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特殊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突出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相对于我国普通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与之差距甚远。主要是在教育公平的视野上从教师资源配置这个方面来浅析阻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重庆市提出了从六个方面构建和谐重庆的战略构想。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重庆市教育实际,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构建和谐重庆中具有的基础性、支撑性、促进性、完善性和保障性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五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和谐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祥军  王金龙 《理论界》2006,(6):118-119
和谐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索学校教育因素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的机制,促使教育整体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和谐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也使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的过程和谐;不仅使某一时期和谐,也使学习阶段全过程和谐;不仅使教与学和谐,也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可以这样认为:实施和谐教育,是科学育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建设的指导,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思想教育理念中,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及要求,因此在和谐社会中,在和谐校园里开展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人格、和谐人才都有着相辅相承的联系,改革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教育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教育这个基础。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城乡、区域教育不和谐,教育不公平等突出问题,因此,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推进和谐教育的构建;强化教育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从资源投入保障方面推进和谐教育的构建;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靠的是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如何以爱育人、营造和谐班校,为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一份力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班校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实现学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化。教师在学生人际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表明,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当前广泛开展的和谐经济建设、和谐政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制度建设、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生态建设等既是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价值在于造就不断进步、繁荣与发展的和谐社会.教育要担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使命,必须解决学校教育中的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谐文化是和谐现象、和谐本质、和谐规律和达成和谐的一系列路径的一种思考、认识和意识的总和。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倡导和谐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和谐风气,完善和谐文化载体,不断完善各种制度,积极夯实和谐文化的建设基础,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浅议和谐社会构建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留守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一大顽症之一,如果说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纵横观察,造成我国目前城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需要和谐人格。要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个体就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谐人格"是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能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心理、气质、行为习惯的特征的总和。具备"和谐人格"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和谐人格教育目标,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大学应通过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想和情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和谐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与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2.
以自身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程是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培育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体;通过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上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进程,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和谐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之源,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参照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探索重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与对策,可以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经具备了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存在着经济、文化落后等现实情况,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谐社会是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实质的文化形态。从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要弘扬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以创新为关键,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鲍艳春 《理论界》2008,(5):263-264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日益复杂,大学生承受家庭、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随之增加,极易出现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环境下要求实行“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就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进行论述,提出开展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并对开展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撰写并出版发行的《理论龙门阵·2006构建和谐重庆》一书,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新成果通俗化、系统化、实证化,于浅显中蕴含真知,于严肃中体现活泼,于朴实中透着灼见。该书在理论宣传通俗化、科学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主题鲜明,体系完整。《理论龙门阵·2006构建和谐重庆》关注党的理论发展变化,着力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选取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在重庆的贯彻落实来研究,以“构建和谐重庆”为主题,既体现和反映了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和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目前,我国教育差距还严重存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正确对待教育差距,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缩小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爱萍  张娟 《天府新论》2005,(Z1):45-4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体系.其中,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和谐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在于人格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格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格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施教的系统工程,包括观念、环境、人自身的性格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大学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波 《东岳论丛》2008,29(1):202-204
高校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担负着引领社会文化前进的重要使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作为高等院校要创新和谐教育,建设大学和谐文化,培养合格人才,引领和谐社会建设。在分析和谐社会与大学和谐文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探讨建设大学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引领和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葛晨虹 《河北学刊》2005,25(4):90-9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