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联蕃制夏,即指北宋联合散处在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政权共同抗击西夏军事进攻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存在于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宋神宗熙宁间发动熙河战争,收复吐蕃所居之河湟地区,联蕃制夏的策略被弃用。笔者拟就北宋朝野对联蕃制夏策略的非议及其原因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2.
东晋建立之初,统治阶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势,对内需要稳定和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对外需要抵御北方胡族政权发动的军事进攻。身为宰相的王导,认真总结西晋王朝因腐朽残暴和内争不止而速亡的深刻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治国方针。本文将对王导在东晋初年的治国方针,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东晋王朝并不是腐朽的西晋王朝在江南的继续,它是一个振作的王朝、有作为的王朝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由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局面,是当时国内阶级矛盾的集中反映。在一般情况下,异族统治者代表着落后的政治势力和生产关系,“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氏族所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地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反杜林论)第80页〕一一二五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女真贵族建立的金王朝在灭掉契丹贵族建立的辽王朝后,继续向前进攻。由于宋王朝政治上的腐  相似文献   

4.
种世衡及其子孙在北宋形成了将门世家.祖孙三代的事迹伴随着北宋王朝始终.他们修城筑砦,招徕蕃部,在抵御西夏和辽金的进攻中往往能审时度势,出奇制胜,但由于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的制约,使武将总体上难以在战场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军事战略才能.  相似文献   

5.
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是中古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曾建立起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有汉、藏、维、蒙古等族的多民族政权,国号西夏,先后与宋、辽、金政权鼎足而屹立在中国土地上。在这些鼎足分立的政权中,论版图,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小;论人口,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少;论财货,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贫乏。然而,其立国时间,却比北宋、南宋、辽、金各朝的时间都长,而且,在其立国的两个世纪中,总是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南侵宋,东败辽,与强大的金王朝也时战时盟,相持  相似文献   

6.
民族政权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的产生具有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军事、中原王朝国力的变化、外来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民族政权的性质因时代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而不同 ,并且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总的趋势是和中原王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由“独立政权”经“结盟政权”向“藩属政权”转化 ,在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时完成了整个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唐末吐蕃王朝解体后 ,历五代至宋初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蕃经历了一个由极端分散 ,各自为政 ,又逐渐走上局部统一的历程。西北地区的吐蕃各部先后建立了凉州六谷部联盟和河湟地区的厮两个地方政权 ,出于抵御西夏的需要 ,这两个政权先后依附于北宋王朝 ,主动与之接纳关系。文章从北宋与西北吐蕃部落间政治、经济交往的过程入手 ,对双方间的关系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处祖国东北,这里曾是契丹、女真和满族的故乡,也曾是辽、金、清几个王朝建立统治的地方。为了利用地理和资料的方便条件,加强对这些少数民族和地方政权的历史研究,辽宁大学历史系在粉碎万恶的“四人帮”以后,将原来的清史研究室扩大为辽金清史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授职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各少数民族实行“羁縻之治”的重要手段。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首领授职的有无、多少、高低不仅取决于其首领对中央王朝的忠诚度、少数民族政权的实力,也与当时国际和国内局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清楚地说明其间的关系,本文拟以北宋初期西南诸蕃中的龙蕃为例,探讨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首领的授职与全国局势变动的联系,以说明国家与地方的互动中,授职的具体政治功能及内涵。  相似文献   

10.
女真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出自隋唐黑水靺鞨,至辽代称为女真。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金,二十余年间,灭辽亡北宋,成为统治北部中国的封建王朝,至“绍兴和议”以后,确定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1234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金朝统治北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一代,北方和西北的契丹与西夏方兴未艾,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凭藉强悍的军事武装力量,屡屡南下,对宋王朝构成了最大的威胁,使得宋的河北和陕西、河东地区,一直是刁斗相闻、烽火常举的边廷,与契丹、西夏的军事冲突,从总的战略方面讲,均以宋的卑词厚币而结束。频繁的军事冲突而引起的军费支出,虽倾国倾库也难填补,故北宋一代的各项  相似文献   

12.
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长期奉行"守内虚外"的消极战略。因为边防线过于绵长,禁军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有效防御辽和西夏,以及对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族的袭扰,北宋中后期,政府在边境地区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乡兵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西北的宋夏边境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乡兵逐渐成为巩固边防和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公元九世纪中叶,藏族社会在吐蕃奴隶制王朝崩溃之后,进入了地方政权割据的状态。适至十一世纪上半叶,在我国甘青一带逐渐出现了一个以河湟流域为中心、以藏族为主体的确厮啰封建地方政权。它以青唐(今西宁)为首府,辖区“占河湟间二千余里。河间有鄯、廓、洮、渭、岷、叠、宕等州。”在确厮啰政权存在的百余年间,和北宋王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河湟地区的政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入关前满族军事家群体的形成与特点何晓芳满族人勇武善战,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满洲贵族集团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直至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形成了满族军事家群体。这一军事家群体不仅以其赫赫武功建立了清王朝,而且在中国军事史上以其突出的民族特点和军事艺...  相似文献   

15.
公元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满族的先世女真崛起于我国东北的白由黑水之回。女真族勃必强大后,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辽和北宋政仅,建立了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的金王朝(1115——1234年)。在女真族统一、金政权建立以及与辽战争中,金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作用是引人注目的。本文拟对他一生的作为和作用作一概略评述。  相似文献   

16.
北宋经济发达,政治制度完善,文化繁荣,科学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唯独在军事上,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辽、夏和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议和苟安,直至灭亡。造成北宋军事上这种惨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北宋统治者推行的守内虚外政策。 一、北宋推行守内虚外政策的 表现 守内虚外政策是指政府用主要兵力驻守内地,以镇压人民的反抗,而仅以少量兵力驻防边境,在边境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政策。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慎也。”正是适应了北宋统治者这种“惧内”心理,守内虚外政…  相似文献   

17.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十三副崛起于建州,在“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的情况下,经三十年统一女真诸部,建立政权,继而对明宣战,进占辽沈地区.以一个人口不过十余万户、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族部落,与富庶发达的中原王朝相抗衡,竟使明朝“合四海之力不能支”,终至于被取代,这虽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形势下多种因素结合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也应当肯定地说,女真军队的勇敢善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这支军队的缔造者努尔哈赤的军事思想,对于加深对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大同作为辽金王朝的陪都西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辽金王朝的重要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作为辽金王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西京大同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也是契丹和女真民族封建化的历史以及是中国中古时代民族融合进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正> 赵匡胤是个很有手腕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九六○年初,通过“陈桥兵变”,他夺得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为使唐末以来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出现,为使北宋不做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赵匡胤建立了一个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专制皇权。他在大臣赵普“稍夺其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云南八国”解释作因大理国八个行政区划而有“八国”之称 ,此系误传。它应该是“云南”和“西山八国”的合称 ,泛指西川南边和西边的少数民族诸部。自唐末五代以来 ,大渡河成为中原政权和前后蜀国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分界线 ,由此形成宋朝西南疆界的基础。北宋与大理国之间长期阻绝 ,间或通过黎州发生交往。至徽宗之前 ,没有形成“册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