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虽然概念模糊,理论凌乱,但它确实为文革后戏剧理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当时绝大多数具有解放性的戏剧评论都是从各个侧面对黄佐临观点的响应、重申、补充或深化."写意戏剧观"开启了建国后演剧多元化的时代.分析"写意戏剧观"形成的过程、缘由及内涵,可以看出"写意戏剧观"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由戏剧革新的现实需要催生出,我们无须苛求它未能创造出科学体系或强加给它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明戏剧宗师的汤显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临川四梦》这份瑰丽的文学遗产,他的一些戏剧理论也是弥足宝贵的,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汤显祖大声疾呼“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在其剧作中沤歌了活泼泼的“真情”,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汤强调创作要以“情”为主,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要勉强创作,“世总为情”,而”情生诗歌”;他尤其注重作品的内容:“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蔑视形式的外在束缚;他还清醒地看到了戏剧的社会教化作用,大胆自觉地以“情”抗“理”。因此汤显祖的戏剧观点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田汉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所从事的戏剧运动,都有日本戏剧及文艺思潮的重要影响。田汉的戏剧形式得益于秋田雨雀、菊池宽等剧作家。田汉所推崇的"新浪漫主义"戏剧理论则源于厨川白村,表现了"灵的极致"与"人类之爱"。田汉所从事的戏剧运动,则受到了坪内逍遥领导的文艺协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书评书评,就是对图书的评论。对报纸、刊物、电影、戏剧等的评论,都不能称为“书评”。对电影的评论,叫影评;对戏剧的评论,叫剧评。如果是评论剧本,而剧本又是以图书的形式由出版社出版的,那也可以算是书评。书评只限于对图书的评论。至于用什么形式评论图书,那是没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的。书评可以以文章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序跋、书信的形式或其他形式。这样说来,不管以什么形式、凡是评论图书的都可称作书评了。还不能笼统的这样说。因为有些内容提要、学术论文、文艺评论、作家论或人物论等也是不同程度的评论图书,而它们都不是书评。那么,书评和它们之间的区  相似文献   

5.
盂称舜应当跻身于我国第一流戏剧家的行列,不仅是因为他的剧作是他那个时代启蒙思想的一束强烈的折光,而且还因为他在戏剧美学方面有了很多新发现和新创造。他在继承前人理论遗产和总结创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筑了以“当行家之为尤难”为基本命题的古典现实主义戏剧美学理论体系,并以自己的评论和创作的艺术实践体现了这种理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古典戏剧美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崭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盂称舜应当跻身于我国第一流戏剧家的行列,不仅是因为他的剧作是他那个时代启蒙思想的一束强烈的折光,而且还因为他在戏剧美学方面有了很多新发现和新创造。他在继承前人理论遗产和总结创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筑了以“当行家之为尤难”为基本命题的古典现实主义戏剧美学理论体系,并以自己的评论和创作的艺术实践体现了这种理论,在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借助霍恩比的元戏剧理论,从“戏中戏”、“元评论”、及“自我指涉”三方面具体分析汤姆·斯托帕德所采用的元戏剧手法与他本人艺术观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斯托帕德借助元戏剧手法,消除舞台幻觉,促使观众主动参与戏剧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宣扬他自己艺术至上戏剧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剧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蹉跎,入元,进入了它的妙龄时代。这一艺术实践活动的大发展,增大了戏剧审美活动的速度,从而使得戏剧审美理论结束了它的萌生时期,以理论的胎体正式分娩了。本文仅对这种理论形成的标志、途径以及理论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粗陈己见,以求正于海内。  相似文献   

9.
追问品特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追问品特戏剧的本质何以成为其艺术形式基础的可能,也就是探究什么要素和内在的规定性构成品特戏剧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品特戏剧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样式而被广为接受,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专门的文章论述品特戏剧的本质特征,这就势必忽略了品特戏剧的艺术生命内涵,也忽略了品特在丰富和推动现代戏剧理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因此,笔者试图从品特的戏剧观念切入,以黑格尔的"情境"理论为研究框架,论述品特戏剧艺术形式的决定要素、基本特征、功能以及创作方法与目的,旨在阐释品特戏剧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艺术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荒诞派戏剧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文化类型的代表,从理论到实践,都与传统戏剧相对抗.它运用一系列荒诞手法把内容上对人本体的探索与形式上对文体的探索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戏剧发展的艺术空间.它在艺术形式上与传统戏剧形成根本区别,并因此更新了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11.
略论契诃夫剧作内在的戏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契柯夫戏剧艺术与传统戏剧艺术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比较,阐明契氏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戏剧艺术,这种戏剧艺术有一种不同于传统戏剧艺术的内在的戏剧性,一种含蓄、深沉的美。  相似文献   

12.
让读者理解和接受所提出的观点是新闻评论的写作目的和难点。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 ,分析在新闻评论写作中 ,联想在提高读者对新闻评论所提出的观点的理解度和认同感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上半叶,法国批评家从意大利学者那里继承了古典主义诗学原则,并将其僵化为一系列教条,这些教条对西欧戏剧理论影响巨大。17世纪末复辟时期,英国批评家托马斯·莱默完全用古典主义诗学原则衡量莎士比亚的作品,对莎士比亚多有贬抑。他的观点激起了英国批评家的民族情绪,德莱顿、戈尔登等人对莱默的反驳不仅巩固了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也为英国戏剧突破古典主义束缚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的某些观点甚至成为浪漫主义诗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一、主张戏剧反映人生是伏尔泰戏剧观的核心。戏剧应通过“描绘人情世态”,表现人类生活,歌颂英雄人物,宣传启蒙思想,启发人们觉悟,推进反对教会特权和封建专制的斗争。二、在戏剧评论上,伏尔泰确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原则,倡导运用比较方法,对古今、中西戏剧作对比研究,在开创比较评论、提倡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借鉴和创新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三、在伏尔泰戏剧观里每有矛盾,没有突破古典主义的戏剧戒律和审美范畴,带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中在所有利方面的理论转变和具体试验,重新探讨了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基本概念及其经济和法律意义,扼要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产权关系的发展现状和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型所有权形式的理论构想,并对作为这一构想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模式做了描述。文章还列举了其他几种设想,并逐一进行了评论,指出了各自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中的各种判断可以归结为两种主要形式: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有着不同的规则与表现形式,两者的区分有助于评论者和受众更理性地把握评论结构和观点的明确表达。同时,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新闻评论中叉存在着各自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聚焦戏剧理论家陈瘦竹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应用文学史研究和历史文献学研究的方法,对其1940年代以前的著译进行了揭示、考释和研究。在1930年代,青年陈瘦竹已有短篇、中篇小说、剧本、文学及戏剧评论、外国文学及戏剧介绍、翻译和评论等诸多著译形式的作品问世,成为民国文坛上工于多体裁的作家。抗战题材的短篇小说“三人行”与其他知名作家的作品一起,被译成英文,结集由英、美著名大学出版社出版,更赢得了国际化影响。陈瘦竹早期著译的内容取向多种多样,其中以家国情怀主导下的变革救亡取向、启蒙意识主导下的文化批判取向、以世界文化为参照的学术研究取向最为显著。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乡土文学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剧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将个体作家在著译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拓展到了极致,在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8.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19.
形象与主题思想刍议周若金,吴启兴在评论文学艺术作品时,特别是文学评论家在评论小说及一般读者在阅读和鉴赏中,”形象大于主题思想”的传统观点是相当普追的,高校编写的文艺理论方面的教材,大都是这么写的,在课堂上给大学生也是这么讲的,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很值...  相似文献   

20.
形式对等作为奈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运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分析形式对等在奈达理论中的演变过程及这种冲突观点产生的原因,指出奈达经过对他的理论的不断调整,放弃了纯粹的形式对等,而在功能对等的视角下考虑翻译中形式对等,认为科学发展规律认识论在理解翻译理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