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山文化聚落遗址集中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分布范围较广。有单一居住功能的居住址和聚落、有由居住址和基地组成的聚落以及单一的祭祀性遗址,聚落类型丰富,功能多样。聚落选址位置明确,居住址多选择在河流分布地区的临河高地或向阳地带,墓葬多选择在山梁或较平坦的山顶上。聚落遗址在红山文化早期规模小,种类少,到晚期,聚落规模逐渐...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类型丰富,多位于山梁或较平坦的山顶上。在红山文化晚期,出现以牛河梁为代表的由"女神庙"、积石冢、祭坛组成的大型祭祀遗址。本文依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就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的种类及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特征。其内部结构及墓葬形制复杂多变,墓葬的方向也不一致,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叠压关系,各有阶段性特征。初步结论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带有自然崇拜色彩的祭祀中心。这是因为随葬品只有玉器和筒形陶罐而没有生活用具,墓向混乱,表明墓主人如生前般各司其职。它还是当地原始农业发达的表现和缩影,其形成时间延续了四五百年。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较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经济特点是原始农业较为发达 ,且亦农亦牧 ,农牧交错。这些特点通过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各遗址出土和发现的石器、玉器、陶器、骨鱼及其他遗迹和遗存表现得非常明显。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这些史前社会公共性大型祭祀建筑群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红山社会经济状态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于2005年3—4月,对位于三座店库区康家湾红山文化及相关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在这里发现了三处古文化遗址、一处墓地,采集到大量实物标本。根据调查,初步推断第Ⅰ号地点是红山文化墓地。该调查对探索西辽河上游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学人风采     
那木吉拉1954年生,蒙古族,内蒙占自治区库伦旗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蒙古族及北方民族神话,代表作有《蒙古神话比较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徐子峰1954年生,辽宁康平人,赤峰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史前史、文化人类学、红山文化研究。独立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拉木伦河流域红山文化经济形态的比较研究”,参与国际合作课题(赤峰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合作项目)“红山文化与蒙古文化比较研究”。代表性学术论文有:《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探析》、《…  相似文献   

7.
在概述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特点及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辽东半岛南部积石冢的渊源关系,指出红山文化作为东北文化区石墓文化的源头,对后来在辽宁东南部、北部及吉林西南部出现的积石墓、石棚墓、大石盖墓、石棺墓等与原生宗教祭祀礼仪相联系的特殊葬俗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山嘴石砌建筑基址是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的一处祭祀遗址,学者们对其祭祀功能的认识存在着分歧。本文通过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认为该遗址在性质上与我国古代祭社有着更大的相似之处。并对东山嘴石砌建筑基址和古代文献中祭社的特征加以提取和归纳,从两个侧面详细比对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遗址是辽西地区...  相似文献   

9.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一支早期阶段青铜文化。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以及诸多遗址周边自然地层与文化层的孢粉研究结果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集中分布于赤峰南部黄土丘陵台地区,并向河谷台塬、河漫滩等适宜农业开发的地域推进,加之这一时期相对优越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因其独具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十年深受中外学界重视。在一系列研究文章中,学界普遍关注的是红山文化玉器。据统计红山文化玉器绝大多数出土于积石冢石棺墓中,并且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前期至红山文化后期,积石冢石棺墓的规模、分布情况,随葬玉器种类、数量、玉器组合等均有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图将红山文化玉器与北方区域原初形态萨满教相结合分析玉器的功能所在,以求深入了解史前时期辽西地区先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伏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辽宁西部山区的东山嘴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祭坛、女神庙、积石家以及以龙形玉为代表的玉器群以来,红山文化如异军突起,由一支长期被视为受中原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边远地区的史前文化,一跃而成为史前文化研究的一重点,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且持续20多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3.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多年来,随着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大量考古材料的不断出现,红山文化备受学术界关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晚期最具典型性,以祭祀天地为核心内容,同时也包括图腾崇拜、生殖女神崇拜等诸多方面。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研究表明,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中,祭祀礼制已经初具规模,并不断向礼制发展,为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在全新世期间,受到全球气候波动的影响,有过多次沙漠化逆转期,其中发生在全新世大暖期的第一次大规模逆转对西辽河上游地区红山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考古调查研究,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分布多伴随相关气候环境(降温事件、降雨量等)下的科尔沁沙地变化而发生变化,受气候波动及沙地的影响,红山文化时期逐渐在这一地区形成了撂荒轮作式粗放型农业为主,渔猎、采集为辅的多样化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5.
红山诸文化发祥于西辽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的辽阔地域。按文化类型又细分为前红山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后文化及富河文化;后红山文化,包括小河沿文化,另外还有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等遗迹。红山诸文化出土的陶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其纹饰做一初探,并求教于纹饰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发现于 1935年 ,195 4年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正式提名。这一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 ,由于其独特的玉器 ,以耜为代表的大型石器群特别是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大型祭祀中心的存在 ,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并由此把这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确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岱王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上官地镇三义永村西2.5公里的岱王山上,西北侧山脚下为老哈河的支流昭苏河(图一)。该遗址系2006年7月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在调查时发现。在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大型祭祀址1处、居住址2处、墓葬群2处。从遗迹和遗物看,这应是一处规模较大、文化性质较单纯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2007年4月,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人员再次上山复查,对祭祀址主体建筑、垒砌石墙及其周围地形进行了实际测绘,并采集到一批陶片、石器等遗物。现将祭祀址(编号为2007MSDJ)、墓葬群(依次偏号为2007MSDJMⅠ、Ⅱ)和居住址(依次编号为2007MSDJFⅠ、Ⅱ)的情图一岱王山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况及采集标本简报如下。一、遗址概况(一)祭祀址图二祭祀遗址与Ⅰ号墓葬实测图图三祭祀址石磡上所砌筑“U”形缺口的平剖视图祭祀址位于一临河的山丘之上,制高点海拔1083米,地势要明显高于遗址内的其他几个地点(图二)。该地点西侧临河处山势陡峭,难以攀援上下,而其余三面坡势较缓,现存三级石磡,大体沿等高线弧形延展,使得丘顶至坡中央形成三层阶梯状。从现存迹象看,建造石磡是先将土坡...  相似文献   

18.
西南山地民族因家屋形式与社会结群方式的特殊性,聚落形态需从聚落与家屋两个层面共同考察。本文以一个桂东北苗族山村为例,梳理了18世纪至今家屋规模及其组团方式的变迁,以国家政策变更划分了聚落演变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清末民国、1950—1970年代和1980年代至今。在这三个时期内,由于土地制度、基层社会管理和仪式规范的差异,聚落形态和社会结群方式经历了从大家屋的家门聚落、庙宇祭祀到小家屋的姓氏杂处、宗谱编纂的变化。这一案例研究一方面回应了列维-斯特劳斯关于以家屋为控产机构的论述,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仪式变迁在社会结群功能中的灵活性。国家治理方式对于物质空间(土地、建筑等)与非物质文化(祭祀、编谱等)的影响力明显不同,因此以聚落考古学的整合视角来综合考察两者,成为重建社会历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24-12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燕北地区两种对立青铜文化的自然环境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考古学文化的空间分布、聚落遗址的规模形态、生产工具的组合等方面,探讨了燕北地区夏家店下层与夏家店上层两种青铜文化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特点,及产生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的自然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