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所说的文章学研究系统,主要指文章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而言。对此问题尽管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旧瓶装新酒也还是有的。所以,我们本着老题目给予重新认识的理论框架来阐释这个问题,以就教于文章学的研究者及同行们。 1、什么是文章学?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广义的文章学,它指一切“凡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有组织的书面语言”,即一切文章都包含在内;一种是狭义  相似文献   

2.
李峻在《求索》2 0 0 1年第 2期撰文指出 ,口头语言是人类以有义、有序的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信息载体 ,书面语言则是人类以有义、有序的文字为物质材料的信息载体 ,态势语言即是人类以面部表情、身势动作、空间距离和服饰装束为物质材料的信息载体。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依靠运用这些“态势”而表情达意 ,也凭借着视读这些“态势”感情悟意。态势语言是人类无可替代的特殊语言 :(1)从语言内质上看 ,态势语言具有思想表达的通达性。态势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首先体现在反映思想的快捷上 ,其次表现在反映思想的真切上。这里所指的“真切” ,是指…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人类有了口头语言,在漫长时历史时期里没有书面语言。直至文明社会,文字产生以后,人类才有了书面语言。书面语言自然是记录口头语言的。可是,它决不等于口头语言。只要接触到卜辞的人,都会明显地感到:卜辞的语言,虽然基本上反映了三千多年前汉语的面貌,可是,我  相似文献   

4.
语法与文章     
前 言 一提到语法,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名词动词,单句复句,单句成分和复句层次等。我们不否认,这是语法。但我们还要说,这不是语法的全部。我们在这里说的题目是“语法与文章”,要在文章中研究语法,用语法分析文章,把语法与文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这样做是否太牵强了呢?不是。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律。文章呢?文章是各级语言结构的有机组合。张寿康先生在《文章学说略》中说,“汉语是组装型的”,文章是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教科书都把质定义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实际上这只是概括了事物的特殊质。事物具有特殊质外,还具有共同质。特殊质显示出事物的个性,共同质显示出事物的共性,个性和共性都是具体事物客观具有的,事物质应该既包括特殊质也包括共同质。从特殊质认识事物,揭示的是事物的差异性、区别性;从共同质认识事物,揭示的是事物的统一性、一致性。两者都是认识事物所不能缺少的。因此我认为,现在通行的关于质的定义对质的说明是不完整的;同时,把质只理解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也太一般化——它没有揭示内在规定性是什么,这就无法把对质的理解作为方法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满足实践的迫切需要,概括出正确认识事物质的一般方法及控制、提高事物质的一般方法。为此就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质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6.
至今,我们已分别撰文考察了自主劳动的个人性和社会性。但是,在质上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统一的具体形态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自主劳动作为个人性和社会性这种在质上的统一体具体为何种形态?本文就来考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平时听人讲话,谁都愿意別人讲得明白易懂,听到语言拉杂、措词不清的话,就要皱眉头,听不进去。文章也是这样。我们读文章,谁都愿意读朴素自然、通俗明白的文章,而不愿意读晦涩难懂的文章。这是很明白的。讲话,是给别人听的;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讲话,是口头语言 ;文章,是书面语言。但两者有个共同的地方,这就是都是为了让别人懂得、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意见。首先是能够懂,只有懂了,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如果辛辛苦苦地写了出来,读者看了不懂,岂非白费心血?任何事情总得考虑个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形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要善于运用一般、特殊、个别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从理论形态上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总体结构。“三个代表”思想表现为层次性的结构:它的精髓,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的核心,主体内容,是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新论断、新观点;它的丰富内涵,还包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党和国家工作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具体结论和方针政策。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构成“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它既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也不同于一一般的书面语言,它应该是从口语和书面语言中提取的具有一定职业特点的语言。毛主席早就明确指出: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通俗、明白、有趣味;甚至提出“以姿势助说话”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教语文,又要用语文教学,因而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而且必须比其他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中学语文的首要的基本功就是掌握教学语言,也可以说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掌握不了这一功,便是满腹经伦也教不好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语文教师要用教学语言生动地描摹形象,严密地阐述事理,准确地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其特殊规律。心理科学认为,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需要、动机、行为是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此中即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即“需要—引导”规律。运用和把握这一规律,掌握需要、预测动机、引导行为,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相似文献   

11.
吴鹏同志的《质量互变规律质疑》一文(见《河北学刊》1986年第6期,以下简称“吴文”),对质量互变规律提出质疑,有助大家对唯物辩证法的这一规律展开深入地讨论,这是有益的.但他的观点有片面性,我们不敢赞同,特和吴鹏同志商榷.恩格斯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吴文说:“量与质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一物的某种质的‘量’与另一物具有一定量的另一种‘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量与质的相互转化.显然,这种转化与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交替,是完全不能相互等同的两码事.”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文章学是张寿康先生提出的命名。他认为:文章是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所以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一个部门;汉语分六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语段、篇;语段(包括语段)以下,即语素、词、词组、句归语法、语段(也包括语段)以上归文章学。张先生的这一系列的见解,不但指出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而且也指出了文章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书面语言的语气停顿是书面语言构成的基本要素。从表达者和阅读者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看,它是一种社会需要。因此,作为对书面语言语气停顿标示的标点符号就成为从古至今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从书面语言的历史演进轨迹的角度,论述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精确表达的必然选择,认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是“准文字”,指出了标点符号在修辞方面的文字功力。认为标点符号具有组织构造语言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规则,标点符号特别是点号的正确点断对于书面语言的准确、规范表达具有语法学意义。从语法学的角度解读了点号的层级关系。指出恰到好处地使用标点符号应该是编辑出版领域工作人员的业务修养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国际学术界在历史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走向是语言(学)转向,即转向语言(分析)的时代,这也成为新历史主义的核心关注。同时,有学者认为,语言文字具有行为特征。在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中,具体的思想内涵是其思想体系的实体;其构思的哲理基础是思想家对于知识论和真理观的体认;而其思想的形态和特色则受到其所运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这在中国古代思想传统中突出表现在对言行观的关注上。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对言行观作了深入的讨论,秦汉魏晋士人继承了这一关注,这在葛洪的《抱朴子》中有所展现。在言行观方面,葛洪提出了重言、慎言以及言重于行等主张。  相似文献   

15.
研究有关邪恶对象的知识能有什么目的和益处呢 ?在这里 ,我们的出发点是 :与那些不仅在研究者眼中毫无价值、而且由面对恐怖所产生的道德义愤所构建的对象打交道时 ,除了精神科学研究中一般的客观性问题外 ,还会遇到特殊的问题。因此 ,本文旨在梳理由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选择所引发的认知和道德问题。尤其是 ,它思考了如何在研究邪恶对象时不放弃使道德判断成为可能的条件 ,选出了集中讨论的三种思想模式所引发的矛盾与难题 ,这三种思想模式是 :历史的个案性 ;历史的解释 ;最后是理解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它与别的学科有什么质的区别?有的文章认为艺术的根本特征是情感。我们以为这一看法有较大的片面性。古今中外伟大的艺术品都有扣人心弦的感情力量。认为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这种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人性?社会主义的人性有无规律可寻?要不要按社会主义人性规律办事?怎样按社会主义人性规律办事?探讨一下这些方面的问题,对于调动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同心同德干四化,不是没有益处的。首先谈谈什么是人性?我们认为,人性是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因为:一方面,人无论怎样具有社会性,也毕竟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语言论     
李峻 《船山学刊》2000,(2):103-109
在语言问题上,人们通常都以无限的深情和热忱善待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以少有的迟钝与冷漠岐视态势语言。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的确是一个令人惊异却又能激起我们研究兴趣的问题。 一、语言殿堂的三大支柱 人类所构建的神圣的语言殿堂,是由三根坚不可摧的擎天大柱支撑起来的。它们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态势语言。 口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材料,在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中,凭借“听读”而领悟情感意义的语言形式。在科技尚未发达的年代,它是一种必须及时“听录”,否则就转瞬即逝的语言形态。简言之,它的基本特征是“听读”,…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解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着重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文化遗产,这一词汇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文化遗产;三,什么是文化遗产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视角与视野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源于伦敦学派,并汲取了诸如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著名语言学派的一些重要观点。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包括系统思想、层次思想、功能思想、语境思想和语义进化思想等等。这些语言思想均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我们可以在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观点中清晰地看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