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是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主要培育者,为了切实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扭转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使党的指导思想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极力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特别是在1961年的调查研究年,毛泽东演绎着多维角色.  相似文献   

2.
刑法学上存在的"主观超过要素"和"客观超过要素"概念自身存在矛盾,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相冲突,而且"超过要素"概念的产生系由对客观情况认识不完全所致,因而"超过要素"概念是学术上不可取的伪概念。目的犯的目的不是主观超过要素,与其对应的客观要素是体现犯罪目的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则是一种痛快型的罪过情感。而与客观超过要素相对应的主观要件是一种抽象的罪过情感,也即与客观超过要素相对应的罪过心理是行为人漠不关心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3.
明确以数额较小财物为目标实施盗窃而误盗数额较大财物,但实际违背行为人意志的,属于对象错误而非对象偏离,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盗窃罪犯罪故意。对象偏离不是客观要件错误,不影响行为故意的成立;而对象错误可能构成客观要件错误从而成为排除行为故意的根据。犯罪故意是指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一方面,犯罪故意在行为人的行为中,而不只是在行为人的头脑里。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是犯罪故意的表达过程与实现过程。对故意犯罪而言,主客观相统一,正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罢官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特约研究员期间,撰写了一系列很有学术理论价值的文稿和笔记.主要是批评"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提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掌握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道路问题.张闻天当年的许多见解与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相类似和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时期毛泽东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作了艰辛努力。他走在纠左前列,提出不少纠"左"思想和措施。他围绕农村工作中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从郑州会议起开始纠"左",继而写了六篇《党内通信》深入纠左,庐山会议后的1960年3月起又再度纠左,国民经济调整时进一步继续纠"左"。既要看到"大跃进"时期毛泽东犯严重左倾错误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努力纠"左"的一面,力求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6.
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进化论"。行文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重复了以往的逻辑错误,使"实在"的物质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的空壳,将"不实在"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第三者)"定为人类认知的对象;二是用"第三者(粒子场)"代替物质本体,认定具有客观第一性地位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在中介粒子场(第三者)里演化,信息具有质和量,或者说成为"变相的物质",物质本体演化失去了可被认知和描述的内容(信息);三是夸大"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的作用,其实有悖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7.
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哲学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是否包含错误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真理包含错误的观点的几个主要论据,谈谈自己不同的看法。一有的观点认为,既然真理“是符合于客观实际的反映”,而客观实际中的对立面是相互渗透的,那末反映这种客观实际的真理和错误也是相互渗透的,真理之中包含有错误,错误之中包含有真理,“真理和错误相互渗透的辩证性质正反映了客观事物相互渗透的这种辩证性质”。  相似文献   

8.
急于取消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有悖于我国的文化传统,不符合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在一定条件下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不是"无诉而审",而是一审、二审之诉效力的延伸与补救,不是对诉权的侵夺而是对诉权的监护,合国情,顺民意,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度和司法效率。我们应以审判行为瑕疵为标准,区分生效裁判"客观上错误"与"法律上错误"来确定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过渡语错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料库产生之前,由于缺乏大量有代表性的语料,对学习者过渡语的错误分析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对学习者错误的识别方法仅仅停留在教师的主观观察和内省阶段,缺乏对错误出现的频率、分布特点及错误的严重性等方面的客观信息.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错误赋码和分析工具的开发使学习者错误分析由过去的主观的定性分析转为数据驱动的定性定量结合型分析,其方法更为客观、全面、科学.  相似文献   

10.
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客观上存在"缺口",本文尝试通过一项大学入学新生口语错误调查发现某些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对衔接大学与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内容是语言及语言作品,而语言是心灵的符号,语言作品是心灵的肖像,所以语言教育的性质就是心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心学"说相对立的语文教育"工具"说,在语言的本体、生成、归属等根本问题上对语言的性质作了错误的认定,也就对语文教育的性质作了错误的认定,导致了语文教育的危机.为了纠正语文教育"工具"说的偏失,要以"心学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走向,以"着眼心灵"作为语文教育的母题去施教.  相似文献   

12.
错误的特征     
就客观意义而言,错误大体可分为看不见的错误和看得见的错误两类。看不见的错误一般指的是思维错误和理念错误,但其尚未付之于行动,没有造成错误行为,也就是说单纯的理智活动或意志能力都不会产生错误行为;看得见的错误则是指将错误思维、理念和决策付之于行为和行动后,形  相似文献   

13.
"斯诺命题"所揭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已成世界范围内十分热烈的讨论话题,但迄今为止,学界的纷纭众说距问题的实质尚有距离.关键在于"斯诺命题"反映的并非仅只文化自身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人类主体与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造成的理论及实践困境,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在改变这一错误立场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世界范围内有关两种文化的热烈纷争提示我们21世纪的文化将是一种充分整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综合型文化,21世纪人类的发展也必须在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中才能谋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反省与纠正人类主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建立一种主客体关系立场应是新时代必然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由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效率与公平"相冲突"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它导致了一系列忽视和轻视公平的社会问题.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相统一的正确的社会主义公平观,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既注重效率,又维护公平.  相似文献   

15.
期待可能性错误是指行为人实施与犯罪相关的行为时,对期待可能性事由的认识或者对自己行为的法律评价与现实不一致。期待可能性错误属于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相竞合的错误形态,分为误有为无的错误和误无为有的错误两种类型。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应慎重适用期待可能性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16.
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并不具备坚实的客观基础条件.它的发动与实践,主要是由超前的主观意识因素促发的,在历史实践探索过程中又产生了偏差.这一历史性的曲折和失误,被实践后果证明"三大改造"搞早了、搞快了、搞急了,所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左"倾错误,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是站在现代哲学美学反形上学立场上的,反对把心和物作实体化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界定也是相对的,美的真实意蕴是化掉主观和客观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重点在"统一"(同一)上。黄应全得出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是主观论的结论,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旧本体论的,他对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分析也是静观的,不是动态的。他推理所涉及的"心灵"和"形象"都不是朱光潜的原意,他的实体化思维使得他非此即彼地把美同美感割裂开来,这是他的错误结论的病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继承法》在理论和立法上都回避了可能发生的意思表示错误问题,而大多学者对错误制度的研究也局限在民法总则和合同法领域,忽视了该制度在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应用。罗马继承法中有大量关于错误的规范,现代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继承编对意思表示错误的处理则存在"平行线型"、"总分型"、"准用型"三种立法例。我国在未来的民法典编纂中应考虑到总则有关错误的一般规定和继承法有关错误的特殊规定之逻辑统一,以便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悖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哲学和逻辑意义.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去分析,对认知悖论的理解就可以豁然开朗.以"意料之外的鸡蛋"、"意料之外的老虎"和"刽子手悖论"三个悖论为例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都根源于混淆了思维和存在,以及与思维和存在的区分相联系的两种"知道"("后知"和"预知")和两种"真"("反映真"和"预期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法律顾问     
《社区》2004,(7)
我哥哥犯的是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陕西省宝鸡市一读者来信问:我哥哥最近被判了刑,我们觉得他应该是诈骗罪,而不是敲诈勒索罪。请问专家,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有何不同?答:区分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要看行为人获取财物的主要手段是欺骗还是胁迫、要挟,即其犯罪的客观要件。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是以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产生错误或陷入错误,或在他人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利用他人未能察觉真相而给予信任而取得财物或财产上的不法利益,其结果是给他人造成财产性损害,从而危害社会。而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关键是实施了要挟手段,使被害人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