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荣贵  丁伟 《船山学刊》2019,(4):107-112
从两性关系变迁的角度看《周易》,其六十四卦体和卦爻辞至少在两性关系上呈分离状态:《周易》六十四卦体是从《连山》《归藏》发展过来的,也许早在母系氏族,最迟肯定不晚于尧舜禹时代的产物,这个时期产生的阴阳观念只能跟平等、和合等理念相关,体现人类早期的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而卦爻辞则是父系社会体制较为完备下的产物,与当时社会尊男贱女的等级制相适应,其阴阳观只能是崇阳抑阴,但受卦体思想和母系社会遗风影响,仍然坚持阴阳和合。显然,卦体与卦爻辞虽有联系,但在对待两性问题上,由于各自产生的时代不同,决定了二者不同的观念,《周易》阴阳和合观从阴阳共尊到崇阳抑阴的转变,既取决于又反映了社会关系尤其是两性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王棋 《兰州学刊》2013,(9):13-19
荀爽易学卦变学说的总纲是乾坤交通、阴阳往来而生诸卦.乾坤交通卦变的基本方式有《乾》《坤》两卦所生消息卦中二阴二阳消息卦、三阴三阳消息卦的卦变,以及《乾》《坤》两卦生六子卦、六子卦的卦变.荀爽通过卦变取象注《易》,融通了象辞之间的联系,确立了乾坤在《周易》中的根本地位,建立了《周易》卦变的普遍原理,启示人们效法天地,与天地和谐一致.探讨荀爽易学的卦变说对于我们研究易学卦变说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棋 《兰州学刊》2012,(10):25-30
汉末易学家荀爽构建象数学说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其乾坤合居说阐释了乾坤与阴阳的体用关系,确立了乾坤的根本地位。乾坤升降说揭示了阴阳爻在乾坤卦体上往来升降皆应合乎各自的本性,升降变易至终极而适切之位,有当往的理想目标。乾坤交通卦变说揭明易卦由乾坤而来,乾坤交而相通、阴阳往来变现出诸卦,六十四卦息息相连,象辞有机一体。透过象数学说的重建,荀氏易学融通了《周易》象辞的联系,树立了《周易》的普遍原理,诠释了易学推天道以明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天人之学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及其流变依其内在发展逻辑作了一个概要的历史回顾 ,并重点揭示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与传统易学理论的矛盾 ,从而寻求更接近史实、更贴近易理的阴阳爻配应方案 ,根据传统的“阳一阴二”法则 ,就易卦与现行二进制的内在关联性给出数学上的说明 ,指出“先天易”系统是自在的、完备的自然数序的计数系统。  相似文献   

6.
复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非常特殊的一卦,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对中国文艺思想与创作启示颇多。宇宙混沌初开时天地之心的创造精神,万物濒临死亡时一阳来复的生生精神,人在尘网中德性损伤时修美品德的复善精神,忘却物我差别而静默观物的观复精神,这些美的精神赋予中国文艺用之不竭的能量。古代画家取鉴复卦的美学智慧而挥洒笔墨,不仅画出自然山水之生态,而且造出无往不复之境界,进而追求心灵之本明、圣人之高格,实现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复卦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当代文艺美学的理论建设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祝文 《东岳论丛》2012,33(6):181-184
《周易》中的“损”、“益”两卦,一者损下益上,一者损上益下,恰好构成一个范畴.这一范畴,通过阴阳损益增减,可以对应阐述一年四季天地阴阳推移变化的基本情状,反映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互根的阴阳推移变化规律.同时,“损”“益”两卦中损阳补阴,损有余而益不足的象数内涵,又是《周易》“尚中”思想的具体体现.历代易学思想家发挥“损”“益”两卦的义理意蕴,形成了历代易学阐释中有关“损”“益”两卦的“损情说”、“修德说”、“君臣关系说”等诸家解说.但是,这些解说都带有明显的历史与阶级的印记,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损”“益”两卦的原旨.如果抛开历史局限性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我们可以发现,“损”“益”两卦中最宝贵最核心意旨是损有余而益不足,趋中求和.  相似文献   

8.
马智 《北方论丛》2012,(4):80-84
吕柟是明中叶几与阳明相抗衡的著名理学家,历代学者大都因其"不为玄虚高远之论",而认定其理学缺乏形而上的探讨、没有本体论的前提。可事实上,吕柟却对天道本原与形上本体有着深切的体认和自觉的追求,他所坚持和主张的乃是极为独特的"理气非二"的阴阳变易之"道体"。这种阴阳变易之"道体",既是一阴一阳之气、也是一阴一阳之理,就是"理气非二"的浑然整体。吕柟理学实质上就是以"理气非二"为根本、以"躬行践履"为进路、以"心事合一"为目标的躬行实学。  相似文献   

9.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8):97-104
<正>《序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卦象是乾阳向上,离火同上,火光冲天,天人同明,故曰《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注释:同人卦,与大有卦(■)相综,与师卦(■)相错。下离(■)上乾(■),火上满天光,火与天皆光皆亮,即大家皆光皆亮皆同,故曰同人;全卦五阳一阴,  相似文献   

10.
中华太极图有三图:一极太虚图;二极太极图;三极太极图。析解中华太极图的阴阳数字化之谜,就是要把潜藏在惟象的三个太极图之后的极度抽象的阴(0)阳(1)数字化之谜底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作者运用代数学、集合论等方法揭示出三个太极图间所内蕴的二进制及其数学和逻辑意义,这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阴阳辩证思维方式,对宏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者多囿于虞翻式卦变,以虞翻式消息卦变定义和统一有序的易例来审视荀爽卦变,或谓其消息卦变,或谓其消息卦和六子生卦兼而有之,或谓其交易升降,或谓其杂乱无章而不可恃等,争议很大,迄今未有定论。荀氏卦变实亦与虞氏别,通过对既成之卦探其所由来者以及对现有卦究其面向未来的发生趋势言其卦变,虽涉及却不专注于消息卦变。其具体卦变法则灵活复杂,交易升降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这并不统一的变法背后,贯穿着荀氏注释经传的卦变旨趣和乾坤升降的卦变理路,反映了荀氏于卦变工具目标和价值目标统一的不懈追求。荀氏卦变主于乾坤,运筹卦爻势位时于往来,达于阴阳和合、成既济定,融卦变与乾坤主宰、二五中正阴阳和合等哲学思想为一体,卦变理路清晰,自成一种系统独特的卦变学说。  相似文献   

12.
<正> ①:贲bì彼伪切。■“离”下“艮”上,夫之《周易内传》曰:“贲之为卦,一阳■立,即间以一阴,至于五而又改其常度。一阴而间以一阳,妻斐以成贝锦,人为之巧毕尽;阴阳之变,至此极矣。是不是与于天地之大文,而徒为饰也。阳为性为德,阴为情为养。以阴文阳,则合乎人情而可享;以阳文阴,则虽顺人情以往、而缘饰之以不诡于道 ”。此明“贲”之饰与礼之文有异。礼之文,天道自然之秩序也;“贲”之饰,乃人为  相似文献   

13.
程建功 《理论界》2012,(7):148-150
《说卦》是《易传》的其中一篇,它立足于说明卦象,探讨的是八卦卦象产生演变的自然规律,本来与社会人伦道德关系不大,但《说卦》探讨卦象的终极目的在于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提示人们对天地自然阴阳变易的法则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正确对待人生、安身而立命。为此,它提出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以及天地人三才"将以顺性命之理"三个关键性的哲学命题。这三个哲学命题既是对基于阴阳关系的天地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是对《周易》"天人合一"伦理思想的全面阐发,更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篇总纲。它这种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对我们今人依然有深远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阴阳、动静、刚柔和文武等构筑为一个有序的观念系统,并聚集在乾坤二卦的内涵中.帛书《易传》包括八卦卦气说和《损》《益》卦气说,二者均为其阴阳说的表现.帛书《易传》十分重视乾坤说,《衷》有“三说”和“详说”,不过在内容上与《文言传》不同;而《二三子》则反复阐述“龙德”,重视其“神圣”之义,这是为其政治哲学服务的.总之,既要看到帛书《易传》对今本的继承,也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汉初易学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古而未老、博大精深。 众所周知,《易经》最基本的概念是阴阳。古人通过观物取象产生了8卦图。而8卦之用则可“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对于《易经》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试图对《易经》进行发微式研究。 一、组织情境8势论 根据《易经》8卦的特点,它在组织情势的分类就推演出8种势态: 乾势为天势:“乾:元亨利贞。”《文言》中进一步论述道:“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处于乾势的组织政通人和,拥有天  相似文献   

16.
秦简《归藏》与汲冢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韦弦 《齐鲁学刊》2003,(6):121-123
历史上确曾存在殷易《归藏》,汲冢书面世之前汉晋学者已见到过《归藏》。亲身参加整理汲冢书的荀勖于《中经新簿》中另著录《归藏》13卷,可见当时确已另有与汲冢书之《易繇阴阳卦》不是一种书的《归藏》存在。时人郭璞注《穆天子传》诸书所称引的《归藏》,当即晋中经所藏之《归藏》。以为王家台秦简《归藏》即《易繇阴阳卦》或以为秦简《归藏》内容本事多出《穆天子传》的看法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7.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9):102-108
<正>《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卦象是山在地下,有山不显。山本崇高于地上,却退居地下;即德高而居民下,《谦》之象也。■谦:亨,君子有终。注释:谦卦,与豫卦(■)相综,与履卦(■)相错。下艮(■)上坤(■),卦象为山居于地之下。谦逊退让之象。谦卦一阳五阴,一阳居下卦之上,而在上卦之下,  相似文献   

18.
张克宾 《中州学刊》2012,(1):114-118
"生生"是易学的基本宇宙情怀,也是儒学生命哲学的理论基调,它在理学宇宙形上学和心性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卦是理解大易生生之德的切入点和关键。朱熹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深化了复卦所蕴示的阴阳消息之道,将天地生物之心普遍化,并揭示了阳善阴恶观念下的心性修养之道,将天地之生理落实于心性功夫之中。尤有进者,朱熹又将仁与天地生物之心相结合,构建起生—仁—理三者的一体互融,仁既是天地生生之理,又是人之本心,实现了天人之间存在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中的“在场”与“不在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考阴阳原义,阳为日出,阴为云遮日。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包括老学与易学)将阴阳引申为宇宙万物生成的两个基本原理,阴阳有时系指两种物质性的元气即阴气与阳气,但往往又是指一切相反的方面,如暗与明、北与南、静与动、伏与起、柔与刚,甚至引申为人事的辱与荣,人性的拙与巧,等等,总之,只要是一反一正,就可用阴阳来指称。八卦不仅指八种自然现象,也引申为八种情性事即为健、悦、丽、动、入、陷、止、顺,八卦虽其数为八,但根本原理还是可以归结为阴阳两面。《易·系辞下》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本文感兴趣的,不是万物皆由阴阳两种物质性的元气构成的学说,那也许更多地是一个科学问题,是一个物质构造的问题,例如把阴电与阳电理解为中国阴阳学说之应用。本文的兴趣主要是哲学上的,是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本文主要是讲万物皆有阴阳正反两面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原律吕说尝读邵子皇极经世书。而叹律吕之循生不已与其往而不返。莫非天地自然之道也。律以黄钟为本黄钟一阳应候而得天数之始。管长九寸而备天数之终。故气应冬至天开于子是也。是月也复为辟卦自复一阳历临泰大壮夬屹。所谓阳生于子极于巳。而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应焉。自垢一阴历(?)否观剥坤。所谓阴生于午极于亥而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应焉此阴阳之一大辟阖也。邵(?)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阴起于姤也又曰乾坤为大父母复姤为小父母先儒谓同位娶妻隔八生子余谓生子固隔八娶妻非同位乃对冲之辰试以阴阳交媾律吕相生之次言之黄钟生林钟实由复一阳与姤一阴交下生(?)之二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