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化与现代女性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现代人的心理和人格的外化。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沉重的传统伦理道德仍然阻碍着女性的真正解放 ,甚至根植于女性人格心理。因此 ,在现代文明大潮中 ,中国女性摒弃旧传统的心灵负载 ,塑造现代女性人格 ,不仅对女性的进步与发展 ,而且对中国现代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窈窕淑女、贤内助和女以弱为美三种理想女性人格范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观以及对理想女性人格的期待.由于文化为现实服务,这三种范型渐渐偏离了原初之意,变成了禁锢女性发展的枷锁.回溯三种女性理想人格范型的产生与流变,可以换一种视角去理解历史尘埃中的女性,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基因对当今两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张通过男女人格的互补与共建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自由高效发展,这是女权主义的创造性见解。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是女权主义这一主张的赞同者。他的历史剧所揭示的人格建设观,具体内涵包括:男性应当向女性学习人格,女性应当向男性学习人格,男女应当共同追求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女性人格话语是建构、生成中国女性现代主体性的重要文化力量。清末现代女性人格话语萌发,它以进化逻辑和民族国家责任为粘合力,将女性同国家和社会直接对接起来。民国初年女性的伦理人格形成,它基于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塑造性别平等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女性职业化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民国中期女性经济人格话语的强劲言说,推动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并获得了制度性权益保护。民国后期女性人格救国话语广泛传播,实现了女性个体性人格的国家主义化,有效动员了女性投身抗战救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女性人格权利的实现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有机统一在了一起。总之,中国女性人格话语是一个在现代中国社会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意义体系,它从封建主义、自由主义形态向马克思主义形态进行演进的历程,不仅呈现出了中国女性现代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和路径特征,还为未来新中国男女平等的社会组织结构树立起了社会文化心理根基。  相似文献   

5.
人格是领导威信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领导应具备优良的品质、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 ,努力克服和纠正不健康的人格 ,才能塑造健全而高尚的人格 ,提高领导威信。  相似文献   

6.
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某大学行政部门与院系的处级与科级领导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干部整体心理素质优于普通人群,特别是与领导必备素质相吻合的一些人格因素的得分显著地高于普通人群;男性干部的聪慧性、世故性与自律性三因素得分高于女性干部;处级和科级干部的实验性和紧张性因素得分存在差异。在差异比较的基础上.对差异的各种可能成因进行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军官人格的描述性研究.军官人格的比较性研究以及人格与军官领导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入手.对近年来人格与军官领导行为的关系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芹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女性人格公民化,是一个关乎女性对其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参与、公民责任等公民意识系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的现代性事件.女性维权的积极与消极、女性参与的机会与能力、女性责任的理性他律与完善自我构成本文审视的基本理性视域,健康女性人格则为作者审视女性人格公民化特质的理性企图.  相似文献   

9.
探讨闽南女性人格特征及其与应对倾向及幸福感的关系。在福建、河南地区随机选取18周岁以上的女性1268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闽南女性具有宜人性、独立性、审美性和敏感性人格特点,生活幸福感指数最高。闽南城市女性人格特点更鲜明,农村女性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也显著好于城市女性。18~25岁闽南女人格安稳性及46岁以上闽南女性的独立性人格和积极应对倾向都低于其他年龄段,36~45岁的女性敏感性、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格的独立性、敏感性和积极应对倾向对闽南女性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解释率为36.7%。闽南文化及风俗对女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领导人格作为一种非权力性的力量,主要通过吸引、感召、影响、凝聚、亲和等方式体现出来.少数领导干部当前在人格上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领导力的发挥.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屈从于官场和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过分考虑个人得失,在挫折面前放弃原则.对领导人格的塑造有社会塑造方法与个人塑造方法两种.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不仅造成男女两性主体地位的差异,而且历史地发生了两种不同的人格状态.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女性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使其处于被奴役的弱者地位.当代文化冲突也使现代生活中的女性呈现出矛盾的人格状态,表现为(1)追求自我解放与默认传统的矛盾;(2)现代女性人格评价标准与传统女性人格评价标准的矛盾;(3)现代女性人格的主流倡扬与大众传媒的文化错位的矛盾.为此,现代女性的解放与发展需要通过文化整合,确立现代女性发展的主体价值意识,培育求真、向善,崇尚艺术,崇尚理性,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2.
自传体小说由于兼容小说和自传的语调,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一种较普遍方式,女性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自传体文本,不仅用自己的个体经验表现了时代生活,而且也展示了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通过对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主要创作的考察,发掘出女性独立人格精神从确立、构建到迷失重建的复杂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前人格心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从中发现人格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人格功能的完整化趋势和研究发展的多样化趋势。并通过对人格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整合,试图提供一个新的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并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谈女性教育中的双性化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传统女性教育中性别意识观的分析,阐述了对女性进行双性化人格教育与培养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方法。并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勾勒出对女性理想化人格培养的蓝图。  相似文献   

15.
人格评价是在人格测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实用的人格判断体系。本文从其涵义,功能,一般过程及其与人格测验的关系几个方面对人格评价进行了阐述,最后简单阐述了人格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分析了小说《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与王国维的人格美育观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可比性,认为,以“完全之人物”为核心的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主张通过学习知识、强化意志、升华情感、强健身体等方面来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小说《镜花缘》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与王国维人格美育理想下的人物在客观上是一致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说,将《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的语境下分析,是对小说审美意蕴无限生成可能性的合理解读,具有学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伴随着女学的兴起与深入发展,女性人格范型经历了从戊戌时期的“新贤妻良母主义”,到辛亥时期的“女国民教育”,再到五四时期的“超贤妻良母主义”等一系列转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体现了不同时期精英分子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及先进女性自身的精神觉醒与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格发展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然而中国妇女的人格追求,乃是中华民族女性的人格追求,她的生成、发展、创新,必然伴随着中国式的阵痛、曲折和欢欣;特别是它刚刚从数千年封建社会残酷的人性压抑中解脱出来,当然无法超越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风俗、道德、习惯等环境气氛的限囿。这种由传统文化孕育、悠久历史锻铸、社会环境孳生、民族个性哺育而成的,对中国妇女有着特殊情结的社会氛围,就是“女性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代工业经济推动了以资本为纽带以财产为重要要素的近代法人人格的产生 ,从而推动了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到了现代这种人格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危机。知识经济的产生动摇了其经济基础 ,也直接导致了现代法人人格 :个体自由意志系统整合人格观  相似文献   

20.
人格现代化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格现代化的问题。认为自我实现和超我实现是人格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格结构也会出现现代化的重整,自我人格的这种重整从表面上看是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协调,实际上却是自我深层价值我与智慧我对现代化环境的适应。自我与超我人格的合理融合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