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海鸥 《兰州学刊》2008,(12):174-176
文章通过对闻一多爱情诗歌的细致解读,分析其爱情诗的情感线索。闻一多的爱情诗交织着诗人对于爱情诗人既执着追求又理智地舍弃的感情,对于婚姻既依恋于它的温馨又遗憾于它的平淡和苦涩的复杂情绪。闻一多在爱情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心态充分印证了他既现实理智又浪漫热情的复杂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
张鹏翔 《理论界》2010,(3):83-86
看即是对象。看与认识、逻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象在认识、逻辑概念之外,却在看之内。看通过对象出现,对象则在看中显现。没有看的对象,或者没有对象的看都是不可想象的。康德批判没有看的对象,指斥为不可认识的物自体;同样批判没有对象的看,指斥为不存在的理智直观。有什么样的看就有什么样的对象;反之,有什么样的对象也就有什么样的看。矛盾与悖论产生于看与对象的错位;当我们用对感官对象的看去看一个理智对象时,理智对象与感官对象之间就会发生难解的悖论。存在对象变化了,我们的看也随之变化;反之亦然。对象是由看建构出来的,直观构成自然物及其性质、法则和形式;物的矛盾性也是由直观构成的。直观构成科学知识的精确客观性,并构成以其为标准的科学世界,这一直观特指一种数学化的态度、一种数学的眼光。  相似文献   

3.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鲁迅:《革命文学》 凡诗人,他的生涯,他的心灵活动的历史便是一首壮丽的诗,往往他所没有写出来的要比见之于纸墨的更多得多,也更动人得多;而且从以往的历史——今后可不敢说——证明,诗人大抵是悲剧人物。 柏山是一个诗人,从气质和才性说,他的战士的成份更多于诗人的成分。从1934年发表短篇  相似文献   

4.
黄林同志主张第一张桌子的观念产生之前必须有桌子的存在,认为没有新事物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新事物的观念,很显然,这是把“桌子的观念”与“桌子的感觉”等同起来了。桌子的感觉,正如一切感觉那样,是直接依赖于具体事物、具体对象(在这里是桌子)的;没有桌子,是不能产生、引起桌子的感觉的。黄林同志的错误完全不在于强调理智依赖于感觉(这是完全正确的,否认这点就是唯心主义),而在于他忽视了感觉与思维的质的区别。人的抽象思维能够在苹果、梨、杏  相似文献   

5.
周洁 《云梦学刊》2013,(6):115-122
黑暗是光明的限度即庇护;黑夜是白天的断裂与守护;而诗是黑暗的断裂、生成与转换的空间.失去了对黑夜的守候与看护,就会失去诗的生成空间.没有看守黑夜的诗人,黑暗就仅只是黑暗,难以在断裂中生成与转换,世界将永远冰冷.因此,诗人是这个世界的寒冬守夜人.在我们启动返乡的步伐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现,不知何时萌萌已经成为们这个时代黑夜时刻自觉担当的守夜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这首诗是黎·木塔里甫在1938年10月写的,当时他只有16岁,他在这首诗里显示出来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才华,不能不令人惊叹。诗的起句,就很有特色: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中国!”“中国!”各占一行。这种深情、坚定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挚爱和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他旗帜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中旧社会的残余问题,涉及到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认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说,有一个时期,自以为似乎已经懂得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懂得。这一年来,自从学习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以后,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会。现在把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写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张乃良 《西部论坛》2001,3(3):50-52
古代诗人的创作中有大量咏马写驴的作品,诗人借马以写壮怀,借驴以抒逸情。咏马写驴反映的是中国文人的两种价值追求和不同的审美心理。诗人借马展示的是一种英雄形象,借驴实现了一种诗人的造型,从而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侠”和“儒”两种角色意识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致他羞涩的情人》是安德鲁.马维尔的玄学派名诗。诗人在诗中感叹时光荏苒、青春难续,奉劝他所爱恋的姑娘趁年轻及早享受爱情。全诗大开大阖,想象瑰丽,激情澎湃,玄理迭出,一切紧紧围绕时空意象而展开,并以时空为基础向读者展示了假设、推理、总结三段式的抒情说理,把炽热浪漫的激情与冷峻清醒的理智完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的《奇迹》问世后,其题旨就成为难以破解的谜,有认为是其脱离诗人园地的告白,有认为是其幻灭的表现,有认为表现的是人生哲理,有认为是诗人对新的理想境界的寻觅和探求,有认为是浪漫主义爱情高度的体现或直接认为就是爱情诗。这种莫衷一是的阐释,固有特殊年代对诗人拔高的因素,当然更在于诗句本身的不明了性。这种具有暗示方法的创作,只有在研究者知其创作本事的情况下,才能给以正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王弼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魏晋时代,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自觉的时代.王弼哲学,是整个魏晋时代精神的真正代表.本文拟从哲学与审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兼涉文化融合问题,对王迅哲学的理论内核——言意之辨作初步探讨.一、言意之辨的理论意蕴王弼哲学有关言意关系的论述,集中表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质.与西方传统的理智分析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体悟和直觉,贯通中国人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意象性思维方法.但这里首先要消除这样一种误解,即以为讲中国人重直觉,西方人重理智,似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就没有分析的精神,或西方人没有直觉精神.其实,作为人类的思维活动,理智的分析和直觉的内省总是相伴而存在的.在中国哲学里,理智是直觉的准备,直觉是理智的升华.王弼的言意之辨就表现了这种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国学”论纲(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政治关系是一种法制关系,法制关系是靠政治权力维持的;经济关系是一种金钱关系,金钱关系是靠交易双方的合同契约维持的;文化关系是一种精神、理智或情感的关系,精神、理智或情感的关系是靠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了解、同情和理解维持的。只要交易双方的合同契约关系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坏,经济关系就依然是经济关系,就依然可以通过合同和契约来解决,而没有转换为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关系也是这样,只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同情和理解的渠道没有完全被堵塞,文化关系就依然是文化关系,就依然可以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情和理解来解决。政…  相似文献   

13.
<致他羞涩的情人>是安德鲁·马维尔的玄学派名诗.诗人在诗中感叹时光荏苒、青春难续.奉劝他所爱恋的姑娘趁年轻及早享受爱情.全诗大开大阖,想象瑰丽,激情澎湃,玄理迭出,一切紧紧围绕时空意象而展开,并以时空为基础向读者展示了假设、推理、总结三段式的抒情说理,把炽热浪漫的激情与冷峻清醒的理智完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是人类劳动的特殊产品  知识不是客观世界和人脑固有的东西,而是人类劳动产物。没有劳动,就没知识。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接触外界事物,获取信息,产生感觉,只有大脑运用原有的背景知识对感官输送进来的感觉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从而形成知识。知识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生产它时也需要耗费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知识作为产品也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知识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是人脑这个“加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是脑力劳动的产物,因此它与一般的物质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物质产品是有…  相似文献   

15.
浅析错别字     
一、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汉字属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错误字,可以说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自古就有之,古人在书写汉字表情达意时,难免会写错和用错字。现在我们读到文言文中那些“通假字”,实际上就是古人在文章中写的错别字。东汉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之一的“假借”用字法也证明了这点,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中有了某个词,但还没有表示这个词的字,于是就在通行字中找出一个同音字来替代,实际上写的是“别字”。可是,社会发展到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一、权力的经济性质与经济学意义 1、权力的经济性质。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里的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或称为经济利益。没有这些利益和利益关系,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而当与一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利益、利益关系出现对立和冲突时,权力作为维护一定的生产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存在也就出现了。最初的权力来自于习惯,而当利益、利益关系出现尖锐对立时,法的权力就出现了,这是依靠国家暴力来维护的权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  相似文献   

17.
正天才一定就是天生的吗?能否在后天被打造呢?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让人们非常纠结。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是天生的,没有办法在后天复制;而反对者认为,天才在后天也可以打造出来。孰是孰非,近些年来,科学家们纷纷对此进行了深度探索。天才有先天的烙印吗世界上许多大师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怪。如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人正常交往;普  相似文献   

18.
在1917-1927年中国新诗的发展中,胡适的经验主义的诗歌思想及其创作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的诗歌思想及其创作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胡适的诗歌思想和创作更具有一种开放的包容的现代性.胡适企图在艺术上整合人类生活中理智与情感的二律背反.梁实秋和闻一多从新与旧的简单的二元对立中摆脱出来,但依然没有摆脱理智与情感的简单的二元对立.李金发的创作不存在新与旧、理智与情感的简单的二元对立,但要在更高层次上整合人类的生活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智与情感的二律背反,在更高层次上整合中西方诗歌艺术,这一艰巨任务只有经过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等人的摸索,由40年代的冯至和九叶派诗人来完成了.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自然辩证法》第29页)恩格斯还说:在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中,如果蔑视理论思维,那就连忠实地追随事实也办不到。 观察是科学认识的第一性的和基本的认识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引导人们得到关于外部世界的第一手的、原始的信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通过观察,“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08页)观察和感觉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观察是促进发现“实物的任何形式”、“运动的任何形式”的“新现象”的必须遵循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表现中国人的精神性存在?或者说,古典诗歌所表达的中国人的心灵空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从自然和人伦两个领域来展开分析.就古代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言,以陶渊明和李白的诗为个案,论述诗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契合.就古代诗人人际亲密关系而言,则以潘岳和元稹的诗为代表,阐释诗人表达夫妇关系深厚情感的精神方式.理解古代诗人在自然与人伦中所形成的精神性存在,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同时还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医治在现代性的影响下,现代中国人所出现的人与自然疏离、人与人疏离的"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