作美学谈小说怎样去构成。这样 ,小说创作美学从小说创作的主体、客体、尤其是本体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确定小说创作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8.
黄世仲是近代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文学家。他一 生写了长短十六部小说,又与其兄主办《中外小说林》(香港)等文学杂志,并在刊物上发 表了许多理论文章。他对小说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小说文体的特点、古典小说的继 承与批判、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有自己的理论特色。黄世仲提出小说创作 要为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是正确的;他主张继承古典小说的 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重视学习其艺术经验,并提出正确区分古代言情小说中淫书与艳情的标 准,指出古代小说中鬼神迷信的危害,对推动当时的小说创作具有针贬性、指导性和实践意 义,在近代小说理论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生和反映某种社会问题的三个阶段,问题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级形态。清代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同时又都是问题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问题小说的开山之作,谴责小说是问题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问题小说创作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小说创作,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伤逝》以对人生之路和生命意义的探求为核心构成的多重主题,这是鲁迅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故事形态的角度探究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认为鲁迅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线形”故事形态,又开创了具有现代小说意识的“圆形”和“螺旋形”故事形态  相似文献   

13.
谢稚 《社会科学论坛》2007,3(14):184-186
本文分析了《伤逝》以对人生之路和生命意义的探求为核心构成的多重主题,这是鲁迅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4.
曹立波 《北方论丛》2001,4(4):67-73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中的鲁迅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庸小说中,存在着无可辩驳的深层次的鲁迅精神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对个性解放要求的追求和对“吃人”文化的批判方面.鲁迅对金庸的这一影响再次表明,通俗文学创作同样可能造就一些杰出的文学大师和巨匠.  相似文献   

16.
论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红凯 《江淮论坛》2006,(5):106-109
鲁迅的乡土小说,所以成为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创作中所显现的那种较之其他乡土作家更为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浙东故乡常常的眷恋和对中国农民常常的“爱”上。可以说,鲁迅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对中国农村、农民深厚的情感文字表现,是这种真挚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她不仅师承了鲁迅等前辈作家自五四以来改造国民灵魂、重铸国民性格的探索,在她后期的创作中又把这种自觉的批判和深沉的民族忧痛寓于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抒情之中。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现代主义是很敏感的,当象征主义作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前卫先锋进入中国时,鲁迅便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象征主义作品,而且将象征主义运用于小说创作,并使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偕相行,彼此交吻。从而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精神史上,民国理想和"民元记忆"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精神事件,也是鲁迅创作深层意识中难以抹除的历史烙印。鲁迅先后创作的《药》、《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三部与民元革命相关的小说中,分别塑造了的夏瑜、N先生、假洋鬼子三个面貌各异革命党形象。这三个革命党形象出现在民国革命的不同阶段,体现出民国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观念和精神状况,成为鲁迅探讨民国理想失落和民国来源失传的形象表述。  相似文献   

20.
夏伟  夏中义 《东南学术》2011,(6):258-272
围绕《阿Q正传》这一鲁迅学案至今值得争议,因为这部小说的思想意蕴暨叙事魅力同样迷人。能从阿Q读出"思想家言"的智者当属珍贵,若进而从阿Q读出"小说家言",即读出鲁迅注入阿Q造型的思想是被小说化的,这就更经得起咀嚼。这亟需了解两条艺术规律:一是作家的初始动机对创作全程未必具决定性;二是小说的思想基因对作品不应具限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