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寻根文学从喧哗到沉寂,对它的内在文化特质,它在文化选择上的一系列矛盾与悖论,它所发生的实际效用等,在愿望与体验的隔膜、理论与文本的互相拆解和目的与效果的悖谬层面上做出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以平安时期女性作家文学作品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女作家生活年代、出身背景、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分析其写作时的心境,剖析其作品所反映的实质与内涵.从不同女性作家的视觉角度来观察当时的社会状况,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突出女流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是以其壮美山川、古朴的原生态,缤纷的多元性等不可替代的魅力孕育了众多民族,衍生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呈现了炫丽丰富的地域特色艺术。作者从四个方面呈现了富有民族特色舞蹈编排的心得。  相似文献   

4.
哈佛求学 1986年,中国公派了几位留学生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宏观经济,胡祖六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一班博士中,有一串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响亮的名字,包括许成钢、李稻葵、樊钢、王一江等人.而如今已是世界银行顾问,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的王一江,在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文版所作的"走近曼昆的世界"的序中,也赞叹他的中国同学现在"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5.
决定到中国 沙博理是中国籍美国人.他说:"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夏穿中式布鞋,冬穿中式丝棉袄,每天清晨练太极拳.中国朋友都说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探亲假,可他一回到美国假期还没有过完,就急着要回中国来."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文在总结"传统媒体时代"文学存在方式的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中国文学存在方式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提供心灵的滋养。《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落实好课程目标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个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的子民,他们将民族的文化精神深深地植入自己的骨髓,并以无限地热爱,以智慧与创造,将其历史文化精神发扬光大,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将其从"传统"向"现代"推进。中国舞  相似文献   

9.
"能够获得中国政府的友谊奖,是我这一生最为得意的事情,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开心,这是对我这些年所做努力的极大肯定."来自日本的野宫好尧先生是中国政府2005年度"友谊奖"获得者,目前是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的外方专家.  相似文献   

10.
2002年9月29日,北京阳光灿烂,秋风和煦.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在人民大会堂向来自19个国家的51位外国专家颁发了"友谊奖",以表彰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日本专家古在丰树先生获奖后,用四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兴奋、感动.兴奋的是,能够获得中国政府这一旨在表彰杰出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是人生莫大幸福.感动的是,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却获得如此殊荣,足见中国政府对外国专家的友好与尊重.他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更多的工作,为发展日中友好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宇津木嘉夫,一位日本林业专家,卖掉了自己在东京的房子,把妻子也接到北京,为的是一心一意在中国工作,他关心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比关心自己的生活享受更甚.2006年2月下旬,笔者参加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举办的活动时,与宇津木嘉夫先生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人都知道有个玉渊潭公园,玉渊潭公园最著名的树种是樱花.每年4月初,这个公园里的樱花都会如期盛开.樱花树下游人如织,欢歌笑语,树上如云似雪,花瓣缤纷飘零.初春时节赏樱花,已经成为北京人的一大游览项目.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树种,30年前将樱花从东瀛送及北京的人,就是获得中国政府2003年度"友谊奖"的日本友人秋山智英.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自古以来,音乐一直作为陶冶人性.调整社会风尚的艺术形式,对推进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也发生在人际交流和国际交往中。音乐以它特有的感染力.在人们的感情之间架起桥梁,并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瑞士大提琴家阿尔伯特·罗曼正是这样一位架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