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人对概念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虚概念同真实概念的不同就在于 ,虚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或本质属性 )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虚概念 ,作为概念家庭中的一员 ,它理所当然的具备概念的两个逻辑特性 ,即虚概念也有其内涵和外延。正确理解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使我们对虚概念的认识比较完满。同时也更加准确地去掌握和运用虚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虚概念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而没有外延;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两种观点的对立,源于对虚概念外延的理解持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前者对虚概念的外延持一种激进实在论的观点,认为外延应该是一种物质实体的存在;而后者对虚概念的外延持一种非实在论的观点,主张虚概念的外延可以是一种非物质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虚概念浅论     
虚概念是指外延为空类的概念。虚概念可分为绝对虚概念和相对虚概念。绝对虚概念是把握宗教迷信、错觉、幻觉、假象、幻想等虚构事物现象的概念;相对虚概念是把握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所设想的事物对象的虚构概念。它们以主观虚构的东西为认识对象,是把握主观虚构东西的范围和本质的概念。虚概念有其客观根源、确定性、相对性,在思维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准确辨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利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虚概念与集合概念是关于概念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两个问题.对于虚概念的论争,主要集中在虚概念是否是客观实在的歪曲的反映和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这两个问题上,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存在不同的看法.充足理由律则是关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问题.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我国逻辑界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本文接续(概念)一文,依据人的思维实际阐明了内涵、外延、语词与虚概念、定义的本质、概念与命题的实际关系等问题,并从概念特性的角度对语义悻论做出了解释,对于完善普通逻辑的概念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全党全国都如此关注民生问题的时候,研究并确认民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明确概念是清晰思考的第一步,对民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楚,也就说不清楚什么是民生了。而在目前情况下,大家谈了许多民生问题,却一直很少探讨民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了说起民生就问题一大堆,而研究民生的思维和思路却非常狭隘,实在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逻辑学专著和教课书在概念分类中都涉及到虚概念。很多人也承认虚概念是一种概念。但对虚概念的解释却多失之于片面。有的说虚概念“既无外延,也无内涵”;也有的说虚概念“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概念”,或“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幻想”。而且他们多以“上帝”、“神仙”、“乙太”等为例论证虚概念的荒谬。这些论述否定了虚概念存在的意义。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既可以反映客观,也可以反映主观。因为人类是有语言思维的高级动物,不仅能反映客观上存在的事物,也能反映因受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的(或构造的)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主观世界图景”。这种思维中产生的图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也要运用这个“主观世界图景”,并命之以“名”(概  相似文献   

8.
主语和谓语是表达判断的思维活动的,它们是句子的主要成分,整句必须有它们。定语、补语和宾语则是限制主语或谓语表达概念的限制的思维活动的。从交流思想来说,它们的重要性并不次于主语和谓语,但从句子的结构来说,它们是附和在主语或谓语的前后的。逻辑有概念的限制。凡是增加概念的内涵,缩小它的外延,使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相似文献   

9.
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概念是形式逻辑概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是虚概念理论的核心内容。文章认为,幻想思维是生成虚概念的逻辑必然;认知中,事物整体可被分割性、事物属性可被提取性,以及思维对感知信息的可再生性,是虚概念可能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对认知提取的要素和再生的感知信息,进行逻辑或非逻辑的融合,是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虚概念是相对于实概念而言的。所谓虚概念就是指在现实世界里没有其所规定的对象的概念,反之,则为实概念。 虚概念有无外延的问题,是逻辑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目前,仍无一致的看法,大致有两种意见:认为有外延或认为没有外延。 持虚概念无外延观点的人们谈论此问题总是以现实世界中能否找到这个概念所规定的对象为标准。他们对虚概念外延的认识始终过于狭隘,一直没有跳出现实世界这个圈子。现实世界中有无这个概念所规定的对象是属于哲学性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逻辑范围内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吏道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特殊概念,其本质是吏道观念系统对吏治实践规则的决定,是为政观念之主观见于为政实践之客观的认知与行为范式,是由一定的政治观念系统所决定的政治行为规范。传统吏道的内涵可从自然起源、历史演化与社会认同三个方面寻求依据。传统吏道包括“散点织锦”与“纵深分布”双层结构;吏道的具体运行轨迹主要有二:一是由表及里,二是由内而外。传统吏道具有四大特征: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平民化与精英化的对立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对立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吏道的内涵决定了吏道的结构、运行与特点,是吏道的核心。中国传统吏道对于现实社会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以前那些不利于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即实现由片面思维向整体思维的转变;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的转变;由孤立思维向关联思维的转变;‘由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多维意蕴及其取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持续发展具有多维意蕴和取向,它是一种协调发展观、新型文明观、自觉创新观、伦理价值观和科学实践观.只有把这些不同的视角联系起来,才能全面、系统、深入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并为实施这一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具有不同内涵,总体而言,传统社会正义观是一种抽象理性的正义观。与此不同,现代社会正义观,尤其是马克思社会正义观是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出发揭示了社会不正义性及其根源,并在分析现实社会基本结构中力图建构一个正义社会。不同内涵的社会正义观研究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将始终面临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观与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中国“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大业,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文章深入分析了新安全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及其战略重要性,并从思想观念、方针政策、物质技术、产业基础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的研究,从恋爱观、性爱观、贞操观和性态度四个方面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开放交融趋势的影响下,性观念摒弃保守更加开放并呈多元化倾向的特征,分析了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错位的深层原因,从观念形态上探讨了大学生性关系的表现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名物训释是词典编撰的重点,《说文》的名物词说解很有特色,它在抓住被释物的外在特征时,还十分注重阐释其文化内涵,而这种阐释恰是先民思想认知的真实记录,这就使后人可以据此窥探到古人的诸多文化观念。通过对《说文》少数几个动物词虞、乌、易、螣、鳳、蝄、莺、雇、雀、鸡的剖析,阐述其所反映的儒家的仁、孝、贞节观、神灵鬼怪观及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解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建构问题。“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回答主体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观建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视角看,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两者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首要问题”范式。  相似文献   

19.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由于"气"范畴的产生和发展,才形成中国美学和艺术特有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才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美学精神的途径,也是建构适合我们今天时代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份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荣辱观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指引,在价值取向、发展理念、促进手段等方面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现代荣辱观教育为导向,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现代荣辱观教育为动力,创造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现代荣辱观教育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