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少峰 《学术论坛》2012,35(10):215-218
民间儿童游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认同价值,但是其在现代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动漫是现代儿童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影响民间儿童游戏在现代传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动漫在客观上使民间儿童游戏的时间减少、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游戏道具的商业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又为民间儿童游戏增加了展示、教习与传承的渠道,是民间儿童游戏创新与发展的机遇。我们要重视动漫对民间儿童游戏传承的积极作用,恰当应用动漫方式促进民间儿童游戏在现代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游戏对于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就是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游戏呈现出游戏种类、时间、伙伴、空间减少,游戏材料商业化,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增加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一致,城市化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是导致儿童游戏发生一系列变迁的重要原因。为使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地推进,必须正视城市化对儿童生活与成长带来的影响,并积极作出改善。  相似文献   

3.
李学斌 《阴山学刊》2012,(2):55-59,118
游戏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隐喻和象征。它以自身的存在为目的,因而具有超功利的特性。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并释放孩子的情感;而且还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和思维的建构,极大程度提升了儿童自我探索、自我把握、自我超越的能力。除此之外,儿童游戏与文学审美无论从表现形态、内在结构,还是呈现方式、现实功能上,都具有内在的契合。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学审美之于成人作家和儿童读者,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想象的、审美的游戏。  相似文献   

4.
郑素华 《兰州学刊》2010,(4):218-220
近些年国内儿童文化研究值得关注,在儿童文化界定、儿童文化构成、儿童文化特征、儿童文化研究基本领域四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研究定位、方法、取向及视野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展望今后的儿童文化研究,在继续深化儿童文化本质认识的同时,整体上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的剧变打破了文化的既有更新速率,而全球竞争的加剧,更迫促各国有意识地推动文化创新实践。基于开放创新的治学理念,我们对赫伊津哈的"游戏论"予以关注,以期有助于社会实践。赫氏游戏论在西方学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学者也日渐重视,但以服务于文化创新实践为目的的针对性探讨的却还没有。该论拓展了游戏概念的内涵,指出了游戏的重要性尤其是游戏与文化演进的密切关联。在全球文化处于转型之中的当代,尤其是在"文化建设"成为时代主题之一的中国,赫氏的游戏论或将对我们的创新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教师文化对儿童文化存在着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表现在教师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和侵袭。教师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表现在儿童文化的规训化和对儿童心理自由的压制;教师文化对儿童文化的侵袭表现在教师侵占了儿童的自由时间,为他们的自由时间安排了学习的课程、任务,剥夺了他们的游戏权利。消减教师文化负面影响的策略是:尊重儿童的权利;尊重儿童文化的差异;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构建共生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情感决策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前阶段发展迅速,并与儿童之后的学业成就、同伴关系等具有密切和特定的关系。博弈任务是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研究的主要范式,本研究采用实验经济学的经典博弈理论对4—5岁儿童进行情感决策研究,进而探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情感决策的推理原则。研究发现,4—5岁儿童的博弈游戏要约数高于国外已有研究数据,半数以上被试表现出了公平分配的决策行为,博弈得分没有显著性别差异;4—5岁儿童的博弈游戏策略主要为自我关注推理和需要定向推理这两类推理类型,策略类型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孩以需要定向推理为主,男孩两类推理类型各半;4—5岁儿童博弈游戏中情感决策的心理基础为基于联合意图性的亲社会推理。研究表明,中国4—5岁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在联合意图性认知表征、自我—他人等价性社会递归推理的基础上,随着文化认同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更具有群体意识的、基于社会规范的道德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一、儿童社会化发展与游戏教学 从个体发展来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中介工具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皮亚杰儿童游戏理论的应用价值 ,指出了儿童体育教学应遵循儿童游戏的心理发展阶段 ,组织相应的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地区儿童电影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文本,但目前海峡两岸学界对此并未做系统的梳理。通过从电影发展史视角对这一时期的现实题材儿童电影进行界定与梳理可知:乡土与都市成为了叙事的核心意向,呈现出乡村书写、都市书写以及乡土与都市书写相融合的三种形态。从社会文化视野透视,这种儿童叙事表达与台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同时,其艺术创作又有着显见的成人省思特质,传达着创作者浓郁的人文关怀。从审美文化视野透视,这与台湾地区新电影以来的艺术审美风格紧密相关,是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的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民向城市流动所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其不仅是政策问题、制度问题,更是文化问题.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现实中的乡村文化与原本的传统文化、乡村历史记忆出现了断裂,农村陷入了较为严重的文化危机、伦理及秩序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社区缺乏生机与活力,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解体,直接导致了乡村儿童精神世界的荒芜,加剧了留守儿童身上所表现出的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从重建乡村文化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两个方面展开努力,通过建设乡村公共文化、发展集体主义理念、重建乡村认同、改革乡村学校教育、协调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我们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养模式,既体现了儿童游戏的自由意识,又体现了儿童活动的规则意识。 表演游戏是幼儿体验和表现社会化的游戏,也是游戏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还是以角色扮演为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游戏,独立性、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是角色游戏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在表演游戏中,以它独特的具有游戏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从表演游戏的内容来看,它来自语言丰富、优美的文艺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它又不同于故事表演,是幼儿的主动活动,幼儿可以围绕主题增减故事的对话,发挥创造性,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幼儿玩表演游戏只是追求表演的快乐,而不是以表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符合其心理、生理的需要,表演游戏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积极的情感和对促进幼儿言语、良好的个性的发展以及美好心灵的塑造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后,儿童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在哲学人类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逐渐表露出式微之态。在文化自觉视阈下,儿童文化完全可以通过文化的自知和反省,通过内在的文化变革,实现自我创建。但儿童文化的文化自觉意识较弱,所以,必须借由自己的对立面,即成人文化,通过引发成人文化在儿童文化问题上的变革,包括理解儿童,提高成人的儿童意识,走向儿童生活,确立儿童的主体位置,提高成人的儿童文化品性,来间接完成儿童文化的自觉生长。  相似文献   

14.
娱乐应有所建设——论动漫文化的儿童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美 《兰州学刊》2011,(5):187-191
目前,动漫文化已经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面向儿童的动漫文化中存在大量"儿童不宜"的作品。我们需要反思和清算:在娱乐的基础上,动漫文化为儿童建构了什么,瓦解了什么,以厘清动漫文化的儿童责任。面向儿童的动漫文化的娱乐不是拒绝责任的无为嬉戏,而应该是潜在着必要建设力量的娱乐。在当今时代,作为动漫文化的从业者,应该培养起专业主义精神,提升文化品位,树立现代科学的儿童理念,与儿童对话,以建构娱乐的、健康有益的、建设性的动漫文化。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幼年生命本质的体现 ,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 ,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成为共识。儿童确实在游戏中懂得了各种事情 ,获得了知识 ;提高了动作技能 ,锻炼了身体 ;学会了分辨事物的差异 ;开发了智力 ;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学会了交往和协调。所以 ,游戏的过程是孩子发展的过程 ,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 ,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 ,游戏被引进教育机构 ,幼儿游戏得到相应的重视。 1989年 ,在我国颁布试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然而 ,在各幼儿园开展的各类幼儿游戏中 ,却存在不少问题 ,…  相似文献   

16.
电子游戏与影视作品传播的核心不同在于,电子游戏体现出更为突出的互动传播的特质,这种互动性依赖于游戏者的深度参与而实现,游戏者既是游戏作品的欣赏者也是参与创制者。游戏者与游戏内容之间的互动,具体在三个领域中展开:一个是游戏者在虚拟空间中的角色扮演;一个是游戏中虚拟语境对于游戏者的意义;最后是独特的游戏中的交互叙事类型,以及这些互动叙事类型对于游戏者参与度的影响。电子游戏互动传播的研究,对于影视剧创作与游戏内容创作之间的相互借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针对目前高科技影响下娱乐内容传播新趋势的一种关注,互动传播的特征研究在未来娱乐产品的内容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估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的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是对艺术的生命表现价值的本真认识,但是,游戏论本身所具有的消解社会功能价值的意图,导致人们对艺术游戏观念持否定态度。其实,艺术的教谕功能与艺术的游戏功能之间,并非截然对立,只要重视艺术的生命表现价值与艺术的创作自由本质,就会对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形成正确理解,因此,重估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的诗学意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审美文化产品评价理论研究中,意义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审美为指向.审美文化产品的意义又是由审美、道德、宗教、政治等要素所建构起来的多元世界.在这诸多要素中,道德的、宗教的等非审美因素通过两个步骤完成了审美化并对审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产生影响:首先是将构成审美文化产品意义的所有因素都转化成了“游戏”,从而实现了将伦理诉求等目的性的目标转换为“游戏”这种无目的的形式这一策略;其次,将“游戏”形式化、规范化,使得审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产生审美期待,并最终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儿童权利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权利保护在我国历来是置于附属和“未来”的位置上来考虑的。儿童权利及其保护所包含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的价值,在整体上对人权的认知及其保护也会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儿童权利的保护活动,使我们意识到一个与儿童社会相对立的成人社会的存在。成人社会在处理儿童权利上的任何一种误差和平等意识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儿童权利的忽视与剥夺。儿童权利的保护所依据的科学基础,成为与传统保守势力相抗衡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射猎是人类最初的生命活动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和喜爱.到了唐代,射猎活动更加蓬勃发展,器物仪制层面的考究严谨,军事制度上的尚武之风,呈现场面、展示心态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借此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形成特色鲜明的射猎文化.其融仪式感、规则性、竞赛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意涵与西方游戏观也有很大程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