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一直就是人们为之神往的研究主题。老一辈文人所留下的那些充满激情的文字,曾经带给我们无数的感慨与遐想。对于北京的研究,他们做了他们那个时代所能做的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北京依然书写着精彩的时代内容。当这个城市循着自己的轨迹迈着自己的步伐往前走时,同样留下了一路辉煌。当然,今天这些具有时代意识和文化敏锐的学者则是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现实的城市发展上,或者说更加关心北京的未来。对首善之区的研究,当代学者更多的已经从文化欣赏角度转变到时代责任的体现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刊所收集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见解、观点、设想、提议中,体会到今天的北京研究已经达到的高度。由于时间仓促和篇幅的局限,遗漏之处恐难避免。如有读者能做出补正,这实在是北京研究之幸,我们在此诚致谢意。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一直就是人们为之神往的研究主题。老一辈文人所留下的那些充满激情的文字,曾经带给我们无数的感慨与遐想。对于北京的研究,他们做了他们那个时代所能做的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北京依然书写着精彩的时代内容。当这个城市循着自己的轨迹迈着自己的步伐往前走时,同样留下了一路辉煌。当然,今天这些具有时代意识和文化敏锐的学者则是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现实的城市发展上,或者说更加关心北京的未来。对首善之区的研究,当代学者更多的已经从文化欣赏角度转变到时代责任的体现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刊所收集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见解、观点、设想、提议中,体会到今天的北京研究已经达到的高度。由于时间仓促和篇幅的局限,遗漏之处恐难避免。如有读者能做出补正,这实在是北京研究之幸,我们在此诚致谢意。  相似文献   

3.
关于改善科研条件的思考陆奇,王煜一九九五年,是我们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和基本建设共创佳绩的一年。这一年,以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北京通史》(共十卷,330万字)为代表的我院一批科研精品,获得了全国和北京市的多项奖励。在基建方面,一座1万5千...  相似文献   

4.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共享光荣,同谱辉煌。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9月17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数千名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同现场9万多名观众一起,热烈庆祝北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北京残奥会出色的赛事组织、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刷新了279项残疾人世界纪录和339项残奥会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89枚金牌、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上半年的"北京研究"与以往不同,我们别无选择,必定要把关注重点集中于"2008年北京奥运研究"。今年,在北京研究这个学术领域里,我们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北京奥运会带给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的激情、尊严和理性。学术界对于北京奥运研究的论文,无论是数量与质量的优势均前所未见。无疑,至少在过去的半年中,奥运就是北京的学术、社会和新闻聚焦的主轴。因而我们决定此次研究摘编全部选取北京奥运的内容,以使得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够更紧密的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6.
城市题材电视剧跟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脚步,表现了当代社会的都市面貌和市民们的生活状态,也凸显了时代风尚和城市品位及城市人的心灵历程。都市题材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会因取材于不同的地域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表现、差异的风格面貌,也产生了多样性的文化魅力。其中,北京都市题材电视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通过研究新老北京文化,研究北京题材电视剧。  相似文献   

7.
马多思 《东西南北》2011,(23):65-67
1988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尚未闭幕,中国新闻社自北京发出一则爆炸性新闻:北京首次举行“选美活动”!短短两个月问,选美风潮席卷全国,并震动西方。但,生不逢时,这场冠以“青春风采大赛”的选美活动注定一波三折。1988年,春节刚过,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的蒋和欣来到位于北京崇文区西河沿的“部长楼”串门。他的好友赵耀和张安东的家就在这里。赵耀是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作家赵寻的儿子,张安东的父亲张光年是中国作协副主席、组诗《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召开学术研讨大会,来纪念北京史研究会诞生二十周年.当年积极倡议、大力支持我们组织这个研究会的许多老同志、老朋友,都能够前来参加,同大家欢聚一堂,这是让人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的事.在这里,我受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回顾和汇报一下研究会的成立、发展和工作情况,请大家审议、指正.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和北京魏开肇利玛窦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西方杰出传教士,也是一位学贯东西的著名国际学人,以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汉学家种种头衔赫然见称于世。他出生于意大利,作为一名虔诚的耶稣会士,为实现基督“远征”,不顾艰难险阻,远重洋,行程数万里...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文化产业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经济价值的显示,“开发文化的时代”的到来,使北京有可能跨越一般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进入现代化城市的前列。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铸成新的经济支撑点,是北京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二难选择困境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1.
北京平安大街,东起东四十条立交桥,西止官园立交桥,全长7062米,是北京旧城改造的重点工程。这一工程,将使原来的街道拓宽为28~33米,由原来的双向单股车道改造成向6股车道。这一工程要拆掉原有房屋9900多间,总计达1.5万多平方米;道路施工24万平...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围绕北京高质量发展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一、北京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北京如何高质量地发展,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研究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来评价和指导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从周初分封的诸侯国燕和蓟,到今天的中央直辖市北京市,从战国燕始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到北京市现辖十区八县,时间跨度长达三千余年,大小朝代改换二十多次,其间出现在北京地区的各级行政建置,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或更换名号,或省置郡县,或升降级别,或迁徙治所,或改变隶属,或调整分界,共同构成了一部多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北京建置沿革史。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2008年上半年的"北京研究"与以往不同,我们别无选择,必定要把关注重点集中于"2008年北京奥运研究".今年,在北京研究这个学术领域里,我们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北京奥运会带给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的激情、尊严和理性.学术界对于北京奥运研究的论文,无论是数量与质量的优势均前所未见.无疑,至少在过去的半年中,奥运就是北京的学术、社会和新闻聚焦的主轴.因而我们决定此次研究摘编全部选取北京奥运的内容,以使得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够更紧密的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北京化工集团公司宣传部一、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职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我们北化集团公司现有职工7.8万人,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50个,其中生产经营性企业28个。1984年由原化工局改...  相似文献   

16.
《东西南北》2009,(4):70-70
任何一个准备在北京扎根的外地人,一定会惊讶于某些北京人的认真强调和纠正,我不是北京人。他们口中强调的北京人,是那些生长于胡同、住在大杂院里的、“儿化音”特别重的北京土著——胡同北京人。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初开始,北京古城墙在时代变迁下经历了种种曲折的命运。时代大环境的变换导致社会话语的不断变迁,北京古城墙的兴废历史裹挟在这种社会话语的变迁过程中,记录了话语变迁的轨迹,同时也成为话语变迁的一个巨大牺牲品。结合社会话语变迁来考察北京古城墙的惨痛命运,使我们能够从更大的社会语境下进行反思,最终穿越种种社会历史话语,回归到更为纯粹的文化话语,守护残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北京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问题王丹妮一、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50年,北京市人口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250万左右,流动人口250万左右,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住宅、市政公用设施等都会提出更高的需求,同时对经济...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北京研究呈现出繁盛的局面。当我们历览这样丰硕的成果时,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感悟:首都是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的北京。我们看到,许多的研究者站在更高的基点上,对北京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把北京放在世界的背景下,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理解这个伟大的城市。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在把北京推向世界的同时,也把世界凝聚到了北京。北京研究中出现的新气象折射的正是北京这座城市自身焕发的勃勃生气。2007年北京研究论点摘编2008年北京奥运研究北京奥运会中政府职能的体现(庞阳康)体育文化导刊7从现代奥运会一…  相似文献   

20.
<正文> “书肆”,我们今天称为书店,古代又称之“书坊”、“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籍铺”等。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贩书为业的书肆。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吾子》一文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早提到“书肆”的记载。可见西汉时已出现了书籍贸易。东汉时,书肆又进一步发展。据《后汉书·王充传》载:“(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这说明当时书肆贩卖的书籍品种已经很多。千百年来,书肆对于传播文化知识,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对其书肆起源、变迁及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和考查,探求其发展之规律,对今天首都的图书发行事业,特别是对古旧书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也是北京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北京书肆的发展是同北京城在历史上的作用紧密相联的,是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