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创刊于1959年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校共办学术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全国最早的电子类期刊之一,是以电子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1)复杂性科学专栏:复杂系统、复杂网络、大规模网络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与验证、人类动力  相似文献   

2.
创刊于1959年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校共办学术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全国最早的电子类期刊之一,是以电子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1)复杂性科学专栏:复杂系统、复杂网络、大规模网络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与验证、人类动力学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太平洋科学会议兴起,旨在联合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开展资源调查和保护等,增进太平洋沿岸人民的友谊。欧美国家及亚洲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均成为永久组织太平洋科学协会的会员,并实行轮流举办制。中华民国自第三次东京会议开始正式参加该会,并争取到会员国地位。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该会的资源调查和研究,在林学、气象学等科学研究上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通过参加该会,推进了中国科学体制化的进程,并对当时中国地质学、植物学、海洋学等地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科学界的新思潮如天然纪念物保护也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4.
专栏简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于2010年第5期以来开设了《复杂性科学》专栏,刊载了有关"无标度网络""复杂网络链路预测""泛函网络""细胞神经网络""广义系统"等内容的研究论文。在短期内已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该专栏将继续关注复杂性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刊载具有创新性的、  相似文献   

5.
Special Topic on Science of Complexity Sciences专栏简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将于2010年9月开设复杂性科学专栏,该专栏关注复杂性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刊载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专题综述及学术动态,促进学术交流,为开展复杂性科学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凌道扬是民国时期中国林学的先驱和杰出开创者。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林学事业,在林学宣传、教育和林业实践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33年,由中央研究院派遣,凌道扬代表中国参加第五次太平洋科学会议,当选为林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太平洋沿岸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尽管经费缺乏,但在他的努力下,调查工作颇具成效。由于抗战爆发,调查报告未能最终编竣以供下届会议讨论。凌道扬参加第五次太平洋科学会议、主持森林资源调查的曲折经历表明: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已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同,这不仅扭转了早先中国科学研究多由外人越俎代庖的尴尬局面,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科学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科学界走向世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受到诸多困难的制约,而经费缺乏和国内外局势动荡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美国行政管理学会、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共同主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非洲公共管理学会共同协办,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商学院共同承办的2013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九届)于2013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南非开普敦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8.
本刊简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07年7月5日在电子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20多位编委会部分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十大经济振兴计划以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第20届国际多目标决策大会(MCDM)开幕式于6月21日至24日在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行。该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来自海内外31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科学会议是20世纪上半叶在太平洋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民国时期该会召开过7次,但作为太平洋科学协会会员国和太平洋沿岸大国之一的中华民国,竟然没有举办过一次.事实上,当时以竺可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举办该会早有设想,并随着时局的变化对设想的具体内容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由于当时中国政局不稳,科学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政府投入有限,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局势不断升级后,太平洋科学会议自身也陷于停滞的局面,这些都造成了在中国举办会议这一设想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1.
科学传播模型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的演变,但公众参与科学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本文通过对以主要国际学术会议为载体的欧美科学传播实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科学传播正在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欧美科学界日常行为中.“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具有融入公共生活、成为科学界内部的基本行为规范、与科学传播者各种行为紧密结合、多主体共同参与四个特点.如果把“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当作公众参与科学模型所遇挑战的折衷解决方案,它可以调动科学家更灵活、更多层次地参与科学传播,从而让科学传播更容易适应社会要求、让社会更全面接触科学界和科学家.在欧美科学界,尽管“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已经充分融入科学基金管理、专业科学会议等,但这一过程仍然刚刚开始,有待进一步推进.中国科学界目前从政策层面尚无主动推动“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的意愿,但中国网红科学家已经体现出“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的部分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西老年》2009,(6):65-65
4月25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代表基金组织185个成员国的24位理事以及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国际和区域机构的代表出席了当日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十九届部长级会议,主要讨论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科学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杂性是发展着的、相对的概念,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适的确切定义。复杂性建立在多样性、差异性之上,应当承认不同意义上的复杂性,承认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复杂性,允许使用不同的复杂性定义。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性、复杂系统的科学,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空前提升,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探讨了复杂性科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创刊于1959年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校共办学术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全国最早的电子类期刊之一,是以电子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  相似文献   

15.
地球环境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课题。地球变暖与二氧化碳 (CO2 )排放量密切相关。如何阻止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单靠一国的政策无济于事 ,它已经超越了偏狭的国家利益 ,在一个地球的前提下 ,发达国家政府必须共同商定对策。美国丹佛的八国首脑会议制定了防止地球变暖的共同宣言 ;日本京都的'有关气候变动的国际联合框架第三届缔约国会议'制定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数值目标。防止地球变暖与发达国家的政治协调 ,体现了地球科学与国际政治的融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成为全球防止地球变暖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创刊于1959年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校共办学术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全国最早的电子类期刊之一,是以电子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  相似文献   

17.
管理科学面临复杂性科学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性科学作为21世纪的科学令世人瞩目,受各界垂青。管理科学面临着复杂性科学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复杂性科学的基本思想,其次论述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然后分析电力系统管理的复杂性和管理科学面临着复杂性科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哈冠群 《国际论坛》2015,(3):19-24,79-80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国际石油市场趋于动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困扰全球经济的国际难题,各国倡导召开国际性经济会议,展开有效的南北对话。在此期间,美国制定相应策略,力图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召开。在会议筹办的过程中,美国通过多边外交行动,协调西方石油消费国统一立场,加强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沟通理解,旨在稳定西方世界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针对会议的外交政策折射出美国霸权势力下降时期外交战略的重要调整,是美国对外政策阶段性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复杂性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为基础 ,提出构建复杂性经济学的设想及其主要思维框架 ,并在此过程中阐明 ,复杂性经济学是一种能够同时将经济系统的秩序、结构、组织、演化、进化、不确定性、混沌性等等图景纳入统一理论视野的全新的系统范式经济理论体系 ,它为新古典理论的合理成份留有一席之地 ,也与现代经济学充分“兼容”,实际上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虚拟企业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虚拟企业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虚拟企业这个复杂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多维度、多层次、多目标性,动态变化性、结构复杂性等。此外,从伙伴选择、协调管理、信息共享、信任机制建立等方面分析了虚拟企业运作管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