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杜随笔     
<正> 《佐还山后寄三首》这诗第三首一、二句:“几道泉浇圃,交横幔落坡”。旧注对“交横”句解释不一,仇本曾有介绍:“旧说谓泉水交横而落坡,其坡上青翠如幔。”汪瑷、顾宸皆云;“泉浇圃,幔落坡,乃平对之词。设幔于坡,以防鸟雀,是为瓜果而设者,交横乃坡上幔影,此另一说”。第一说把“幔落坡”解为“水落坡”和“坡似幔”,显  相似文献   

2.
彭荻 《青海社会科学》2009,(1):85-88,42
对时间的体验与表达,是爱伦.坡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因素。坡的小说效果理论以及他的小说的紧张效果直接来源于他封闭的时间体验;统一效果依赖于悬念制造与保持,"悬念"来自于坡的小说中的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张力;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实质上是故事时间的推进与延宕的艺术;被认为是坡小说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反讽,实质上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不同步而形成的张力的结果。可以说坡的短篇小说艺术就是有关时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对恐怖小说作出了极大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展示并探讨其独特的风格与艺术魅力。坡继承了十八世纪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使恐怖小说心理化。坡以恐怖和怪诞奇特来表现他唯美的艺术主张,他笔下的人物都带有一种病态、颓废的倾向。作为浪漫主义作家,坡丰富的想象把恐怖渲染得淋漓尽致。坡注重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和效果,其精心营造的“恐怖”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憾与冲击。坡所创造的离奇怪诞的恐怖世界成为美国文学之上一道奇幻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的诗论和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爱伦.坡的诗歌理论强调美,认为诗是“纯艺术”,重视诗歌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5.
“平生愿执菊坡鞭”——陈献章与崔与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是岭南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在探讨他的思想源流时,人们注意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但未曾提及崔与之及“菊坡学派”的影响。作为岭南宋代闻人,崔与之享有极高声誉,由他开创而为李昴英光大的“菊坡学派”,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从《陈献章集》中有关崔与之和李昴英的诗文看,陈献章对崔与之及“菊坡学派”是非常崇仰的,至老不变,有“平生愿执菊坡鞭”之句,因此,他的思想应该受到崔与之及“菊坡学派”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黄庭坚诗中的典故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诗选材,用典赅博,其诗呈现与杜诗一样的“浑涵汪茫,千汇万状”的状态。仅就任渊在《山谷内集》(715首)注中所指出的典籍统计,就有四百多种,可见他的诗用典范围之广及典故符号出处之僻。难怪清人赵翼说“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乎无一字无来历。”(《瓯北...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认为人之有情犹天之有气,视情为人之本,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情感本体论有相通之处;王夫之将审美活动视为“自然之华”与人的“心目”“文情”的统一,实际上提出与近现代西方美学近似的“内在眼睛”说与“审美态度”说;王夫之将情与景的统一提到新的高度,他的“景语”说创造性地总结了中国美学中情景观,与现代艺术符号学中讲的“存有”说相贴切;他的“兴”说与“现量”说与近现代西方美学讲的情感思维、直觉思维相切近。  相似文献   

8.
《乌鸦》是世界经典名诗之一。魅力主要源自爱伦·坡主张的效果说,文本以修辞上的张力矛盾,力图达到悲伤、恐惧、绝望等美学效果,而艺术手法上的张力和效果之下,则折射的是理性与非理性、生与死等人性中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胡建次 《阴山学刊》2005,18(4):73-77
“四唐说”的提出与完善,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一、宋代,“四唐说”雏形得以凸显;二、元代,“四唐说”骨架得以成型;三、明代,“四唐说”论说得以完善。“四唐说”的拈出,标志着人们对唐诗流程有了更合乎历史与逻辑的分期。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是“境界说”的集大成者,他所建构的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植根于我国传统“境界说”,吸收“兴趣说”、“神韵说”、“情景说”之思想精华.同时,王国维的“境界说”较之传统“境界说”又有所发展.它深受康德“审美超功利”与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影响,尝试克服传统“境界说”没有解答“境界”产生过程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境界”的范畴、形态进行了论述,使“境界说”具有了现代美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作为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爱伦·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理性、沉醉于疯狂的想象世界中的作家.爱伦·坡通过小说中的城市意象向世人传达了他的“入世”情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以爱伦·坡作品中涉及的巴黎、伦敦和爱丁堡三座城市为例,探讨爱伦·坡对19世纪犯罪率不断升高、人与人关系淡漠、人的精神世界萎缩等社会问题的关注,说明他的作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中介问题,分析了“政治文化”中介说、“想像政治”中介说、“仪式”中介说的各自贡献与不足,提出了“想像政治”的中介说,认为这一中介观能够更加充分地尊重文学的审美规律,体现与突出文学的主体地位与超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一、阎锡山的“不可迷信,亦不可迷不信” 领略过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临汾市文联领导又安排我们参观阎锡山抗战时期的避难之地——克难坡。 克难坡距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十多公里。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等首脑机关都迁驻此地。克难坡成为抗战时期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被称为“小太原”。  相似文献   

14.
坡芽歌书是在2006年的一次富宁文化产业考察过程中被发现的。因为其发现地为云南富宁的坡芽村,故命名为“坡芽歌书”。它是一块画着81个图符的土布,这81个图符由当地壮族妇女用仙人掌花的汁液绘制而成。81个图符也是81首山歌,当地人能够通过记忆图符后根据相应的图符唱出对应的山歌。本文通过选取坡芽歌书中的第77首“三趟”来对壮族面料语言的非叙事性转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去年冬天,大队党支部决定举办巡回小学,要我当教师。我们大队是二高山地区,连峰叠岭,我又是个瘸子。跑了几天,累得腿疼腰酸。当时正遇下雪,路滑坡陡,我一个劲儿“板”胶,腿子碰得鲜血直流。要是在那个岩上“板”死了,怎么办?心里闷闷不乐。父亲教育我说:“我们老几代被地主剥削压迫,没有读过书!现在,你有了文化,不能忘记阶级兄弟呀!”我翻来复去地想着这句话,真的,要不是党和  相似文献   

16.
姚娟 《殷都学刊》2008,29(3):78-82
《说苑》与《汉书·艺文志》中“小说家”有着紧密的联系,《说苑》的作者是刘向,“小说家”分类来自于刘向的思想,而且《说苑》的体裁与小说作品极其相似,因此,“小说家”借用“说”作为这一流派的命名,更多的得到了《说苑》等说体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周济词学思想较前人更全面亦更准确地揭示出词之美感特质。其“词史”说强调词应反映与时代盛衰相关之“感慨”,极大拓展了词之内蕴的表现范围 ;其“有无寄托”说与“寄托出入”说则从艺术构思与运笔方法等角度总结了词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周济将能否引发接受者之自由联想作为其评词之理论与实践的最高准则 ,提出了重视接受主体的鉴赏思想 ;而“空实”说与“浑厚”说则说明其词学观念中已具备词中另有“境界”的初步意识 ,可视为词境理论最早之萌芽。  相似文献   

18.
吕斌 《北方论丛》2007,(2):14-17
“道”与“术”是《文心雕龙》的基本范畴。刘勰在书中以《老子》强调客观规律性的“自然”说和《周易》强调主体能动性的“三才”说为哲学基础,阐述了其“立文之道”和“驭文之术”,即以“道”统“术”说。本文即试图解析其“原道”说和“总术”说中可供借鉴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语境下,“轴心时代”诸子起源是神秘且有趣的问题。就已形成的观点讲,“六经说”“救弊说”“王官说”“职业说”具有典型性。不过,牟宗三不赞成“王官说”“职业说”,认为它们仅为“缘”,而不属于“因”;真正的“因”是“周文疲弊”,即对“周文疲弊”的不同理解和“对付”方案。他以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为代表,具体分析了各家对“周文疲弊”的态度和“对付”方案,展现了诸子形成的主要脉络。此番论说实际上消解了“六经说”,支持了“救弊说”。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乃第五种典型观点,它可给我们思考“第二个轴心时代”一些启示:第一,“因”与“缘”之区分非常必要;第二,思想家个体对于一种思想形成非常关键;第三,一种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往往是一种过程展现。  相似文献   

20.
高扬 《人文杂志》2022,(8):129-140
宋神宗去世后,面对《论语》“三年无改”孝道说对更化的挑战,司马光主要以“子改父过”孝道说进行反驳,其依据为《周易》中的“干父之蛊”。“以母改子”仅为此说的补充。除政治目的外,“子改父过”亦是司马光的学术主张。将“干父之蛊”解释为“子改父过”非司马独创,在儒家经典内部本就存在“子改父过”与“三年无改”两种孝道说的冲突。经司马光阐发后,“子改父过”说为旧党沿用,成为元祐更化的理论武器。宋哲宗亲政后否认此说,终结元祐之政。随着元祐被美化,“子改父过”说被广泛接受。朱熹在《周易》阐释中采纳了“子改父过”说,并解决了该说与“三年无改”说间的矛盾,为后世沿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