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福建高房价的县城中,安溪算是一个特例。由于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在3~5年前,安溪县城楼市价格已经这到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相对于股市的大起大落,中国楼市似乎波澜不惊.然而5月19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关于"中国将人人享有住房"的观点再度使楼市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房价为何仍在飞涨?高房价神话能否终结?百姓住房梦何时能圆?  相似文献   

3.
苏培科 《今日南国》2009,(16):71-71
房价暴涨、地王频现、投机盛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有人认为.高房价正在要挟中国经济,给启动内需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有人认为,房地产正在救中国经济,因为它是先导产业,涉及数十个行业的兴衰。  相似文献   

4.
房价、调控与城市住房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经济视角来看,在这些年中国房价持续猛涨过程中,消费需求是基础、投资需求是主导、银行信贷是杠杆、地方政府是推手。近几年来楼市调控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不理想,其原因可从政策目标、执行机制和制度基础三方面寻找。从中国楼市的未来走向和格局看,前几年我国以发展商品房为主的单一城镇住房发展模式将有一个根本性转变,主要表现在发展目标、发展平台、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从微观的家庭层面入手研究收入差距、高房价和阶层流动三者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显著性影响;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地区效应;相较于农村地区,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高房价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对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具有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阶层流动变缓,出现了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6.
媒体观察     
《21世纪》2012,(3):14-20
《珠海特区报》:2012年楼市调控政策走向端倪出现新年伊始,调控持续已一年多时间,楼市的春天似乎还很遥远。对于2012年楼市来说,调控政策何去何从、或紧或松,将是一切的关键。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坚持  相似文献   

7.
房价的持续暴涨,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利用供求理论,从住房市场的供给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城乡房地产市场一体化的思路.这有利于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增加中低档住房的供给,有助于缓解高房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2012,(3):3
编辑寄语:2011年的楼市颇不平静。这一年,全国有超过600个城市出台了房价调控目标,46个大中城市出台了"限购令",10个城市出台了针时楼盘的强制‘限价令"。伴随着"降价、限购、限货"而来的是房产成交数量的同比下滑。多数业界人士和房地产企业一致感觉:房地产业入冬了。那么这次的楼市调整将持续多久,楼市的冬天还有多长?随  相似文献   

9.
正楼市一直有"金三银四"的说法,伴随着房产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3月的温州楼市用"金三"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温州人炒房全国有名,多少人通过炒楼积攒了人生第一桶金,又有多少人遭遇房价寒流直至腰斩而陷入危机。迅速回暖的楼市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然而这一波楼市"涨"声会持续多久?这究竟是不是购房的最佳时机?房产新政到底惠及  相似文献   

10.
《老友》2011,(1):11-13
近几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调控似乎从未停止。其中既有金融危机期间的"救市",更多时候是采取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09年年底以来,政府开始了新一轮针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楼市调控。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各方政策对"高房价"围追堵截中,2010年8~9月楼市出现"小阳春",11月下旬"地王"逆市而出。这些似乎昭示着调控之路益发漫长修远。为何调控政策频出,房价却始终没有控制在合理范围?房地产领域究竟涉及多少博弈方?虽然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房价将下降近20%,对房价下跌极为乐观,但在通胀的大背景下,政策效果将如何显现?2011年房价走势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1.
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突出难题。微观分析表明,房价变化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于不同群体是不一样的,并受到金融环境的约束。决定房价变化对全社会居民消费影响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均住房资产量及其分布结构、住房价格变化的性质、金融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因素。以1999-2009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的研究发现:(1)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收入效应产生负向影响,总效应方向具有不确定性;(2)1998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的长期上涨所带来的房产升值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出效应大小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的区域差异特征;(3)近5年我国房价的持续加速上涨强化了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削弱了住房财富效应,在住房和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富效应的减弱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房价收入比的大小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关键,也是房地产是否出现拐点的判断依据。郑州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其商品房价格及房地产行业呈健康发展趋势,居民能够承受目前的住房压力,房地产行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是房地产业安全运行的关键,我国应该出台更具体的政策保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国房价居高不下,中低收入群体仍然面临买不起房、住房难的困境。新加坡"人人有房住"的理念与我国住房的现实状况相比存在极大差距。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从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中借鉴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消费者购房偏好为视角,以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广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析出影响消费者购房的偏好因素有建筑设计、物业管理与开发商、户外环境、感知途径、价格与收费、学校、室内装修、位置与交通8项因素,由此将购房者分为追求完美型、崇尚环境型与务实自信型三个类群,并对其进行特征描述。研究表明,中国大陆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在购房偏好方面既有相似,又存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EGARCH(1,1)模型,实证分析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利率变量对国内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考察涵盖2008年9月1日至2013年5月8日样本区间内主要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对央行政策利率的调整的反应,研究显示,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基准利率变化和调整对国内房地产行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显著且方向为负——利率调升则上市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向下调整,反之,如果政策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向上调整。进一步分析则发现,国内房价历史信息可以部分地解释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房地产业股票价格波动具有群聚性,其股票价格收益率对宏观经济信息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的杠杆效应特征,即利好消息和负面消息对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有非对称性影响,具有负面性的政策信息对地产市场的冲击往往大于对等程度的正面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4年以来,房价下跌的舆论越来越趋于一致,不同点在于房价跌的时间、区域以及程度。通过理性分析,房价与GDP的关系、房价与货币供应量M2的关系以及非理性分析,反馈结构化因素、城市信仰、心理等因素分析,得出结论:我国房价的上涨或下跌都受到阻力,因此未来房价将不会出现大跌或大涨。  相似文献   

17.
从对我国宏观经济现象的客观认识人手,分析我国CPI构成中食品类价格权重过高的严重后果,指出了降低食品类价格在CPI构成中的权重,完善CPI统计结构,同时公布CPI指数与“核心CPI”指数,能够有效避免宏观政策被CPI误导。提出了正确认识农产品价格波动,制定稳健全面的农业调控政策,保障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廉租房推行过程中存在资金难保障、监管不到位、隐患多等问题。为完善廉租房制度建设,建议进一步规范二手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建立个人财产收入审核体系和循环利用房屋,保障资金和开征相关税费等,以期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和税收的增加具有重大贡献,但过高的房价又会抑制普通公众的房屋消费,造成公众福利的降低,妨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因此政府面临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两难选择,地方政府出于不同的考虑会有不同的选择。本研究以上海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VAR等计量经济方法对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行为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房地产对地方经济影响越大,政府对其支持力度越大,而当房地产业过度发展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时,地方政府也会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能否科学揭示预期与房价的关系是行业健康、调控有效、决策正确的关键。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后,联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聚类法等分别从时间、空间变化角度对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参与者预期与商品住宅价格的内在关系进行数量刻画与纵横比较,主要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剖析了预期与房价内在联系的演化过程与地区分异规律,为房价波动、地区间房价差异、调控低效等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结果表明:从时间维看,预期与房价的关系在4个阶段中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对房价的刺激作用不断加强;房价在4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的。从空间维看,预期对1—4 类地区的正向影响力度存在差异,大体上表现出随房价水平的下降反而加强的趋势;宏观政策对4类地区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