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器在夏至战国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骨镞作为主要武器被广泛使用,成为社会冲突出现的标志之一。在辽西地区骨镞出土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发现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井沟子遗存。不同时期骨镞形态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演变过程以高质量的实用目的为前提,镞身由注重杀伤力转变为追求穿透力,铤部形态在夏家店上层文化趋于统一,扁形铤有利于提高箭镞的稳定性,远射力随着长铤的出现不断增强;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骨器生产地点,已经具备完整制作骨镞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成型技术。夏家店上层文化随着金属工具的应用推动骨镞生产规模化和功能专业化,骨镞成型技术已成熟,骨镞地位演变过程与青铜器的使用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2.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大甸子基地出土的玉器约有80多件,器型和种类繁多。根据考古资料,其中一部分属于前期文化、同期诸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还有一部分因资料不足未能确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3.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大甸子基地出土的玉器约有80多件,器型和种类繁多。根据考古资料,其中一部分属于前期文化、同期诸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还有一部分因资料不足未能确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夏家店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市郊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而得名。发掘遗址分上下两层,其下层文物除磨制石器、骨器和比较定型的陶器外还发现了青铜器物。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赤峰市郊区、克什克腾旗出土过弦纹铜甗,还在翁牛特旗出土了一甗二鼎等大型青铜器物和带有铭文的青铜礼器。青铜礼器的出土是赤峰地区早期青铜时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赤峰地区古代文明史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北方古文化中,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及早期青铜时代文化,距今4000-3500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地处老哈河西岸,境内的元宝山花果山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原公格营子乡古山发现的几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具备了村落群规模。通过对遗址的发掘资料研究可探知,当时这里人口密集,农业、畜牧业、手工制造业非常发达,揭示了该地区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发展进程,说明了老哈河流域也是中华北方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序列研究主要是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关系。需对红山文化晚期与小河沿文化早期及其关系作具体分析。二、经济形态研究赵志军对兴隆沟遗址土样浮选结果:第一地点(兴隆洼文化):黍多(1500粒,15%)粟少(数十粒);第二地点(红山文化):植物种子很少,多硬果类和鲜果类,黍、粟有极少;第三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粟、黍、大豆占99%。“似农非农”阶段。说明西辽河流域在距今八千到五千年间,是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三、社会形态研究许倬云在新著《万古江河》一书中,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例,纵论等级制和以宗教礼仪功能为基础的国家形态的政治实体。大墓附属于礼仪中心,是宗教与礼仪中心的首领,是祭司和巫师一类人物。并将炎、黄、蚩尤的竞争,与仰韶、红山与大汶口三种文化的关系相整合。四、玉器研究林沄以为,玉龙不是龙,因为有角才是龙。红山文化龙都无角,是螭(赛沁塔拉龙)、虹(东山嘴双龙首玉璜)或兽形玉(牛河梁遗址等玉龙);朱乃诚以为,赛沁塔拉龙属夏家店下层文化,依据之一是开口较大。五、驳“红山文化衰落论”这方面的提法甚多。对此,我的看法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有其从高潮到低潮的发展演变过程。辽西区由于其由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  相似文献   

7.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一支早期阶段青铜文化。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以及诸多遗址周边自然地层与文化层的孢粉研究结果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集中分布于赤峰南部黄土丘陵台地区,并向河谷台塬、河漫滩等适宜农业开发的地域推进,加之这一时期相对优越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夏家店上层文化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青铜文化,在辽西一带广有分布。它是以农业为主定居的部落集团文化。近年来在这类遗址中获得大量的生产工具,以石制的农业工具占大多数。如长条石锄、半月形双孔石刀、石铲、石斧等等。而其他渔猎工具较为少见,生产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产面貌和经济状态。同时农业生产工具的定形和多样化,表明了农业生产的发达。在遗址中还发现了方形、圆形、袋形等窖穴,一般都为储藏粮食所用。在建平水泉T103中出一约5平方米、深2米的窖穴,内全部为碳化了的谷物。这正表明了农业生产的发达,没有剩余是不会有储藏的。在遗址中还发现有谷子、黍、高粱、蓖麻籽等。可见这时的农作物品种已多样化,这只有人们在长期的种植培育、观察中才能选择适合生长、食用,有经济价值的各种农作物,才有品种的多样化。在这种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猪骨,说明了对猪的饲养。猪和狗的饲养可以成为农业部族和游牧部族区分的一种标志。尤以猪的饲养更为确切,只有农业发展了,猪的饲养才会发展,古今一样。  相似文献   

9.
西辽河上游地区是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早期青铜时代,主要的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由于这一地区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映敏感的生态系统过渡带,在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受到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与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具典型性的采集、渔猎、农业、畜牧并存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0.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现已确认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碳14测定年代距今8200—7400年1。该文化因1983年发掘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遗址还有西拉木伦河南部的兴隆沟遗址2、辽宁省阜新县查海遗址3和西拉木伦河北部的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4、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5等。兴隆洼文化具体特征如下:遗址的周围一般外设壕沟,壕沟内房屋成排分布,均为长方形半地穴式。生产工具以打制石铲为主,还有磨制石斧,磨盘和磨棒等。细石器及骨器较发达。陶器为夹砂粗陶,颜色不均,质地疏松,器类单一,但纹饰繁复。出土的大量陶器表明当时的制陶业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的浮选结果中6可知,兴隆洼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原始农业经济,但结合石器种类单一的情况可知,农业经济尚不具备规模。鱼镖和大量兽骨的出土,表明渔猎经济应占主体地位。墓葬形制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多为土坑墓,葬于壕沟外侧固定区域;一种为居室葬,是将少数有特殊地位的死者埋在居室内特定位置的一种葬俗;还有一种是积石土坑墓,位于距聚落不远的山丘顶部,摆一直径约6—7米的石圆圈,圆圈内有一堆积石,积石下为土坑墓。后两种墓葬中随葬有玉器,是国内所知年代最早的...  相似文献   

11.
位于今南京大学职工宿舍区的北阴阳营遗址是南京城区最早的人类居住的村落遗址。1955-1958年期间在这里进行的四次科学考古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考古界命名为北阴阳营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等家畜,从事采集和渔猎等生产活动,制作有精美的  相似文献   

12.
燕北地区两种对立青铜文化的自然环境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考古学文化的空间分布、聚落遗址的规模形态、生产工具的组合等方面,探讨了燕北地区夏家店下层与夏家店上层两种青铜文化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特点,及产生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的自然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
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是考古学意义上的辽西区,这一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居住址堆积丰厚。房址层层叠罗和墓地顺序排列所反映的居住连续性和稳定性极强和大范围的文化统一性,说明距今4000—3500年左右,这一地域活动着一支十分活跃而又强大的部族,为辽西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从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结合分析,商文化起源于东北地区是有考古证据可寻的,那就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即先商文化。商人入主中原后,吸收了各地不少文化因素,其面貌有很大变化,与原住地的商文化已有了很大差别,但其主体文化因素,仍不时透露出浓厚的东北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文化特征的分析,至少可以认为,燕山以北的辽西地区已形成了统一的地区性国家,而创造和使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部族应是活动在北方的部族。  相似文献   

14.
西辽河古文化是指在西辽河地区发展起来的五种新石器文化和两种早期青铜文化。距今八千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发展阶段,这是目前整个东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 发展水平最高的古文化遗存。后起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以及小河沿文化,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和重要推动。红山文化晚期和小河沿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已经进入全石并用时代。此时这里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方国。到了距今四千年以前,西辽河地区出现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也是大国出现的开始。商朝中晚期以后,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西辽河传统的农耕文化南移中原。继之而起的是夏家店上层文化,从这个时候开始,西辽河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一步步由农耕转为游牧。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西辽河的古城古国,西辽河的古代岩画,关于游牧文化起源等重大课题,是赤峰红山文化学会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10,(5):25-25
合浦汉代古墓群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为汉代古墓群,约有1000座以上,是广西最大的古墓群。古墓群分土坑墓和砖坑墓两类,陪葬器物丰富,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玛瑙、琥珀及陶器等1000多件。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人民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贸易关系、友好往来,提供了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6.
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许多考古材料都与古蜀人的太阳崇拜和历法有关,而作为典型器物之一的青铜“太阳神树”,就是古蜀人太阳崇拜和使用太阳历法的最佳体现。它不仅具有“日、鸟、天、龙、树”等宗教崇拜的象征意义和神话色彩,又是古蜀时期历法等科学知识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中辩证、和谐的思维和审美意识,内涵极为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中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动物考古、植物浮选以及人骨同位素检测考古研究成果,探讨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是多样性的,既保留了传统的渔猎经济,同时又有种植粟、黍的发达原始农业,多样的生业方式为红山文化先民提供了不同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西辽河流域的田野考古工作起步较早,1930年梁思永先生到赤峰英金河流域和林西一带调查史前遗址1,揭开了该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经过70余年的资料积累,已初步建立起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如此完整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在东北地区独树一帜。苏秉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划分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将西辽河流域列为六大考古文化区之一2,并对该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予以高度评价,指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这里”3。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正式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其中夏家店上层文化代表了欧亚草原东端发达的青铜时代晚期文化,约相当于商代初期至春秋晚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杨虎先生在《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4一文中,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分别划定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红山文化早、中、晚期分别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早、中期和晚期前段,小河沿文化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后段,夏家店下层文化代表了青铜时代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6,(4):21-2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代表性遗址之一,墓葬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装饰品,其中M10和M47两座墓出土装饰品数量最多,做工最精良。根据两座墓葬中出土的装饰品,结合其出土位置和同时期相关墓葬同类文物出土信息,可以判断出其使用功能与佩戴方式,从而复原这两座墓葬的人物服饰形象:其中M10墓主为女性,身穿贯头衣,其头部插有1把象牙梳,2件玉锥形器作为笄来固定发髻,额部饰有2串头饰,耳部悬有象牙片耳坠,颈部戴有绿松石颈饰1串,右臂戴有1副玉臂环,右手中指戴有1枚玉指环,腰间悬挂1个骨雕筒;M47为男性,身穿围披式长衣,头部有1对猪獠牙头饰束发,猪獠牙根部穿孔处悬有1件玉锥形器坠饰,耳部戴有环状耳坠,头戴额饰4串,颈部戴管状石珠颈饰1串,两腕各戴1副圆形臂环,龟背腹甲制成的囊袋悬于腰部。从出土的装饰品来看,距今五千余年的山东原始居民早已不再是披头散发了,他们用细齿的梳子梳头,用半月形的猪獠牙和锥形器束发成髻,这样不仅美观,而且便于劳动。各种头饰、颈饰、臂饰等首饰的佩戴,反映着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充分占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现代裕固族文化中的狗崇拜现象及其与古代狼图腾崇拜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裕固族的先民回鹘人有以狼为图腾的习俗,其产生背景是出于对狼深深的恐惧。狗作为先民们的最早饲养和支配的家畜,是战胜狼群危害的重要工具,于是有了先民的对狗的崇拜。现代裕固族狗崇拜传说故事都与婚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