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新闻对党报的宣传报道至关重要,其报道质量直接关系党报生命力.地市党报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就要认真改革会议报道,创新会议报道形式,真正站在受众角度采写会议新闻,努力使之为更多读者喜闻乐见.党报在版面"减负"的同时,必须在提高宣传报道质量方面"增压",必须在"规定动作"之外强化自主报道,搞好"自选动作",必须让会议报道"短起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电视重大报道凸显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当今时代无法破解的悖论,但追根溯源,可以找到悖论的根基;从电视对灾难报道、危机报道和盛会报道三个场域着眼,我们可以看到,在灾难报道中诉求人文精神,报道中就没有宏大与细节之争,在危机报道中回归精英主义,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矛盾也迎刃而解,所谓"点名"或"不点名"实为无谓之争;在盛会报道中树立"理性民族观",平衡"兜售民族"与"融合世界",二者将在传播活动中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西日报》对第九次党代会的报道为例,将其与第八次党代会的报道进行对比,根据报道阶段和报道内容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新变化,即报道重点转移、形式多样、角度各异与报道完整,同时探讨这些变化对会议报道改革的意义,并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是新闻传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有"报道体裁说"、"报道方式说"、"报道理念说"和"报道形态说"等多种认识,这些认识的普遍特点是缺乏历史与逻辑的视角,对深度报道的解读难免存在盲点和误区;从历史角度看,深度报道特指解释性报道,后在实践中又增加了其他一些报道形式,最终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新闻理念,而从逻辑上,学者们普遍认为的深度报道的体裁形式,与深度报道之间不都是必然关系,还存在一种或然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美四份主流报纸上有关"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新闻报道.研究结果发现两国报道中都突出了责任、领导合作、环境后果、经济影响、生活方式和社会冲突框架,在新闻话语上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叠合与呼应,但中美媒体的报道在发展与风险取向上反映出迥异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了话语的交锋.研究从国情之别与报道实践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产生这种异同的报道观念.研究最后提出,在环境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受到政治壁垒影响的风险议题时,发展中国家新闻工作者在对西方经验的吸收借鉴过程中,应树立起有别于西方保守主义立场下回避风险的报道理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环境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几经改革,但传播效果仍不尽人意。抛开新闻体制等宏观方面的阻碍不谈,对话精神的缺失可以看作是会议报道最大的瓶颈。本文从会议报道的现状出发,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了会议报道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立足对话精神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批评报道经常涉及的谴责、贬斥态度呈现上,法官理解与掌握的法律尺度比编辑、记者更倾向于意见、情绪表达的理智与分寸.媒体从业者对报道"客观性"的尊重更多地采取"新闻构成要素基本真实即可"的行业标准,法官面对媒体因实际条件限制而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客观、真实时,倾向于将苛刻的客观性要求置于优先地位.对批评报道侵权纠纷中媒体败诉率相对较高的现象,法官总体倾向于将之归为媒介从业者相关认识不足及法律意识欠缺等所致.  相似文献   

8.
在批评报道经常涉及的谴责、眨斥态度呈现上,法官理解与掌握的法律尺度与编辑记者相比,更倾向于意见、情绪表达的理智与分寸:媒体从业者对报道"客观性"尊重这个问题上,更多地采取"新闻构成要素基本真实即可"的行业标准,法官面对媒体因实际条件限制而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客观、真实时,倾向于将苛刻的客观性要求置于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两会"作为我国政治的晴雨表,其对外报道已成为外国媒体关注的热点。两会中的花絮报道正以其独特的价值诉求在两会的对外报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我国对外时政报道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负面报道占有相对较多的注意力资源,其原因不仅有媒体新闻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更有受众信息选择和接受心理的影响。负面报道与受众接受心理、信息需求的契合度,以及受众基于新闻态度的新闻行为等共同造成了负面报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占有的现状。负面报道所形成的"拟态环境"会对受众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形成心理暗示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报道不仅涉及报道什么,还存在一个报道视角的选择问题.不同的报道视角,所产生的报道效果不同.目前经济新闻报道的明显缺陷就是报道视角单一.要想使经济新闻报道真正"活"起来,建构经济新闻报道的多元视角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从政治视角、经济学视角、人文视角、社会视角以及受众需求视角等多角度进行报道,对于改进经济新闻报道的效果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信息共享成为现实,读者对信息的选择权也日益强化.为适应新情况,与时俱进,新闻中的"典型报道"需要创新."典型报道"切忌"典型化";要深化"典型报道",关键是在报导中必须注意历史的角度、美学的观点和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表彰报道作为会议新闻的一种,因为其报道题材的特殊性和约定性而呈现出模式化的“刻板形象”。从新闻叙事的角度对表彰报道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探析,认为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新闻叙事的程序化和模式化、干瘪的“伪”叙事以及新闻价值的缺乏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角色模拟的综合视角运用以及在编辑手法上搭配图表和信息框等途径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的异常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考量着媒体的报道能力与报道水平,而媒体的新闻反应和报道表现又是其惯有新闻理念和运作特性的集中体现。文章以2013年四川纸媒中的暴雨报道为例,从具体的文本来反观新闻媒体如何在"异常性"事件面前体现"常态性"素质,保持新闻生态的平衡。研究发现:报道中存在信息有意突出与淡化、主题性报道和信息来源偏向等总体特征,新闻生态趋于失衡;而处于同一意识形态下的不同媒体则以具体报道上的异质性来占据各自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5.
热点问题的报道,首先要选准切入点,把握好"度".大家都知道,热点问题报道往往十分敏感,电视的表现形式往往具有现场感,视觉的冲击力和问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英国《泰晤士报》、《卫报》四家西方主流媒体有关我国5.12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报道主体、报道视角、报道体裁及报道态度方面进行定性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新闻报道是柄"双刃剑"。一篇文采飞扬的正面报道,能使一个企业、一个人的知名度无数倍地被放大;而一篇客观公正的批评报道,亦会使一些丑恶现象曝光的同时也令它的始作俑者们"遗臭万年"。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的确如此。但如何运用这柄具有"双刃剑"魔力的利刃,让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向着服务大局的方向辐射,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相似文献   

18.
央视在"5.12"抗震救灾报道中,实现了媒体的本位回归;报道速度快、时效性强;媒体高度重视、重磅出击;消息来源多元化;报道内容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媒体对重大灾难事件报道应急能力的新突破,充分反映出我国新闻报道改革的进步与成熟。  相似文献   

19.
2014年2月9日央视对东莞"黄流""莞式服务"的一系列报道惹来网络上下的一片非议,支持东莞和反对央视报道在网络上呼声一片,并呈压倒性的趋势,这样的舆论场大大超出央视的预料。从央视报道"东莞黄流"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间存在的某种对峙。认识两个舆论场的不同,探究"两个舆论场"对峙的原因,找出央视报道的不足是消除两个舆论场对立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两个舆论场融合,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延安《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大众化的传播刊物,其典型报道主要侧重于挖掘和报道典型人物与典型生产经验。通过传播这些典型人物、典型生产经验,该报对陕甘宁边区群众起到了良好的教育示范和日常生活指导作用。其深入基层、挖掘、报道典型的新闻作风为当今新闻媒体开展典型报道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