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美国总统的宪法观,具有多方面的学理价值。美国总统在竞选演说中对宪法的论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宪法保护公民权利,这是杜鲁门、肯尼迪与克林顿论述宪法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是表达对宪法的信仰、赞扬与尊奉,这是福特与卡特论述宪法的基调。这两个方面启示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根本法"并未彻底揭示宪法的特质,宪法的特质在于它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是保护人权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2.
阅读美国总统在告别演说中对宪法的论述,不难得出“大国尤需宪法”的重要启示。具体说来,不论是大国崛起,还是大国法治,都格外需要宪法的润泽;大国尤其需要至上的宪法与至善的宪法,完治是宪法至上与宪法至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阅读美国总统在告别演说中对宪法的论述,不难得出"大国尤需宪法"的重要启示.具体说来,不论是大国崛起,还是大国法治,都格外需要宪法的润泽;大国尤其需要至上的宪法与至善的宪法,宪治是宪法至上与宪法至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自美国建国以来 ,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总统权力扩大 ,国会影响削弱。已经成为现代美国政治现实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究其根源 ,两权斗争的始作俑者即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正是立宪者们的最初意图及其宪法采用的分权制衡原则直接导致了总统与国会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5.
论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决策权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防止集权暴政,美国宪法对外交决策权进行了分权与制衡式安排,这给总统和国会日后争夺外交主导权提供了动力和目标。19世纪里,秉承宪法有 所侧重的授权和美国民主传统,国会基本上居于外交决策权的主导地位。进入20世纪之后,总统利用自己在处理危机上的优势、外交领域的某些特殊性和世界日趋一体化的趋势,夺取了美国外交决策的主导权,并将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国会自身的不断退让和法院对于总统的某种偏护也对这种状况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美国第三党竞选总统失败的决定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第三党竞选总统失败的致命因素是维护两大党轮流执政传统的总统选举制度。它主要表现为:“单一代表选区多数票制”遏制了第三党势力的增强。“胜者得全票制”从选票计算方面抵消了第三党的努力。总统候选人列名选票法为第三党候选人规定了各种列名选票的苛刻条件,蓄意将其挤出竟选活动。竞选经费法枯竭了第三党的财源,使其无力扩大政治影响而最终丧失获胜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君宪救国论》一文集中反映了杨度关于中国立宪的理论构建:以君主立宪的政体来实现富国强国的宏愿;以世袭罔替的君主来消弭军事纷争的危机;以正当诚实的立宪来矫正清末民初的弊端。杨度的立宪观既存在合理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杨度的君宪救国主张带有明显的进步性、特殊的现实性与一定的诚实性;另一方面,杨度的君宪救国主张深受“帝王之学”的影响,未能摆脱功利主义、工具主义与权威主义的纠葛。  相似文献   

8.
现代美国总统形成了年龄构成上阶段性的代际层,处在同一代际层内的美国总统,尽管执政年代前后相隔若干年,但经他们运筹而出的美国基本国策与战略发展目标,在美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潮流的流淌中,呈现出某种若隐若现的持续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宪法实践纷繁复杂,宪法判决形式应是一个严密完整的阶梯序列。就法律的违宪审查而言,其判决形式包括合宪判决与违宪判决两大谱系。其中,合宪判决包括纯正的合宪判决、解释性判决、警告性判决,违宪判决包括违宪宣告判决、违宪无效判决、替代性判决。上述判决形式各自对应不同的案件类型,其所彰显的审查理念,所隐含的审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美国宪法为例,从价值、意义、内涵、要求以及原则的适用和宪法界限等方面对政教分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政治演说是西方修辞术的代表,体现了维护自身权利的指向。在特定政治文化和“演讲者一受众”情境下,演讲者以受众为中心,设定话题、斟词酌句、谋篇布局,通过理性修辞和感性修辞的合理配置赢得目标受众的认同。通过运用SPSS系统对总统说服力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受众看来,任期履职情况、经济管理力和危机领导力与说服力相关性最强,这为情境修辞策略模型在公共演讲中的实践提供了客观的量化指标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民主典范自居的美国却一直因其所谓的“民主”选举制度尤其是总统选举制在实践中所产生的非民主效果而被人所批判和讽刺.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理解总统选举制度与民主的真实关系.本文从民主视角出发,分析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所产生非民主的后果和其内在的民主实质,解释了民主性与非民主结果两者统一共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宪法中的宪法监督权与宪法解释权应当是一种逻辑统一关系。全国人大的宪法监督权主要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监督权与宪法解释权是合二为一的,主要是对违宪现象的监督。因此,宪法解释权应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属职权。  相似文献   

15.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美国的开国元勋设计了总统选举人团制度。但这一制度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实践不久便引发了1800年选举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第十二条宪法修正案》应运而生。此后两百多年,选举人团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宪法中的规定与选举现实开始出现矛盾,彻底废除这一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国会至今未对选举人团制度做第二次修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宪法的权利保障来防止国家权力的恣意,以维护民众的切身利益,是宪法得以产生和维系的基础.随着行政国家时代的到来,行政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力度与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社会抚养费征收与上户口相捆绑的做法在地方上普遍存在.从宪法的权利保障功能的角度探讨征收社会抚养费与上户口相捆绑的过程中形成的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有助于反思政府行政管理上不足.在我国宪法对人民权利保障功能还需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功能还需强化的情况下,将社会抚养费与上户口脱钩,加强对政府工作的宪法监督,从根本上实现人民的权利应成为首选途径.在此基础上,宪法才能真正成为人民权利的保障,拥有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仅仅给予基本权利以立法救济是远远不够的,印度宪法第32条的基本权利救济制度及相关违宪审查制度值得我国学习.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建设应先易后难,可以分为6个步骤.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当未被具体化为法律权利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普通法院给予直接救济;第三步至第六步是使普通司法机关和独立的宪法法院分享一定的违宪审查权.我国的宪法监督模式应该是美国普通法院司法审查模式与德国宪法法院模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宪法》著作权和专利权条款规定,通过赋予作者和发明者对他们的创造物的有限的专有权来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对此,可以从宪法的角度审视知识产权法的目的。知识产权法的这一目的内涵了利益平衡的理念。从美国宪法的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共同体范畴属于宪法哲学的本体论。人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被看做是宪法哲学的价值论。宪法哲学的认识论包括“有限理性论”“整体的”和“系统的”认识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体从时间的维度突破了“国家”一词所固有的历史性局限,从空间的维度突破了“国家”一词所蕴含的“对立性”思维方式。“组织”是一次根本性的政治决断或制度安排。作为规则的宪法是一个结构体系,作为秩序的宪法是一个耦合体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权在宪法权利体系中主要是作为社会经济权利存在的。通过系统考察世界55部成文宪法规定,劳动权立宪多是以规定其国家保护义务内容为中心。在具体立宪形式上,各国劳动权及其立宪保护义务多是处于宪法基本国策及基本权利章节中,其宪法效力主要表现为弱意义上的"宪法委托"。在立宪内容上,多数国家均是选择性规定劳动就业保护、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特殊群体保护以及休息权等部分内容。虽然相较于域外多数国家宪法以及国际人权公约规定,我国劳动权立宪规定已表现得较为完备,但作为一种发展性需求,其在宪法制度空间中仍有继续发展和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